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摊经济火爆,练摊一族重拾箱包生意

日期: 2024-08-14 21:07:24|浏览: 332|编号: 6079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印象里那座充满烟火气息的城市又回来了。

5月28日,成都地摊经济获点赞后,夜市、地摊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夜市里各种小吃的香味诱惑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在每一个夜市的起点处,售卖各种商品、服装的摊位一个接一个排列着,在这些商品当中,有一类商品总是孤独而倔强地占据着一角——这一类就是箱包。

在移动支付时代,钱包等物品的使用频率变得极低,原本充斥街头的江南皮革厂的喇叭声也戛然而止。

摆摊者张青(化名)最开始是卖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行李箱的,但随着这两年行情越来越差,他现在已经不干了。

随着地摊经济的突然兴起,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于是他决定把之前囤积的库存在晚上卖掉,这也算是政策的红利吧。

不过,当我们问到是否因为移动支付让钱包市场越来越难做时,张庆摆摆手说:“应该是因为箱包市场越来越难做,钱包这种小件物品对行业影响不大。从大局来看,这不是移动支付的问题,而是小厂本身难以为继。”

张青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又补充道:“可能有关系,网络给我们的支持太少了,很多时候甚至还有副作用。”

“表面很光鲜,但数据并不代表行业真实状况”

张青的回答其实和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相反。

据网络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8年十一年间,中国箱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2年,全国箱包市场规模将突破2596亿元。

当我们再次联系张庆表达疑惑时,他的回答依然是基于自己的行业经验:

“数据我看不懂,但你看看行业内几家企业就明白了,比如麦宝宝、万里马,还有上了失信人名单的宝兰德箱包皮具(福建)有限公司,这些企业都是行业大佬,但有的破产了,有的转型了,有的深陷品控、舆论风波。大企业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小厂商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万里马是国内箱包行业的知名品牌,根据获得的信息,在2017年6月万里马的上市报告中,原本应该主营箱包业务的万里马,箱包营收占比仅为17.4%,营收均来自于鞋履、皮带等其他业务,而主营业务占比降至20%以下,足以预见万里马已经做好转型的准备。

2016年,国内时尚品牌宝兰德箱包皮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顺元欠下数亿元债务,濒临破产,并被列入失信人名单。

宝兰德是国产箱包进军国际市场的典型,2011年,宝兰德在德国法兰克福上市,当时,带着国货荣耀的宝兰德以15欧元的发行价、16.5欧元的开盘价,让国内市场为之沸腾,箱包行业为之振奋。

但仅仅四年之后,2015年11月,博兰德便摘牌,股价暴跌47%至0.35欧元,彻底粉碎了国内从业者的希望。

2018年,负债4.7亿、曾拥有250家门店的宝兰德董事长郭顺元正式宣布破产,宝兰德进行重组,这个曾经的国产奢侈品品牌从此陷入低迷。

“分析一个行业,不能只看表面的数据,我们是行业从业者,我们更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张青​​点燃一根烟,想了想又继续说道:

“市场规模可能在扩大,但整个行业还处于低端制造的困境,缺乏技术和设计。无非就是代工厂,只能赚到微薄的工资,但现在劳动力并不便宜。”

“大家都说互联网好,为什么它却给我们带来麻烦呢?”

仔细观察张青的一些潜在客户,发现很多人只是询问了一下就走开了,并没有太大的购买欲望。

张青已经习惯了这一切。

“我的东西都是真皮的,价格已经很低了。不过那些小姑娘小伙子们,随便逛逛购物网站,都能找到比我的好看又便宜的,但质量肯定没保证。”张青苦笑一声,然后靠在车上,继续一个人等着。

他的情况或许是传统行业的一个缩影。

1、恶意竞争融资难,箱包行业不景气

张庆指出,目前的情况是实体行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冲击,不只是箱包行业,所有线下实体店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这不是互联网对箱包行业的偏见,而是互联网时代不可避免的行业洗牌。

张青对这样的观点嗤之以鼻,“互联网解决了什么问题?不就是为了便宜吗?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箱包行业只能打价格战,一批批企业倒闭,有的老板干脆辞职,有的自我阉割降低品质。”

我们不像快消品,复购率高,原料充足,有体系,所以可以规模化运营。箱包大部分还是小厂在运营,一是原料有问题,二是设计和人工有问题,三是机器和模板有问题。我们遇到互联网,就像学者遇到士兵,除非我也违背良心用非法化学材料,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张青说话的时候,语气有些愤慨,随后他又提到了一个可以支撑他观点的行业事实。

“银行和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你知道我们这个行业融资有多难吗?如果你去银行申请贷款,说自己是做箱包皮具生意,立马就会被拒绝,各大银行都把箱包皮具列入了高风险名单。我一个朋友做这个行业15年了,第三次抵押房子东山再起的时候,又血本无归,现在负债累累,不得不回家卖烟。”张青掸了掸烟灰,语气里满是心酸和无奈。

“其实我们一开始也觉得网络是个好东西,毕竟可以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包包。但总有人抵挡不住诱惑,背叛自己的初衷。就拿最常见的男士头层牛皮钱包来说,加起来至少要30多元,但在网上,19.9元就能买到一堆。”张青手里拿着钱包说。

2. 盲目追求品牌化只会留下一片混乱

前些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无数厂家转型做网络生意,推出自己的品牌。一位工厂老板跟张青开玩笑说:“现在我们网店都没有几个,不注册几个商标,都不好意思跟人家竞争。他说我们是做皮具的……”后来他跑了。

张庆认为,这是互联网背景下箱包行业陷入的又一个恶性循环。

网络开拓了箱包行业的视野,世界各地的材料信息、报价一目了然,只需要到现场实际考察,就可以轻松达成合作。

这让箱包行业的人感到非常自豪,仿佛通过网络就能掌控整个世界。

但箱包行业的商业逻辑从来都不是原材料的拼凑,平车、同步车、高车、纸格、材料、裁床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和设计,让箱包行业更加倾向于科技。

所有的品牌从业者都怀揣着占领一片市场的野心,但对于箱包行业来说,大规模产业化的没落几乎是必然的,当代大厂的上市,是代工企业能达到的最高天花板,没有品牌,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死亡。

中国箱包市场的现状是,大部分都是外企的OEM工厂,国内还剩下不少加工型企业,都是外贸加工时代的产物,他们追求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现在东南亚人口红利时代已经到来,很多行业已经开始转移战场。

当时红极一时的品牌化运作,害死了一大批箱包从业者,现在形势一片混乱,他们已经失去了重回贴牌生产的机会。

3. 吃白食的生意,手工皮具艺术家的困境

张青告诉我们,“手工皮具现在的状况,可能前两年还好一点,但很快就会没有了,网络对手工皮具艺人也不是很友好,能坚持到现在的,都是靠着爱心支撑起来的。”

问及原因,张庆说:“以前手工艺品很难抄袭,但现在,只要你把自己的设计、图案放到网上,马上就会有人抄袭你的想法,而且不给你支付使用费。相当于白吃白喝。”

电脑时代,20分钟在电脑上就能做出一个包包,接上激光切割机和ERP系统,自动计算成本BOM物料采购和成本,今天下单,明天就能拿到成品,这效率让手工艺人汗颜。

最气人的是,你手工一个星期做出的产量可能还没有机器一天的产量多,用机器的工厂也说是手工,但你的产量还不如机器的,设计又过时了。”

张青说,他认识的手工艺人中,坚持做手工的已经不多了,当然也有少数人通过其他方式过得还不错,但总体来说,这种状况已经难以为继。

“如果这些工艺品能够被赋予知识产权,或者电商平台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判定其原创性就好了。”张庆说。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靠自媒体吸引流量。”

程迪(化名)是张庆给我们介绍的另一位箱包从业者,与已经退出箱包行业的张庆不同,程迪仍然在箱包行业里努力耕耘,并且过得还不错。

程迪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老师,非常喜欢手工,闲暇之余,他将自己的经验投入到手工包的制作中。此后,他便停不下来,便成立了一家公司,投入大量时间去经营。

“手工艺是我的命脉,在哈尔滨几乎没有同行能像我这样,是我自己通过不断探索才走到今天的。”

他的商业模式有些特殊,作为大学老师,他比别人更早看到了互联网的价值,程迪很早就开始运营各种与手工包相关的自媒体账号。

在其中一个自媒体账号上,程迪已经拥有了17万粉丝,几乎每一篇程迪精心撰写的文章下面,都有来自业内人士、爱好者、消费者的讨论、评论、感谢和推荐。

程迪将自身优势与互联网相结合,让手工包生意红火起来,通过自己对手工的理解与解读、分析与解读、热爱与推广、幽默与真诚,收获颇丰,拥有一大批忠实粉丝,粘性极高。

“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我很幸运成为第一个找到利用互联网方法的人。”

程迪的成功,终于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箱包行业进军互联网的可能性,诚然,很多人对互联网的运用并不恰当,但终究会有一批人,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式融入互联网,为行业找到新工具语境中的出路。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程迪这样的本事,我就是个糙汉子,希望程迪越来越好,只有他变好,我才会觉得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张青对此还是抱有一丝希望。

回顾过去20年的发展,互联网确实以自己的方式加速了各个行业的变革,它带来的冲击会让一些传统的重资产行业一时不知所措,但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看如何使用,如何被人掌控。

互联网提供了一张白纸,需要不同的人来书写答案,箱包行业只是实体行业的一个缩影,期待更多像程迪这样的人,能够带领行业找到与互联网和谐共存的路。

当前地摊经济的兴起或许能带来一些希望。

本文为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转载。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