疫情期间上海红色电话亭女士:上海给予我很多,我不觉得苦

日期: 2024-07-12 07:09:26|浏览: 130|编号: 5686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疫情期间,上海瑞金南路的一个红色电话亭里住着一名女子。

据《中国青年报》采访报道,该女子是山东人,1970年出生,大学化工专业毕业,曾从事国际物流工作,后来到上海做外贸并结婚。

她最后一次回家是2020年11月19日,但12月18日就回到了上海,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上海。

回到那个小城市,她感觉自己像掉进了一个坑里,家里人都觉得她一事无成,日子过得很苦,还厚颜无耻地留在上海。

但她并不觉得辛苦,她在上海已经20年了,她认为上海给予了她很多,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金钱,她都收获了很多,她很感谢这座城市。

在上海呆了这么久,她不再想家了。

2021年春节,她在西藏南路一家森林酒店度过,每月花费1000多元,一间4人间,全家只有她一人,享受VIP待遇。

2022年春节,她想换一种方式过年,在电话亭里过。

她从2021年除夕到2022年正月十五都住在那里,白天出去,经常去上海图书馆或者福州路书城,在她的印象里,福州路书城是全国数一数二的。

疫情来袭,她租不到房子,住不了酒店,只好住在电话亭里,从4月1日到18日一直住在那里。

幸好电话亭附近有插座可以烧水,她就自己煮面,有时也吃盒饭,至少要花25元。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地方洗澡,而且那18天上海很热,还经常下雨,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对于她来说,因为那里正好是学校,所以非常非常安静,虽然只有一平米,但是免费,又不是合租房,所以她已经很满意了。

她拒绝了“包吃包住”的帮助。在她看来,她觉得只有过简单的生活,才能活得自由,而世界上没有免费的东西。拿了别人的东西,总要还回去。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活得越简单越好。活得越简单,欠别人的就越少,才能活得自由自在。

而且她自认生活品质还不错,受邀接受采访当天,她身穿黄色大衣,拎着MK包包,甚至还戴着名牌帽子,吃得好、穿得暖、身体健康,身体一直都挺好,核酸检测结果都没问题!

最后,她建议记者晚上7点后多去黄浦区的大街小巷走走,看看这座城市的普通人、外地人、上海人,他们的故事更值得采访。

读了她的故事,我现在的焦虑被治愈了。这才是真正的内心力量。生活不应该这样那样。即使在困难的情况下,我也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前进,不依赖任何人,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

如果没有安身立命之所,没有家人的港湾,最好对生活有觉悟,这样才能避免郁闷、委屈、抱怨,心胸开阔,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按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也是一种成功!

也许很多人不能理解她宁愿在上海流离失所,也不愿回到家乡。就连她的父母都认为她留在上海是无耻之举。但我想我很快就会感受到她的选择。

她出生于70年代,读的是大学,在那个年代,读大学对家里来说是一件光荣的事。但到了中年,没有家,没有工作,她还是过着没有规划的生活。她肯定会被邻居们嘲笑和嘲讽。我可以想象人们会在她背后说些什么,当着她父母的面说些什么。她的父母也会觉得女儿不成功,会有一些抱怨。

正如她自己所描述的,回到那座小城市,她感觉自己像掉进了坑里。很多人可能感受不到这一点。漂泊一年,回到家,父母疼爱你、宠你,亲戚邻居热情地迎接你。但当你到了一定年龄,四五十岁了,还在漂泊,无家可归、失业,还没结婚,你肯定不会被这样对待。他们可能会议论你,甚至拿你当反面典型,教育他们的孩子,将来不要成为你这样的大人。

但上海就不同了,这座城市有很多自给自足的圈子,人们彼此不来往,形成一个个小世界,就像一个个孤岛,每个人都过着自己的生活,忙着自己的生活,没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更何况,人生如果不随波逐流,就相当于在赌博。在上海这座城市,如果用世俗的标准来定义成功与失败,失败者无数,成功者寥寥。见多了,我们也不再太当真。

更何况,这世上,不管你有多厉害,不管你有多成功,不管你有多嚣张,都会有走到尽头的一天。最后,套用《大明那些事儿》党明月的结语:成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活出精彩人生。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