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海淘假货泛滥问题亟待解决

日期: 2024-09-17 19:06:28|浏览: 52|编号: 6645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足不出户游遍全球”早已成为海外购物的标签,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假货泛滥”的质疑。近年来,不断有新闻报道有人在海外购物时买到假货,让海购爱好者们心惊胆战。2023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将至,互联网消费平台将再度面临大考。曾经被称为“3月15日无法触及的空白”的火爆海购行业,也不止一次被新闻评论员“点名批评”。

中网B2B及跨境电商部出品

作者:王天荣

审稿人|永泉

1. 2022 年海外购物者数量将减少

数年后,曾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跨境电商平台面临集体困境。加之阿里巴巴、京东等巨头纷纷入局,掌握着巨大的流量和商户资源,严重挤压着独立海淘平台的生存空间。随着中国进口跨境电商市场规模的增长,独立海淘平台几乎“被消灭”。据悉,2018年至2022年,跨境进口电商领域共有18家企业消失。

1. MiYa停止应用服务

7月1日,母婴电商平台咪呀APP发布即将停止服务的公告。公告称,咪呀App将于9月10日正式停止服务并关闭。平台关闭前,消费者交易订单将继续履行,用户购物有任何问题可联系商家或平台客服。

2. 考拉海购业务团队缩减至不足20人

7月,考拉海购业务团队从2021年的400多人缩减至不足20人,将重心转向母婴、美妆类目为主的会员制电商业务。产品和技术只做维持,不再升级。阿里巴巴2022财年报告封面上,“阿里动物园”里的考拉已经不见踪影。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考拉海购APP全年交易额不足30亿元。

3、洋码头欠下2亿元

9月,进口海淘“十年老玩家”洋码头危机爆发:现金流恶化,商家欠款2亿元,买家上门讨债;员工大批辞职,总部“人去楼空”。其创始人曾碧波将此归因于疫情和拆红筹、回流。一方面,受疫情影响航班大幅减少,货物无法进口;几大核心港口进口物资14天静止期,订单取消率上升。另一方面,2021年拆红筹架构时,大量资金撤离股份,包括新浪微博撤资逾1亿元,银行贷款撤资近8000万元。

事实上,平台的C2C模式天然存在“审核不严”的弊端,导致“收到假货”“退款不退”等质量管控和信誉问题频发,是洋码头流失消费者的罪魁祸首。

4. 丰趣海涛申请破产

11月14日,顺丰速递自营跨境电商平台“丰趣海淘”于11月宣告破产。据其法定代表人兼CEO任晓宇介绍,目前公司已解散,平台已停业,员工安置补偿工作已基本完成。据悉,2019年至2020年,该公司多次收到限制消费令申请,目前已执行总金额已达2475万元。从投诉平台来看,消费者在平台上对丰趣海淘的投诉集中在不退款、不派送等方面。

5.寺库三次破产

2022年,寺库第三次陷入破产危机。1月5日,柴晨旭申请北京寺库商贸有限公司破产复审,但申请次日被撤回;8月10日,赵东平再次对北京寺库商贸提出破产复审申请,但寺库此次未予回应;8月25日,上海寺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新增破产复审案件,申请人为上海威奇商贸有限公司。也是在今年8月中旬,曾有消息称寺库北京总部“人去楼空,疑似跑路”。虽然相关负责人予以否认,但公司“倒闭”却是事实。

2、跨境电商秩序混乱,退款、发货等问题突出。

3月13日,“一带一路”TOP10影响力社会智库网易电商研究中心例行发布《2022中国跨境电商投诉数据及典型案例报告》(完整报告下载:),根据“点速宝”2022年在中国跨境电商领域收到的有效投诉,入选投诉榜单TOP10的分别为洋码头、速卖通、中国免税日、熊猫生活、天猫国际、海淘宝、世纪、别样、考拉海购、德国BA保镖商城;

第11至29位分别是:海狐海外购、亚马逊、86华人商城、敦煌网、闪亮时刻海外购、海豚之家、中邮海外购、冰冰购物、羊宝宝海外购、洋葱、购手帮、星云仓、海购一号、Wish、海外购APP。

据“点塑报”统计,2022年跨境电商用户投诉Top10类型依次为:退款问题(27.64%)、配送问题(9.01%)、退店不退押金(8.70%)、物流问题(8.38%)、商家资金冻结(7.76%)、产品质量(6.83%)、网络诈骗(6.21%)、退换货困难(5.59%)、网络售假(5.28%)。

3.海淘骗局层出不穷

随着中国消费者整体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以中等收入家庭为主的消费者对海外产品的需求旺盛,跨境网购成为海外消费的重要方式。但海淘假货问题极为严重,严重制约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此外,物流、退换货等问题也制约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

问题一:涉嫌销售假冒商品

近年来,海淘假货问题频频被曝光。网店或平台打着“海淘”的旗号,大批量下单购买国外假货,收到后以“代购”的名义邮寄给国内消费者。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把国内的假货运出去,直接在国外网站上销售,再让消费者“在海外买”回来。海淘市场容量极其可观,制假成本之低,让很多人心生歪念,有可能在海外买到的东西,就是国内一个小作坊生产的。面对鱼龙混杂的海淘市场,连购物小票都可以批量打印。

此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权部分析师姚建芳认为,目前消费者在跨境购物遇到疑似假货时,维权难度较大。商家要求消费者提供正规检测机构或品牌的假货检测报告,但由于检测费用、检测机构渠道、检测成本以及网购专柜无法提供检测服务等原因,消费者无法提供正规渠道的检测证明,只能根据手感、触摸、使用情况等判断疑似商品是否为假货。

电商平台商家售假行为的性质可分为明知销售假冒商品、制假售假和被动销售假冒商品。消费者如遇到商家明知销售假冒商品,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申请退一赔三。如遇到制假售假网站,可向工商、质检、食药监等专业部门举报。经营者明知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仍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严重健康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法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赔偿所受损失两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问题二:包裹派送清关陷阱多

对于海外购物来说,成功支付下单只是完成购物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长的包裹派送、清关、转运等环节,而这些环节也是骗子们容易“钻空子”的地方。一些骗子会冒充知名物流公司给买家发送物流进度邮件,还会以“点击链接查看物流详情”为幌子附上链接吸引人们点击。然而这些链接中往往含有病毒木马软件,点击后就会自动下载,偷偷窃取人们的个人信息,甚至盗取银行卡中的资金。

如遇到此类情况,请尽快通过海关官方网站或电话核实,不要轻易相信短信信息。

问题三:假代购猖獗,防不胜防

很多国内网购者对海外电商和代购流程不熟悉,又觉得清关转运手续太麻烦,所以经常会通过代购的方式进行代购。然而,随着近年来海外购物的增多,假代购也随之增多。一些“假代购”会专门针对真正的代购和微商,谎称自己拥有某款产品的代理权,可以以极低的价格批量购买。这样的受害者往往损失较大。假代购往往会伪装成留学生、移民海外的商人等,通过网上收集的照片在社交平台上伪装自己,以博取买家信任,等买家付款后便销声匿迹。

问题四:转运通关时间长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在国外跨境电商网站买东西,大概要半个月、一个月才能到,如果国内出了事,时间就不确定了。转运方式还是五花八门,如果不看攻略,很有可能买的东西被送到了世界某个不知名的角落。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电商平台,查物流数据总是那么难。

从国内跨境电商平台来看,物流涉及成本和用户体验的问题。由于国际采购和物流限制,跨境电商平台模式重,供应链长。正常通关情况下,到货到消费者手中需要2-25天。如果购买产生退款,整个流程的周期会加倍。

问题五:海关入境征税影响大

该政策对通关和税收的影响非常严重。对于海外购物来说,主要盈利点在于国内外品牌之间的差价,赚取的利润来自海外经销商和国内代理商。加上税收和汇率波动,部分商品的国内外价格很可能出现降低。对于以海外直邮采购为主的跨境电商平台来说,受影响并不大。海关一般会抽查海外直邮的包裹,所以并不是每次购物都要交税。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以保税区自营商品为主的跨境电商平台。

问题六:退换货难解决

除了正品保障,退货问题更是令买家头疼。大部分跨境电商平台在售后服务退换货页面都没有“无条件退货”选项,部分电商平台只有以产品质量、强制退货等原因退货才允许进入退货服务流程。即便如此,退货仍然难以保证成功,甚至可能让买家钱财两空,尴尬不已。

是什么原因导致“退货难”这个长期难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呢?一个原因是国内外法律体系的差异。在跨境网购中,由于买家在国内,卖家在国外,对卖家的限制受国外法律的约束,而国外的退货规定与国内法律不同。

二是买家与卖家之间的博弈。当买家要求退回诸如手袋、手表等奢侈品等昂贵商品时,平台很难确定商品是否被调换、拆开,从而可能带来损失。一些商品,比如保质期较短的食品,也更容易因运输时间、储存条件等因素在运输过程中过期或发生质量损坏。即便“七天无理由退换”的商品没有质量问题或缺陷,平台也很难将其退还给海外供应商。即便供应商同意退货,高昂的国际运费无疑会增加退货成本。

4. 结局

随着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平台消费纠纷层出不穷。据国内知名线上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点塑宝”(315.CN)介绍,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除了售后服务、产品质量、虚假广告等传统问题外,还包括一些新的“堵点”:比如跨境购物物流周期长,收货时间超过保质期,消费者维权难度大等。

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点塑宝携手“一带一路”影响力TOP10社会智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联动地方消保委开展“2023年第十二次网络消费315调查行动”。(详情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专题:助推消费诚信先行——2023年第十二次网络消费315调查行动)

行动通过:1)发布系列数据报告,识别“杀手”平台;2)开展专题调查,洞察网络消费“雷区”;3)与浙江省消保委联合发布315消费警示,避免乱象丛生;4)电商宝“云315”平台联通上千家互联网企业,为用户“保驾护航”;5)曝光典型案例,避免“重蹈覆辙”;6)全国近3000名媒体记者以舆论监督倒逼行业良性发展等六种方式,促进互联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重塑清朗网络消费环境贡献力量。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