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北京女子图鉴》一炮而红。多次登上热搜榜,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然而《北京》刚刚拍完,片方就想趁热打铁,赶紧推出另一部《上海女子图鉴》来博取大家的关注。
如今,《上海》已经上线几天了,但观看人数却远远少于《北京》,讨论度也很低。
豆瓣评分刚刚出来,6.6,比开播的《北京》低很多。
是否会继续下跌,还要看后续的剧情发展。
这个“上海”的品质如何?和“北京”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它的受欢迎程度不如“北京”?
看完剧情先来说说这个问题。
小镇女孩罗海燕和男友在上海读大学。
即将毕业时,两人决定一起留在上海,各自工作。
他们一起面试了很多公司。
因为我是职场新手,多次被拒绝,这让我心里很不舒服。
为了安慰海燕,男友带她去了包包店,送了她一款新款。
当海燕高兴地拎着包回来时,室友立即揭发包是假的。
海燕伤心极了,把包泡在水里,再也没有背过。
第二天,海燕和男友前往Bitex面试,竞争同一个职位。
海燕成绩一般,但男友很有自信,很有可能被录取。
海燕心里为自己的男朋友感到高兴。正当她准备另找工作时,比特斯打电话告诉她,她被录取了,但一向表现很好的男友却被淘汰了。
海燕没想到这件事会成为他们之间巨大的裂痕。
因为找不到工作,男友想回老家。他没有和海燕商量就买了票,准备和海燕一起回去。问其原因,原来是“你女儿一个人在上海不安全”……
两个人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海燕的工作单位也开始明争暗斗。一股未知的力量正牵引着海燕,让她不知所措……
光看剧情,似乎很符合职场现状。
你不仅需要处理好自己的个人感情,还需要处理好与上级、下属、同事的关系,这和中国职场很相似。
不过,这也是《上海》最大的局限性:
这样的剧情和《北京》有什么区别?
他们都是来自小镇的年轻人,他们都向往精英,他们都留在大城市打拼……
故事的本质是一样的。有必要重复同样的伎俩,让人们再体验一次吗?
虽然故事的大纲是一样的,但连细节的描述都不同。
比如女主角总是对包包很痴迷。
在《北京》中,陈可一直想要一个LV包,但男友不肯买,因此她和男友产生了感情裂痕;
《上海》中,海燕因为新工作需要一个包,男友买了一个高仿A级包。海燕将其泡入水中,她与男友因此产生感情裂痕……
天哪,怎么这么像?
包什么时候成为情感必需品?
更重要的是,《上海》的海燕学长带她去面试时,把包包和工作等同起来——好像要有工作就必须有包,否则就只是个无名小卒。 。
如果说包包在“北京”还只是一种爱好,那么在“上海”包包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档次的高度!
编剧,你对名牌包包有什么误解吗?
是因为你买不起包而被女朋友甩了吗?
强行将名牌包袋与女性的未来等同起来是该剧的一大失败。
它以错误的态度误导了观众,低估了女性自身自我意识的形成,从而使作品的价值下降了好几个台阶。
《北京》吉祥物LV包包
又比如,女主角有一个室友,也是个心机深重的同事,很爱拍老板马屁。
《北京》中,陈可的室友热爱迪斯科舞和肾移植。他到处都认得他的兄弟,并要求他们为他付钱。
职场上,同事美美完美契合“心机”二字,讨好老板,很快就与经理平起平坐。
在《上海》中,海燕的室友物质至上、虚荣,并且(再次)处处认出她的老板。
职场上,同事凯特(再次)完美契合“心计”二字,她与同事联手对付海燕,让她陷入两难的境地。
凡是你能想到的,电视剧的标题高度重叠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东京》的版权我买了,无论如何也要好好利用。
但人物的处境都高度重叠。怎样才能让观众接受呢?
我们总说要“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想出新花样。
但“上海”呢?不但没有脱离“北京”的大框架。
相反,我还沉浸在原来的故事结构中无法自拔。
所以:“上海”基本上就是换汤不换药。外壳就在那里,只不过是“北京”故事的复制品。无论跳多远,也只能达到“北京”的高度,但与原版相差甚远。走了千里路。
而且,《上海》这部剧的场景有些粗制滥造。
如果说原版《东京女子图鉴》的质感是油画,那么《北京》则可以称为素描,缺少了一些美感,但依然赏心悦目。
至于《上海》……是一个小学生的蜡笔画,看上去灰蒙蒙的。
灯光很马虎,构图也没有什么讲究。
演员的所有缺点都暴露在镜头前。
导演,你认真对待灯光吗?
你确定不欠灯光师工资吗?
你的镜头看起来一点也不好看!
如果说形象是电视剧的脸面,那么《上海》的脸面就不够格了。
虽然观众对画面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这样拍是不是有点马虎了呢?
该技术是可用的。
资金绝对充足。
演员的颜值摆在那里。
怎么还能这样乱来呢?
只能说明这部剧的制作不够用心。
它可能是“北京”的一个附属品,以至于在拍摄它的时候,没有人过多关注它,以至于它完全生活在“北京”的影子里。
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当一个节目只是另一个节目的影子时,它存在的意义何在?
是的,它有原创的剧情和个人的想法,比那些“抄袭剧”好很多倍。
它不能称为烂剧,毕竟它有自己的底线,但却很少被赞扬或赞扬,因为它所做的确实不够好。
可以说,他们生活在影视剧的夹缝中,任凭别人评判他们,自己却没有什么还手之力。
因此,它们比剧集本身更像是一个标志和指南。
在中国的影视剧中,他们可能是一个非常可贵的存在,因为他们总是鼓励创作者不断创新,否则整个剧组在准备拍摄和制作方面的努力就会葬送在别人的光芒之下。
这也给国产剧敲响了警钟:请不要再盲目翻拍剧了,有时间请认真考虑一下原著故事!
文/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