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建交 60 周年,专访前驻法国公使衔参赞施燕华

日期: 2024-06-06 20:05:59|浏览: 161|编号: 5268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编者注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中法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历史事件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法国作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打破了冷战坚冰,跨越了阵营隔阂,突破了两极格局。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封面新闻采访了曾经在法国工作过的中国大使。本期访谈的对象是外交部翻译处前主任、前驻法国公使衔参赞石燕华。

大使简介

石燕华,曾任外交部翻译处主任、中国驻卢森堡大使、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等职务。在外交部翻译处工作期间,曾担任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高级领导人的翻译。

石燕华自1965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已走过40年外交生涯。石燕华与前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是一对“外交夫妇”,最初一起被派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后来一起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他们见证了中国外交的诸多“高光时刻”,留下了“小家庭与大家庭融合”的故事。

封面新闻记者 赵玉生

封面新闻:您初到法国时是如何开展外交工作的?

时燕华:在外交关系中,有时候一件小事也会牵涉到一定的政治影响。比如递交国书的时间,一般都是外交部礼宾司根据国家元首的日程安排和新任大使的数量来安排的,可以是每月一次,也可以是每两个月一次。

按照国际惯例,新任大使到任后,东道国礼宾部门负责人要尽快拜会新任大使,并安排向东道国元首递交国书。国书由国家元首签署,是一个国家元首向另一个国家元首介绍其使节的正式书信。大使一旦递交国书,就意味着对方接受他作为派遣国元首的代表在该国开展活动。因此,新任大使都非常渴望尽快递交国书,以便尽快开始活动。

1998年底,我和吴建民被派往法国出任大使。我们到达巴黎的当天下午,时任法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格拉塞夫妇来到官邸看望我们。吴建民按照惯例将国书副本交给了格拉塞。随后,法国礼宾司官员私下告诉我们,将安排吴建民大使于次年1月14日递交国书。此时,我们已得知,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的新年晚会定于1月7日举行,这意味着中国大使不能出席总统的新年晚会,我们将失去一次与总统直接接触的重要机会。

时任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中)向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右)递交国书。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1998年12月7日,吴建民在会见法国总统外事顾问雷韦雷特时,雷韦雷特主动表示,希拉克总统考虑到中国大使不能参加团体访问,同意在年底前接受国书递交。两天后,礼宾司司长格拉塞正式致函我们,通知我们于12月16日中午在爱丽舍宫向法国总统递交国书。吴建民当时很高兴,因为他终于说服了法国人。

封面新闻:您在法国担任外交官期间,有哪些难忘的时刻?

石燕华:法国是一个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8年11月,吴建民调任驻法国大使,我辞去驻卢森堡大使职务,跟随他到法国工作。

吴建民是中国第八任驻法国大使。人们都说“八”是个吉利的数字,我们确实是幸运的,不仅因为前七任大使为中法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因为我们上任之时,中法关系正处于上升期,有很大的工作空间。

我们在任四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参与了上海申办世博会的全过程,见证了中国在西方主要国家中首个文化中心揭牌仪式,并应邀到法国各地访问、作报告,介绍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和中法经贸关系面临的机遇,了解法国经济、科技、历史、文化等发展情况。

吴建民在任驻法大使期间,每年作报告约50次,接受记者采访不下50次,可以说,这四年的生活紧张而充实,丰富多彩,有时甚至令人兴奋。

吴建民出任驻法大使后,要求年轻外交官多出国走走,用法国人听得懂的语言介绍中国。在接待国内代表团时,不仅要照顾好他们的日常生活,还要主动向他们介绍法国的情况,充当促进双方经济、科技、文化合作的“媒人”。

石燕华,原外交部翻译处处长、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前公使衔参赞。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封面新闻:中法为何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前列?

石燕华:60年前,在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非凡战略远见的引领下,中法两国突破冷战壁垒,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

战略远见是中法关系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60年来,两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选择的道路。

开放包容是中法相互理解和友谊的重要基础,两国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历史文化虽然不同,但始终相互吸引。

率先垂范是中法关系迈向新局面的不竭动力,法国人敢为天下先,这是法兰西民族非常宝贵的品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