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科尔沁草原宗教文化:神秘萨满教与多元宗教旅游资源

日期: 2024-09-27 09:05:01|浏览: 11|编号: 6859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想要了解最新资讯,请每天下午5点收看!

概述

科尔沁草原天高气爽,田野辽阔,水草丰茂,钟声优美。历史上各种宗教一直在传播。人们信仰的宗教中,藏传佛教分布在蒙古族聚居的广大农村和牧区。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以回族为主,分布在一些城镇、村庄。信仰基督教的人大部分是汉族。他们集中在科尔沁区和部分农村地区。霍林河矿区也有少数基督徒。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宗教文化慢慢积累成为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在世俗纷争中追求心灵的平静、抚慰疲惫的心灵,宗教寺庙游悄然升温。寺庙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景观特色也吸引游客驻足。

莫里寺

萨满教是科尔沁宗教旅游文化中最神秘的特色。它是人类最早的宗教文化,被誉为“人类宗教文化的活化石”。它也是蒙古族最早信仰的原始宗教。这种原始宗教一直到13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都占有显着的地位,甚至一度被称为“国教”。 13世纪中叶,元朝创建者忽必烈引进藏传佛教萨迦派为元帝国国教后,萨满教逐渐失去“国教”地位,成为民间宗教。忽必烈虽然剥夺了它的“国教”地位,但并没有实行高压政策,也没有禁止它在民间传播。

1557年后,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阿那达汗)崛起,统一蒙古西部土默特高原,并向西扩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后,由于他信仰黄教(格鲁派)并大力倡导,萨满教遭受毁灭性打击。萨满们纷纷离开西部,逃往科尔沁、布里亚特等地。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游牧文化的消亡,萨满教在通辽市濒临灭绝。但由于地理、政治等诸多原因,萨满文化在内蒙古东部几个盟特别是科尔沁地区幸存下来并保持较为完整,并对蒙古医学、文化、艺术、歌舞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今,萨满文化作为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和研究,也成为重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达延汗以来,蒙古新兴的封建领主制度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取代了旧有的奴隶主所有制并占据了统治地位。在这种新的社会形态下,源自蒙古社会的原始萨满教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相应地需要新的信仰。其次,经过多年的战乱,不仅蒙古广大人民希望平息战争,拥有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就连蒙古上层贵族也渴望和平。在这种情况下,崇尚德行善行、反对杀生的喇嘛教;主张尊重人权,反对杀生埋葬;提倡苦行、严守戒律、反对贪婪,完全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

第一个在科尔沁地区传播喇嘛教的人是乃济图因·阿比达。金天聪八年(1634年),应皇太极之邀,来科尔沁传教。清崇德元年(1636年),科尔沁图什图耶亲王巴达里、扎萨克图县亲王布达齐等人在齐托因的教诲下皈依佛教,并下令取缔萨满教。很快,

清代康熙、乾隆、道光时期是喇嘛教的鼎盛时期。 30%至40%的蒙古成年男子出家为僧,成为喇嘛。 (德勒格在《内蒙古喇嘛教史》中将这个数字补充为264个。)其中,库伦旗35个,科左后旗52个,科左中旗89个,奈曼旗24个,扎鲁特旗37个,开左旗37个。泸县13例,科尔沁区13例。以库伦三大寺为代表的喇嘛教寺庙成为科尔沁嘉兰文化的代表。喇嘛教的寺庙建筑、壁画、祭祀仪式等宗教仪式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 (待续)

乔子良、崔宁编

序列化

来源 │ 麻辣勤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