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与失焦——罗伯特·卡帕影像回顾展在深圳开幕

日期: 2024-07-04 17:08:44|浏览: 359|编号: 5596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他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

他是传奇摄影机构玛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

他的名字是罗伯特·卡帕。

罗伯特·卡帕(1932-1954)© Rush Orkin / 的 /

8月14日下午,“聚焦与失焦:罗伯特·卡帕回顾展”作为第四届国际城市影像节(IUIF)摄影单元首个特别展在深圳开幕。此次展览由大千艺术机构和玛格南图片社联合主办,美国独立文化史学家理查德·韦兰德( )和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创始人单增辉共同策划,在深圳大学美术馆举行,将持续至9月10日。

国际城市影像节发起人、大千艺术机构执行馆长陈冬,玛格南图片社代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影像研究学者、资深图片编辑李楠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致辞,展览策展人单增辉在现场为观众进行导览。

卡帕是世界摄影史上的传奇人物,1938年他来中国拍摄抗战。在这遥远的日子,在他去世63年后、玛格南图片社成立70年后,他的近百幅经典作品终于以回顾展的形式首次来到中国。这也是继2016年大千艺术通过“玛格南手稿——摄影经典的诞生”展览首次将玛格南图片社引入中国后,玛格南图片社在中国举办的第二次官方展览。

展会现场

用生命作赌注,揭露战争的残酷

卡帕本名安德烈·弗里德曼(Endre),1913年出生于匈牙利一个犹太家庭,1954年在越南战场拍摄时踩到地雷身亡。

在他短短四十年的人生中,他深入记录了五场重大战争: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中东战争、越南战争。这些作品至今仍然是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决定性视觉记录。其中许多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超越了特定的历史时期,成为具有永恒和普遍品质的经典图像。

突尼斯盖塔尔,1943 年。一名美国士兵在山中行走。© Capa / of /

卡帕的代表作是《倒下的士兵》,拍摄于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画面中,一名士兵被子弹击中,身体向后仰,再也没有力气握住手中的步枪,看上去就要倒在地上。战争的残酷与恐怖由此被永远定格。

卡帕职业生涯巅峰时期的代表作,便是传奇的《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彻底扭转二战局势的诺曼底登陆行动打响。卡帕再次赌上性命,跟随第一批美军登陆法国诺曼底海岸战斗最为激烈的奥马哈海滩,拍下了浸泡在海水中的美军步兵奋力突破令人窒息的炮火的场景。

1944 年 6 月 6 日,第一批美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的奥马哈海滩登陆。© Capa / of /

可惜的是,在将底片匆忙送往《生活》杂志时,心急如焚的暗房技术人员将干燥箱的温度调得太高,几乎毁掉了所有的底片,只有11张底片得以幸存,其中10张刊登在《生活》杂志上。虽然失焦模糊的画面并不符合当时新闻照片的要求,但却聚焦了最狂热、最强烈的现实,让观者仿佛感受到了空间的震动。

后来卡帕在撰写二战回忆录时,曾以《失焦》作为书名,这也是本次展览主题的由来。

拍摄中国抗日战争,关注平民苦难

卡帕说,“你的照片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因此,他总是出现在战场的最前线,试图用他的镜头还原被战争湮没的人性,揭露战争的残酷和恐怖。

他还说:“战地摄影师最大的愿望就是丢掉工作。”因为他太清楚战争对于整个人类世界意味着什么:因为战争,他被流放祖国,被迫离开柏林、巴黎;他的恋人、曾是他师徒的女摄影师格尔达·塔罗在西班牙内战中报道战役时被坦克压死;他的许多家人在二战期间被迫害致死在纳粹集中营。

因为对战争苦难感触颇深,卡帕战地摄影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记录无辜平民,尤其是儿童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他也很少拍摄死亡或重伤的悲惨场景,而更多地关注战争幸存者的生活。

1938 年 3 月下旬,中国汉口的一名年轻中国士兵。© Capa / of /

1938 年 3 月,中国汉口。一群孩子在雪地上打雪仗。© Capa / of /

中国,1938 年。训练中的中国士兵。© Capa / of /

1938年2月至9月,卡帕来华拍摄抗日战争,记录了徐州战役、武汉战役、台儿庄战役、花园口溃坝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在展览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象征中国抗战的年轻士兵、日军轰炸下的汉口市民、在雪地里打雪仗而忘记战争的孩子们、站在马克思画像前的周恩来等,都体现了卡帕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这些作品发表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反法西斯战场的高度关注。

珍贵文献揭示传奇背后的故事

展览策展人理查德·韦兰德认为,卡帕影像的巨大力量源自他独特的个性。

众所周知,卡帕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慷慨、聪明、风趣。他和那个时代的很多大师都是亲密的朋友:作家海明威、画家毕加索和马蒂斯、导演约翰·休斯顿等。奥斯卡影后英格丽·褒曼更是对他情有独钟,甚至向他求婚。展览中,卡帕一生中记录的这些朋友和爱人的肖像也被以特别篇章的形式展出,让观众看到战场之外的卡帕的另一面。

1949 年 8 月,艺术家亨利·马蒂斯 (Henri ) 在法国尼斯西米耶 () 的工作室。© Capa / of /

同时,一批珍贵的纪录片、访谈音频以及刊登卡帕作品的《生活》杂志原版也首次在中国展出。

首先,有五期原版《生活》杂志,里面收录了卡帕的作品,从著名的《倒下的士兵》、《诺曼底登陆》到《中国少年兵》,全部按照出版时的原貌修复,其中有四幅作品可能是他第一次用彩色胶片拍摄。

《美国生活》杂志,1938 年 5 月 16 日出版。

其次,展览通过多部纪录片还原了卡帕的鲜活形象,包括首次在中国公开放映的、用8毫米胶片转录的有关诺曼底登陆的珍贵纪录片、随卡帕来华的荷兰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拍摄的《四亿人》、以及穿插了对卡帕多位玛格南摄影师朋友、亲属和拍摄对象的采访的《罗伯特·卡帕:一位战地摄影师的传奇一生》。

此外,展览还发布了现存唯一一份卡帕在中国的采访录音,该录音由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收藏,来自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台脱口秀节目《嗨!金克斯》,录制于1947年,是卡帕二战回忆录《失焦》的新闻宣传的一部分。

罗伯特·卡帕采访链接:

录音中,卡帕谈起在海外拍摄的故事。他先是提到了自己与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苏联之行,接着谈到自己喜欢打扑克、“罗伯特·卡帕”这个名字的由来,以及卡帕自己称之为二战最后一张照片的作品——那是一张1945年4月在莱比锡阵亡的美国士兵的照片。其中,卡帕还主动提到了自己成名作《倒下的士兵》的拍摄过程,这是了解和研究卡帕不可多得的珍贵素材。

公开讲座展示马格南模仿卡帕

“对于我们今天的世界来说,卡帕对摄影的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玛格南图片社这样伟大的组织,而玛格南对世界的价值,则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人们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我们这个复杂的世界。”展览开幕式上,展览中方策展人单增辉特别强调了卡帕超越个人创作的前瞻性视野。

玛格南图片社是历史上第一家由摄影师共同拥有和经营的摄影合作社,被誉为“世界之眼”。1947年,卡帕、大卫·齐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乔治斯·罗杰和威廉·范·迪弗特在巴黎创立玛格南图片社。

这是卡帕的夙愿,因为这意味着过去只能等待杂志社指派的摄影师终于可以第一次将作品版权和自由创作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此,卡帕全身心投入到玛格南的管理和运营中,成为玛格南真正的灵魂人物,也通过玛格南在更大层面上影响了后来无数的摄影师。

为了让观众全面了解玛格南的深远影响力和最新风貌,展览期间将举办两场以“我和玛格南”为主题的公开讲座。

8月30日晚19点30分,曾三度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摄影家”称号的著名纪实摄影师杨延康将在深圳中心书店举办讲座,分享他对玛格南经典作品的看法、玛格南对他的影响,以及他耗时十年创作的藏传佛教题材“心像”系列作品的故事。

9月5日上午10点30分,玛格南图片社展览总监、图片编辑安德里亚·侯泽尔( )将莅临深圳中心书店,首次向中国观众揭秘玛格南众多经典作品背后的编辑逻辑,以及它如何通过不断改革,转型为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媒体品牌。

9月27日,玛格南图片社唯一的华人摄影师张千栖也将在深圳举办首场讲座,分享他多年来的创作历程以及最新的摄影项目。

作为玛格南 70 周年全球庆典活动之一,此次展览正式拉开了本届影像节摄影单元“玛格南在中国”的诸多精彩活动的序幕。国际城市摄影节发起人、大千艺术机构执行馆长陈东表示,更多玛格南大师讲座、第二期“异象”摄影实践工作坊、与伦敦、巴黎、纽约联动举办的“Live Lab”驻地实验室项目等也将陆续举办。详细活动信息请关注影像节官网()和大千艺术机构官方微信()。

“聚焦与失焦:罗伯特·卡帕回顾展”

展览时间:2017.08.14-09.10

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 - 17:00

地点:深圳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门路环岛尽头,深圳大学艺术村,原平体育馆南侧)

关于 Urban Image

官方网站:

国际城市形象节创办于2014年,是大千艺术以城市更新项目“文化先行”为口号发起并运营的城市文化品牌,也是亚洲首个以城市名义发起的以“大形象”为概念的城市公共艺术活动,横跨深圳多个核心区域,扎根于城市公共空间。连续四年获得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文体局)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和支持,以及国内外多家学术机构的支持与合作,2017年荣获“深港生命奖”艺术文献奖。

关于 Daken Art

官方网站:

大千艺术中心成立于2012年4月,自2014年起主办并运营国际城市影像节(IUIF),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机构,其目标是不断推动中国艺术环境的发展。

一方面,通过与国际、国内知名前瞻艺术机构、艺术家广泛合作,面向公众举办展览及公共艺术项目,展示历史和当下艺术领域的经典与潮流,促进艺术的交流与传播。

另一方面,在关注本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深度挖掘、梳理城市的本土记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纪录片、出版物、展览等形式展示当代中国的文化语境,并通过艺术再创作反哺城市文化。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