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9月15日电 题:皮雕艺人黄建杰:用铁笔创作“画作”保护传承传统工艺
作者:程经纬陈华宇
近日,在广州增城1978影视城附近的一栋两层半的老式建筑内,荔枝、百合、白鹤等皮雕作品整齐地挂在墙上,工坊内则陈列着公鸡、老虎、头盔、包包、鞋子等皮雕作品,作品色彩鲜明、清新活泼。“这些皮雕作品是我将传统技艺与自己的创新思维相结合创作出来的。”皮雕艺人黄建杰说。
说起皮雕的起源,早在先秦时期,手工艺专著《周礼·考工记》就列举了30多种手工艺,其中就包括皮雕。近代各朝代出土的牛皮雕甲胄、马鞍、皮袋、皮靴等牛皮雕文物,都是相关文献的有力佐证。
铁笔“画” 图片由增城区委宣传部提供
黄建杰出生于广州增城派潭,奶奶是一位民间艺人,特别擅长皮雕和剪纸。奶奶闲暇时喜欢做皮雕。黄建杰每次都饶有兴致地蹲在奶奶身边,看着奶奶的刻刀在牛皮上慢慢雕出精美的花纹。奶奶一边雕刻,一边通过雕刻祥云纹、传统蔓藤花纹等简单图案,给黄建杰讲解皮雕技法。在这样的氛围下,黄建杰从小就打下了手艺基础,皮雕艺术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种子。
黄建杰原本从事船舶行业,但出于兴趣,2012年起,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皮具工艺。2014年,黄建杰开始独立设计、制作和销售皮具包,期间,他在广州的旧货市场和网店销售自己制作的皮具包。
增城皮雕艺人黄建杰 图片来源:增城区委宣传部
2014年,黄建杰觉得皮包和皮雕技艺可以结合起来,于是他从做皮包转行学习皮雕。当时,国内皮雕技艺的学习资源非常少,在书店或网上都很难找到学习资料。他只能请人从国外买来学习书籍,用手机翻译软件把书上的文字一行一行翻译过来,然后从小跟着奶奶教的知识学习。
谈起往事,他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寒冷冬夜里的日子。晚上下班后,黄建杰吃完饭,就开始练习皮雕刀法和线法,从微雕到捶打,一丝不苟。担心打扰楼下居民休息,他就拿着小台灯跑到外面练习。由于连续刻苦练习,他的手指都往后扭,像是骨折了一样。再加上寒冷的夜风,手指不但刺痛,还不时抽筋。他咬紧牙关忍受着这一切,等疼痛消退后,他才继续拿起雕刻工具。
2019年,黄建杰辞去原有工作,到河北涿州拜师于当地著名的皮雕大师董师傅。平时,他每天第一个等在教室门外,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常常一个人呆在教室里练习到深夜。经过董师傅的指导,他的创作思路豁然开朗,懂得了皮雕中写实与写意的灵活切换与融合,懂得了如何寻找创作灵感、选择表达方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创作方法和方向。
离开师父后,黄建杰回到增城刻苦学习,创办了增城藏式手工皮雕设计工作室。在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中,他不断吸收世界各地优秀的作品或风格,并转化为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设计,形成了非常个性化的作品表达。
黄建杰说:“皮雕艺术起源于中国,如今却在国外发展起来,很可惜。我希望把这门珍贵的艺术传承下去!”目前,黄建杰利用课余时间开班授课,除了国内学生,也有国外学生,为皮雕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学习平台。工作室不定期对外开放,为皮雕爱好者提供了参观皮雕艺术的渠道。
据悉,黄建杰还已向增城区申报其皮雕工艺非遗项目,希望通过皮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这门艺术在增城、在广州乃至大湾区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