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萎凋处理,鲜叶中的水分部分蒸发,随后进行揉捻,即将其搓成条状或切制成颗粒。
随后,进行发酵过程,导致其中的茶多酚发生氧化反应,进而转化为红色物质。这种红色物质,
有些成分能溶解于水,而另一些则不能,它们会在叶片上累积,进而导致红汤和红叶的形成。
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
绿茶-未发酵茶
绿茶所特有的提神香韵与养生功效,自远古时代起便深受我国、日本及北非地区民众的青睐。其制作工艺是在采摘茶叶后迅速将其放置于大铁盘中进行烘干脱水,以此确保其深橄榄绿色的外观得以保留,防止其继续发酵,从而避免颜色转变为棕褐色。
乌龙茶-半发酵茶
依据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乌龙茶应呈现为“犹如鞑靼人马靴般褶皱,似阉牛垂皮之卷曲,又似山谷晨雾初升之舒展。”其特点在于叶片较大,且为经过揉捻的全叶。乌龙茶仅需经历短暂的发酵,其风味融合了绿茶的清新与红茶的醇厚。
红茶-全发酵茶
红茶与绿茶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它们所采用的茶树品种有所差异,关键在于茶叶是否经历了发酵的过程。至于为何要让茶叶进行发酵,各种说法和传说纷繁复杂,各执一词。据说在17世纪,一艘属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在将来自中国的(武夷山)绿茶运往英国途中,由于长时间的航行,茶叶意外地发生了氧化发酵。尽管如此,西方商人对这种味道较为甘苦、色泽更深、香气浓郁的“红茶”(black tea)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此,中国开始大规模生产这种深受外国消费者喜爱的“新型”茶叶。时至今日,发酵而成的红茶已占全球茶叶产量的约90%。
(注:中国发酵红茶的早在10~13世纪的宋朝就已出现)。
茶与咖啡因的关系
茶叶的发酵时长越长,其咖啡因的含量也随之增加。未经过发酵的绿茶,其咖啡因含量仅为完全发酵的红茶的三分之一。至于半发酵的乌龙茶,其咖啡因含量大约仅为红茶的一半左右。
当然,泡茶的时间长短对茶中咖啡因的含量有显著影响。泡得越久,茶汤中溶解的咖啡因就越多;相反,泡的时间短,溶解的咖啡因就相对较少。通常来说,红茶泡四分钟可以释放出大约四十毫克到一百毫克的咖啡因;而如果泡的时间缩短到三分钟,那么茶汤中溶解的咖啡因量则只有二十毫克到四十毫克。
哪些病人不宜饮茶
便秘患者不宜喝茶,这是因为茶中的多酚成分对胃肠道黏膜有收敛效果,导致便秘症状可能因饮茶而加剧。
神经衰弱或失眠症患者不宜饮茶,因为茶叶中的咖啡因对大脑皮质具有显著的刺激性,此类患者若饮茶,大脑将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中,无法得到应有的休息。
缺铁性贫血患者应避免饮茶,茶叶中的单宁酸会导致食物中铁质转化为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沉淀,从而加剧贫血症状。
缺钙或骨折患者不宜饮茶,这是因为茶叶含有的生物碱类成分会阻碍十二指肠对钙的吸收,并且可能引发钙质流失和骨质疏松,从而影响骨折的恢复过程。
溃疡病患者应避免饮茶,这是因为茶中的茶碱成分会减弱磷酸二脂酶的功能,进而导致胃壁细胞分泌过多的胃酸。胃酸分泌过剩不仅会干扰溃疡伤口的愈合过程,还可能削弱抗酸药物的治疗效果。
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的个体应避免饮茶,因为茶叶含有较多的草酸成分,这可能导致结石病情加剧。
发烧期间不宜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茶碱成分会提升体温,从而削弱药物降温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其失效。所以,发烧的病人最好不要喝茶。
茶水疗疾别出心裁
茶水作为一种常见的日常饮品,若运用得当,便能有效地缓解或预防众多常见病症。
防治儿童龋齿,茶水中所含的氟元素能有效防止牙齿在口腔酸性环境下失去磷酸盐和钙质,因此,利用茶水进行漱口是一种预防龋齿的常见方法。
心慌、恶心等症状,若是由口臭或吸烟过度所致,可以通过用茶水漱口以及适量饮用浓茶来缓解。
刷牙期间若牙龈容易出现出血现象的人,可以多喝一些茶,因为茶叶中含有的维生素C、铁元素以及具有止血作用的成分,能够使牙龈变得更加结实,同时提升毛细血管的弹性,有效预防出血情况的发生。
——晕车晕船:事先用一小杯温茶水,加2—3毫升酱油饮下。
——腹泻:茶中的鞣酸有收敛止泻作用,喝浓绿茶,可止腹泻。
婴幼儿皮肤在皱褶部位出现炎症和红肿状况时,可以采取用茶叶煎煮成水的方法,待水温适宜后,为婴幼儿进行外洗处理。
——劳累过度:泡新茶一杯饮用,能较快地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对于过量食用油腻食物导致不适的人群,可以选择饮用较为浓烈的热茶,例如砖茶或沱茶,这样的茶饮在去除油腻感方面效果尤为显著。
对于胆固醇水平偏高且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每日饮用一杯茶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含量,同时也能对心血管健康起到保护作用。
——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者:可多饮用些淡茶水。
太新鲜的茶不宜喝
众多人士以为茶叶新鲜度越高品质越佳,甚至觉得刚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最为上乘。然而,这种观念实则存在偏差。从营养学的视角分析,最新鲜的茶叶其营养成分未必是最优的。这是因为所谓的“新茶”通常是指采摘后不超过一个月的茶叶。这类茶叶由于未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其中一些对身体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成分,例如多酚、醇和醛类物质,尚未完全氧化。若长期饮用新茶,可能会引发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过于新鲜的茶叶对病患而言尤为不利,尤其是那些胃酸不足的患者,或是那些患有老年性慢性胃溃疡的老年人,他们饮用新茶更为不宜。新茶可能会刺激他们的胃壁,导致肠胃不适,甚至有可能加剧他们的病情。
品茶需讲究适度与方式,切莫过量或过浓。对于健康人而言,尤其是中老年人,每日饮用4至5杯为宜。茶水宜淡不宜浓。偏爱浓茶者,每日饮用1至2杯中等浓度的茶为佳。过量饮茶会导致体内水分过剩,从而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浓茶可能引起大脑过度兴奋,心跳加速,以及尿频、失眠等症状。泡茶宜用沸水,乌龙茶冲泡约二分钟后即可从茶壶倒入茶杯享用。温开水冲泡茶叶虽然能释放出一些有益的化学物质,但效果不及沸水来得彻底。然而,在饮用时,选择温茶更为适宜,不宜饮用过热或烫口的茶水,以免对咽喉、食道和胃部造成过强的刺激,可能导致这些部位的粘膜受损;同样,也不宜饮用冷茶或泡制时间过长的茶,因为冷茶会对身体产生寒滞和聚痰的副作用。长时间冲泡或是隔夜茶的有效成分会显著减少,同时茶水中有害微生物的数量也会增加。饮茶需谨慎,尤其在空腹时,茶叶之性味深入脏腑,可能导致脾胃受寒,引发“茶醉”现象。无论是饭前还是饭后,都不宜立刻饮茶。饭前饮茶可能稀释胃酸,导致食物失去美味,并干扰消化系统的吸收能力。而饭后立即饮茶,茶中的单宁酸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等结合,形成凝固,从而影响这些营养素的吸收。此外,用药时也不宜用茶水,因为单宁酸会与多种药物结合形成沉淀,降低药效。饮酒后饮茶不能帮助解酒,反而可能对肾脏和心脏造成伤害。尽管茶叶对健康有许多益处,但饮茶需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茶叶中含有咖啡碱,这种成分对胎儿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孕妇应当减少或避免饮茶,尤其是浓茶。茶碱能够刺激胃壁,导致胃酸分泌增多,这可能会干扰溃疡的愈合过程,因此患有溃疡的人也应减少饮茶,并避免饮用浓茶。茶叶含有的咖啡因成分能显著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所以那些患有严重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的人以及失眠患者不宜频繁饮茶,尤其是浓茶。茶碱能够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可能加重发热症状,因此发热的病人不宜饮茶,尤其是要避免饮用浓茶。
茶叶专家建议,春季适宜品饮花茶,夏季则宜饮绿茶,秋季则推荐乌龙茶,而冬季则主张饮用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