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培育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建设食品名市的提案及答复

日期: 2024-11-18 23:05:31|浏览: 12|编号: 8124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代表提案人:

赵殿生

会议环节:

第十五届第二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关于大力培育特色食品加工业加快建设名优食品市场的建议

建议提案编号:

回复标题:

批复《关于大力培育特色食品加工业加快建设名优食品市场的建议》

原来的:

建设“中国食品名城”是市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它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指导性。大力培育特色食品加工业,是建设食品名城的根本支撑,对实现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率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模式,意义深远。

一、基本情况

食品加工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食品生产企业1035家,规模以上企业21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7.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17.9%,同比增长16.4%,可以说是“底盘最大、发展最稳定”。

2、存在的问题

一是食品加工制造能力薄弱。我市历来被誉为农业大市,但目前农业大市的优势尚未真正发挥出来,农业产业化的产业格局尚未真正建立,农业激发当地潜力经济发展尚未真正得到挖掘,农产品基本处于初级加工阶段。 、半加工阶段,深加工转化率不足50%,比烟台、潍坊低近20个百分点。

二是园区建设滞后。我市各县市基本规划了食品工业园区,但建设进度滞后,有的县仍停留在纸上。入园企业相对较少,关联性较差,集群效应不显着。近年来,滨州市结合产业特点,加快食品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了滨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邹平玉米加工产业园、博兴大豆加工产业园等6个食品加工产业园。是全国唯一的食品加工工业园区。工业经济超千亿元的地级城市,粮食加工量是当地粮食产量的4.5倍。潍坊市成立了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实验区,引进了一批生产、检测、科研等全产业链企业落户,形成了调理菜加速集聚的趋势。相关食品加工企业。烟台市规划建设了5个特色调理菜园区,其中两个已建成百亿调理菜专业园。

三是引领能力不强。目前,我市主营业务超过30亿元的食品加工企业仅有双汇、星光糖业、宇王生态3家,带动作用并不明显。烟台鲁花集团2021年销售收入430亿元,拥有37个生产基地,拉动作用巨大。滨州预计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食品加工业有5个,超300亿的有3个,渤海工业超400亿。其中,香池集团粮食加工总产值突破300亿元,超过我市所有粮食加工企业的总和。

四是品牌知名度低。除“德州扒鸡”、“乐陵大枣”外,国内缺乏知名品牌食品。德州扒鸡虽然名气很大,但2021年产值只有7.2亿,品牌价值只有9.03亿,辐射能力有限;黄上皇、周黑鸭、绝味食品3家同类企业产值分别达到23.39亿、21.91亿、65.49亿。亿元,品牌价值突破100亿元。烟台市有鲁花、张裕两个品牌上榜202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但我市尚无食品加工相关品牌上榜。德州区域公共品牌“德州风味”正在稳步打造,但形成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还需要较长时间。滨州市2021年有22个粮食产品荣获“中国好粮油”产品,占全省总量的63%,6家企业入选“中国粮油榜”名单,占全省的50%全省总量。目前,食品加工行业知名品牌有50多个,但这两个品牌在我市均未上榜。

五是产业链短。除少数企业外,我市食品加工企业产品链普遍较短,上下游产品互补性不强。其产品多为面粉、方便面、畜禽屠宰、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初级产品,整个行业附加值较低。 ,利润率不高。伊利、蒙牛、娃哈哈、农夫山泉、脑白金、海王星、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数百家国内外知名食品品牌均有我市产品。但由于终端产品缺乏,我们基本上都是供应中间原材料。数倍甚至数十倍增加的利润流出。禹王鱼油加工实力位居全国第一,但其原料大部分销往国外,制作高端OEM保健品。滨州中宇食品有限公司依托150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基地,打造集种植、养殖、营销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拥有数百个系列产品。同时,还按照“中央厨房”模式大力发展主食和快餐。连锁配送提高了一二三产业从基地到餐桌各个环节的效率和附加值。 2021年销售收入突破70亿元,带动30万农户年增收30万元,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六是创新能力不足。全市食品加工企业技术中心主要集中在宝菱宝、裕王等少数龙头企业。多数食品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缺乏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在冷链物流、专业电商、品牌设计等方面的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数企业仍以“门店销售”为主,网络、网红等现代“电子销售”规模还很小。比如,我市红烧鸡行业2021年线上销售额刚刚突破1亿元,而周黑鸭通过直播达人在淘宝上几个小时就卖出了52万箱产品,这相当于他的自家店的销售额。半年线下实体店。 。滨州市食品加工业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1个,省级实验室23个。牵头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45项,承担省级以上重大专项研发项目100余项。 2021年,科技创新成果39项,专利申请23项,远超我市。

3.一些建议

(一)加强规划指导。基于食品产业安全化、品质化、功能化、个性化、便捷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先进制造强市的要求,产业链办将尽快牵头制定三项行动计划:即《中国创建食品名城三年行动计划》、《德州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国食品名城创建三年行动计划》。 《德州市食品加工业重点企业培育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底成为全市食品加工业主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建议市委纳入发展。将食品加工业列为县市专项考核事项。

(二)加强园区领导。按照食品工业园区建设行动方案,高标准建设市县(市、区)食品工业园区,着力构建“一县一园”“一县多园”发展格局确保2025年所有市县公园产值超过100亿元。一是汲取全球智慧,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德州)农业与食品创新产业园创新引领优势、资源整合优势、品牌带动优势、高端产业培育优势和综合实力“五大优势”。服务运营优势,不断强化其在中国北方食品加工行业的“领先”地位。目前,建议市委尽快成立中国(德州)农业与食品创新产业园筹备办公室。条件成熟时,成立园区管委会,实体组织园区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及时理顺园区和国有平台运营公司平原区。县城的管理体制保证了园区启动快、见效早。同时,高店计划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二是大力推进县级食品工业园区建设。建议市政府制定农业食品加工产业园区考核评价办法,加大创建目标落实力度。同时,以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为龙头,成立全市农业食品产业园联盟,构建“一园、多区、多基地”园​​区发展格局,实现资源共享并协调推进。

(三)强化引领作用。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乃至乡村振兴的“原住民”。需要各级下大力气推动、保障落实,切实从根本上解决我市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的问题。着力打通“三条道路”:一是开辟做大企业、靠实力的道路,利用优势资源,积极联手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做好“借船出海”。二是开辟强补链条路径,加大技改投入和增资扩股力度,努力提高驾驭市场资源的能力,做好“老树长新枝”。三是打通联盟资本渠道,大力引入战略投资者和现代化运营方式,做好“借鸡生蛋”。力争到2025年百亿元以上企业不少于2家,规模以上企业平均增长10家左右,上市企业不少于2家。

(四)强化品牌引领。依托“德州风味”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完善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产业集群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一是重点引进和扶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产品企业,利用国内外知名品牌,提升德州食品加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加大政策支持,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三是加强自主品牌保护和宣传,以立体媒体宣传为基础,依托高速服务区、火车站(高铁)站、机场等关键节点,重点宣传“德州”风味”区域公共品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优势。企业积极争创各类名牌产品。四是加强抖音等新媒体品牌营销。加强企业新媒体营销培训,让更多德州食品加工企业快速提升营销效果,大力培育网红品牌,加强官营抖音账号孵化和推广,协助企业品牌营销。

(五)强化技术引领。制定优惠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大力推进三大工程:一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各市县依托优势产业,积极推进科研开发平台建设,力争到2025年每个县市建设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不少于5个。二是产学研合作——研究合作项目。鼓励和支持食品加工行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确保到2025年,达标以上企业100%、全部企业40%以上拥有产学研——研究合作项目。三是科技人才集聚工程。充分利用全市人才引进政策,出台更多农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确保2025年各县市建立食品加工业院士工作站,引进食品加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0人以上行业。

(六)加强宣传引导。一方面,我们借鉴河南省驻马店市会同农业农村部连续24年举办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的经验,充分发挥发挥我市地理标志产业走在全国前列的优势,与国家有关部委联合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和“中国(国际)地理标志产品投资贸易洽谈会”每年都有一批品牌企业参加各类农展、农博会、展销会,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另一方面,精心组织德州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宣传。建议从人文、地理、生态、品质、未来等多个维度对德州“农场品牌”城市形象进行定位,如:善良的大德州、黄金庄稼的生产。北纬37度带、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生产示范区”、京津南部生态功能区、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中国引领未来的国际美食谷等,将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美誉度。

回复内容:

赵殿生委员:

你报的《关于大力培育特色食品加工业加快建设名优食品市场的建议》收悉。我的回复如下:

近年来,市科技局持续致力于食品加工相关产业发展,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大食品科技项目进度,提高食品工业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我市美食名城建设。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是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食品创新源泉。积极推荐食品企业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科技项目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激发企业自身创新实力。德润集团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三产融合与金枣绿色发展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获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立项推广行动计划),获得无偿资金933万元。西森集团“马铃薯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耐盐碱早熟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多样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持、财政支持分别2433万元。和500万元。

二是积极争取山东省保健食品技术示范工程。结合德州农业、食品优势,德州市拟实施山东省保健食品科技示范工程。山东省科技示范项目为省重点研发计划。是围绕重点行业重大需求、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的全产业链整合。创新项目。省级示范项目包括食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核心原料及高值食品生产、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项目。 2023年以来,市科技局多次到省科技厅汇报省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进展情况,听取业务部门的指导和建议; 3月15日,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朱北伟进行座谈,听取院士们对项目课题设置的意见和建议。目前,规划修订工作正在按照要求进行。规划完成后,将报省科技厅批准。

三是鼓励食品相关企业申请科技企业。科技型企业作为食品工业创新的基础,将有力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 2022年,德州龙生食品有限公司、德州五谷食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3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德润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山东日好食品有限公司等45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四是加大对园区的支持力度,增强园区发展内生动力。 2023年4月,市科技局邀请齐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家教授到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调研,并就食品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座谈,为园区企业提供项目和技术研究。为校企合作、产品研发等科技需求提供意见和建议,搭建园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的交流平台,为园区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撑研发壮大产业链。

2. 问题

一是科技型企业数量少。近年来,我市科技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但与全省总量和增速相比,还存在增长不够快、规模不够大的问题,特别是希森、良行等创新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较少。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市农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大专院校少,基础研究短板突出,缺乏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重大原创成果。

3. 后续步骤

一是争取省部门支持,尽快在德州市启动山东省健康食品科技示范项目。按照省部门要求,将围绕全省国内保健食品行业重大需求,尽快在德州市启动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开展核心食品原料研发示范和新产品创制,加速食品工业向健康转型升级、功能性和个性化。该示范将带动全省食品全产业链整合。创新。

二是推动食品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食品领域科技合作。全面深化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园区、中国(德州)国际食谷与京津冀鲁地区大专院校的科技合作,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进一步集聚科技成果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全面梳理食品企业在科技成果和技术转化方面的需求,广泛向大专院校征集科技成果项目,提升食品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我们的城市。

三是推动先进技术在食品行业的推广应用。支持喜森、良星、银星、登海道记、德高蔬菜、同福碗粥、德州扒鸡等食品相关产业企业加快培育各自领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食品工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绿色高效食品产业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食品产业,发展智慧食品、绿色食品产业,实现高质量生产城市的食品工业。

四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支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引进具有博士或中级以上职称、在农业大学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具有科技成果转化潜力的农业科技专员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或拥有转化经验的科技成果的农业科研人员。坚持按需选拔、双向选拔、突出重点、保证质量的原则,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梳理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需求,帮助解决生产工艺改进和新产品开发中的技术问题;推动与农业院校合作 研究院科技合作搭建与农业院校协同创新的桥梁;聚集农业院校科技创新资源,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院校联合攻关,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吸收和采用情况:

纳入计划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