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浓浓,贵州茶香浓浓。
入秋后,经过夏季几个月的培育,茶叶不仅香气高、风味持久,而且茶多酚等物质含量也较高。目前,贵州秋茶已进入采摘高峰期。
在茶叶加工厂,刚采摘的茶叶经过萎凋、揉捻、干燥等工序,香气扑鼻。同样忙碌的还有贵州省机电研究设计院贵州茶机装备智能化改造团队的队员们。他们正在对设备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贵州茶叶生产技术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泡茶研发
揉茶机是一种常见的泡茶设备。揉捻机的速度和压力与茶叶的品质有关。设备来回挤压后,茶叶内部的细胞壁被破坏,汁液可以更充分地融入茶叶中,使茶叶的口感更加醇厚。
这几天,专案组成员、高级工程师甘蜜一直在努力优化茶叶智能滚压机的控制器程序,输入加压、开盖等功能的时间值,并从固定值馈送到随机值。
“原来的控制系统不仅按钮多、操作复杂,而且数值的增减每次固定在5秒,光是输入过程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目前最新系统的开发已经完成了,操作更人性化,后续只需将程序代码写入控制面板即可使用。”甘米说道。
“贵州是日照少的地区,茶叶生产周期长,叶子比较厚,不同品种的工艺流程也有一定差异。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如果要用通用设备外省产的茶叶要想生产出优质茶叶,相关技术参数需要优化,否则很容易“不服气”,贵州省茶叶机械装备智能化改造负责人夏显春说。贵州是茶叶主产地但缺乏与当地茶叶种植环境紧密相适应的机械制造商,过去来自福建、四川、浙江等地的企业,部分在当地购买的设备还需要再次改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以来,专班围绕分选、揉捻、萎凋等工序,致力于开发适合贵州茶叶生长环境的本土智能装备,助力提升茶叶生产质量和效率。贵州茶业。
服务10余家茶叶企业
据专案组成员、高级工程师王飞介绍,好茶离不开好的工艺,而制茶师傅的水平往往决定了茶叶的品质。然而,愿意潜心学习泡茶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推广茶叶标准化机械生产,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2019年成功研发集风选、筛选、色选于一体的小型多功能茶叶智能分选设备。可对颗粒状、卷曲状、针状、片状等成品茶叶进行分选,并剔除茶叶中的茶渣。茎、黄片,增加茶叶附加值。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分拣设备的分拣率达到98%。目前,该设备已在遵义市湄潭县多家茶叶企业使用。
经过8年的探索和实践,专班专注泡茶核心工艺研发的智能装备已从集成创新走向全知识产权研发,达到了看茶、泡茶的标准。该设备可根据茶叶品种、温度、湿度以及茶叶的年龄、嫩度、叶厚、茶梗粗细等实现智能控制。
“目前,贵州省机电研究设计院不仅可以销售成套智能设备,还可以对茶企业原有设备进行定制化设计、智能化升级和改进,降低茶企业的生产成本”。夏献淳说道。
此前,专班还完成了遵义市凤冈县18台粗揉全自动揉捏机组和36台精揉半自动揉捏机组以及3家茶叶企业的电路接线、传感器定位、控制柜接线等带材捻线机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
“智能茶工”上岗,为贵州茶叶加工增添“利器”。专班成立以来,已签订10余项技术研发合作协议,设备已在全省10余家茶叶企业投入使用,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提高制茶技术
在贵州省机电研究设计院的实验室里,萎凋机货架上整齐排列的茶叶在红、蓝、绿、白等单色光源的照射下呈现出绚丽的色彩,以及混合光源。
近年来,高端白茶受到市场青睐,贵州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萎凋是形成白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但萎凋过程耗时长,环境条件多变。
夏显春表示,现有的萎凋过程对气候依赖程度较高,人工感官判断缺乏对温度、湿度、通风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无法精确控制枯叶含水量,枯萎程度不均匀。
近年来,科研人员研究了荧光灯、离子灯、镝灯、红外灯等人工光补偿技术,在实验应用中寻找适合白茶萎凋过程的光波长长度和光强度,以提高白茶萎凋过程的稳定性。白茶的品质。
今年1月,贵州省机电研究设计院引进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硅基LED光源,研究不同光源、光质、光强的效果影响茶的风味和品质。
“采摘后的新鲜茶叶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活的植物,有呼吸、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可以检测光的存在、光的波长、光的强度以及光的特性。半年多的实验发现,红、蓝、绿颜色枯萎后,白茶的香气变得更浓。”夏显春说。
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开展实验,研究不同光源对茶叶中多酚氧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内源酶活性的影响,选择有利于白茶萎凋的光源和波长,以实现白茶萎凋的目的。所需的工艺要求。统一为贵州白茶产业插上“智慧”翅膀。 (记者潘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