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箱包城房价 十四五期间新型城市化与乡村振兴:北大国发院姚洋教授观点解读

日期: 2024-08-12 21:10:39|浏览: 212|编号: 6054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2021年3月18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两会后的政策与经济”主题《中国经济观察》第56期报告会;3月20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举办“两会后的政策与经济”主题《中国经济观察》第56期报告会;公司协办“新形势 新战略 新攻坚:2021年企业战略实施论坛”。

本文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两次论坛上的发言汇编。

以下为姚洋教授的观点: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十四五”时期的一个重大主题,就是新型城镇化,也叫城镇化2.0,还有乡村振兴。

作为背景,我们先来看看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城镇化就是中国的结构转型,从低劳动生产率的部门向高劳动生产率的部门转型,城市还有集聚和创新的作用,这样的转型可以自动带来经济增长,根据我个人的测算,过去三年、四十年,我国的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概在10%左右。

城镇化对消费的贡献也很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是农村居民的2.3倍以上,到203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5%,由此带来的消费增量足以弥补老龄化带来的消费下降。

去年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主席在“十四五”规划报告中把“城镇化”和“城市化”两个词放在一起用,这是我记忆中第一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我觉得代表了一个新的方向。过去官方文件一般只提“城镇化”,而不提“城市化”,这是因为我们一直担心大城市扩张过快,人口过于集中,会导致所谓的“大城市病”等问题,所以一直用“城镇化”这个词。

习近平主席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指出,我国未来城镇化有两个趋势,一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口重新向中部城市地区集中,二是全国1800多个县市人口重新集中。至于第二点,我认为未来有可能实现县城村一体化。

趋势一:人口重新集中

第一个趋势是“人口再集中”,是指人口从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集中,然后在城镇化地区分散。这个趋势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出现,我叫它人口“大集中、小分散”。

比如美国,地理面积跟中国差不多,人口也有3亿多,但是你看一下美国地图,就会发现美国人口集中在几个地方,包括东海岸、西海岸、五大湖地区、佛罗里达等,其他地方人口比较少,在中西部地区,经常开车一个小时都看不到一户人家。另外,日本,即使是日本这么小的国家,人口集中度也是非常高的,从东京到名古屋再到大阪,高铁距离不到两个小时,日本60%-70%的人口都集中在这个狭长的区域。

我国未来也会形成一些城镇化区域,国家公布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九个中心城市名单,围绕这九个城市会形成七大城市,包括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四川盆地、西安咸阳、郑州开封、京津冀区域等。可以预见,到2035年,我国城镇化率会达到75%以上,全国60%以上的人口会集中在这七个城镇化区域。

这一发展趋势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

第一,进一步集聚,效益将更大。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新的增长极,深圳很有可能成为比肩硅谷的高科技创新中心。

二是经济地理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城镇化地区的经济比重上升,非城镇化地区的经济比重下降。

第三,会对房地产行业产生影响,虽然预计2025-2028年之间我国总人口将开始下降,我国整体房价不会出现明显上涨,但新型城镇化路径给城镇化地区带来人口增长的持续增加,可能导致这些中心城市房价维持甚至上涨,而非城镇化地区,特别是人口外流的城市房价将难以维持。

所以需要一些配套的措施,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高考改革等等。户籍制度改革已经讨论了很多年,2012年春天就首次提出来,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再次重申,但是改革没有顺利推行。改革没有推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太过激进,比如允许县级以下城市全面开放,只要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都可以办理户籍。在世界上没有先例,连美国都有户籍制度。所以我们可以用居住证来代替户籍,弱化户籍所附带的公共服务属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把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公共服务均等化。高考是户籍最大的福利,我们主张把地方高考和全国统一考试结合起来。全国统一考试针对的是户籍和学籍分离的学生。这将使大城市受益。实行户籍公开。

趋势二:县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2.0的另一个趋势是农村居民向县城聚集,这个现象越来越普遍,所以县域经济越来越重要,上图显示,从2014年开始,劳动力流动趋于平稳,跨省流动农民工数量基本停止增长,开始出现回乡创业的趋势。从这个现象中我们还应该看到,农村的隐性失业在增加,因为我国的失业统计只统计城镇,不统计农村。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下一步要防止已经脱贫的群众返贫。所以我们未来的目标是从脱贫攻坚转到全面乡村振兴,让乡村能够继续发展。到2035年,我国仍然会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这个数字在中国是很大的,大概有三四亿人。就算我国最终完成了城镇化,我估计全国还有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所以在我看来,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我相信历史会证明这一点。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什么?不是发展农业,因为农业只占我国GDP的8%。15年前,中国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非农收入。未来,如果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核心一定是为农村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非农就业机会。

中西部地区要以就地城镇化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主力。比如我的家乡江西省新干县,这十年发展很快,在全国GDP排名上升很快,从省份倒数第一到基本处于中游。这和江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量人员返乡创业有关。

我的家乡新干县,现在有35万人口,支柱产业是箱包产业和灯饰产业,都是低端产业,其箱包产业占全国低端箱包的80%,箱包利润很低,一件箱包只赚5块钱左右,但对当地人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在工厂打工,基本能保证每月四五千元的收入,如果勤奋点,甚至能赚上万。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很多家庭开始买汽车了。买车是农村居民致富的标志之一,因为汽车不能用来代步,纯粹是消费品。

中低发展水平的县域,可以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些地方应该还是主力军,所以有产业,我们的脱贫攻坚成果才有保障,乡村振兴才有基础,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

最终,乡村会成为未来中国很多人的宜居之地,在县城买房和留在村里会有一个平衡。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交通也会更加便利。农村独栋的卫生设施也能实现自来水。如果我们能把农村建设得宜居,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就能够实现。

白瑶撰稿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