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伦堡审判:二战后的国际战争犯罪审判及其对现代法律的影响

日期: 2025-01-10 18:05:22|浏览: 13|编号: 9083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纽伦堡审判是二战结束后1945年11月20日至1946年10月1日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国际战争罪审判。它为当代世界处理战争问题留下了行为准则。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美国军事法庭在纽伦堡市对177名在纳粹德国政治、经济和军事机构和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的被告进行了12次后续审判。电影《纽伦堡的审判》是根据其中一篇法官的审判(针对利用法律迫害犹太人和纳粹党反对派的高级司法官员)改编的。由于它是两种不同法律形式和法律意识的直接碰撞,因此在一系列审判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影响力。有争议且充满戏剧性。

影片中的审判围绕纳粹德国“种族净化法”实施期间的一起智障绝育案和一起丑闻极重的死刑案件展开。法官面对的不是恶毒的直接肇事者。以他为首的被告都是熟悉规则的法律精英。在第三帝国的体系中,他们恪守为国家制定和维护法律的职责。他们以蔑视和沉默来抵抗审判。因为与其他顽强抵抗的战犯不同,他们有维护正义的心,也有被迫服从国家机器、减轻自身责任的幸运。

以辩护律师汉斯·罗尔夫提出的辩护意见为例。这篇文章的崇拜者和追随者引用了赫尔姆斯法官在巴克诉贝尔案中的观点,即美国有绝育先例,以说明德国绝育法的有效性。合法性;通过与证人对质,证明当时的法官有理由认定被告人确实有智障且有不恰当的性行为,从而证明了当年对该案的判决是公正的。

检方出示有关德国集中营大屠杀的记录证据后,辩护律师不仅以与案件无关为由抗议法院的采纳,还为了为被告辩护指出,德国法官对大屠杀既不知情,也无过错,这也与本案有关。影片的争议点在于个人是否应该承担国家责任,以及由谁来承担。当国家责任强加于个人时,必然会扩大这种责任的范围。正如辩护律师最终指责美国军火商、签署《苏德友好条约》并参与瓜分波兰的苏联、与希特勒签署宗教协议的罗马教廷一样。曾经在绥靖演说中赞扬希特勒的首相丘吉尔等人都应该承担战争的责任……这场盘问不仅让检方检察官惊慌失措,也让观众从单方面的主观感受中公平对待胜利者和失败者对战争的贡献。深入思考。

影片中另一个争议点是如何在法律中定义缺乏人性的正义。这在激烈的宫廷对抗中并不明显,而是以隐藏台词的形式体现在主角身上。从一开始的默默抵抗,到最后出于良心和自责而在法庭上认罪悔罪,他的变化隐藏在充斥整部影片的陈述和论点背后。但与此前关于责任归属的争论相比,人性与法律之间的矛盾就显露出来了。这是整部电影中一直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

影片中有一位老师的证词,提到在希特勒帝国时期,国家机器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官开始服从客观正义以外的事物,他们的首要考虑变成了与国家的刑罚规定作斗争,而不是与法律作斗争。客观考虑案件本身。由于维护国家机器的需要,法律干预的现象一直存在。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司法独立、公正程度很高的国家,分权外表下的最终目的也是服务于国家整体利益。

但在影片中,纳粹德国不仅使司法行政权落入独裁者手中,从根本上破坏了司法制度的公正性,而且还因为其不利于司法的指导作用,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为灾难。人性。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在该法的颁布实施过程中,德国当局也面临着司法高级官员这样的艰难选择。有的人凭着良心被迫辞职,甚至受到当局的迫害,有的人却违背自己的意愿,选择接受并逐渐认可了这个国家的职业道德。

他们一开始可能会犹豫,但当判断的尺度转向人性所代表的主观意识的对立面时,他们就能超越内心的怜悯,机械地维护“正义”。可以说,他们并不是单纯的政治压力所迫,而是有一些客观的认可。这种承认必然会在纽伦堡审判中被拒绝,这也是他们被定罪的最有说服力的理由。 。因此,当他最终声称他不知道他们的判决会带来如此多的屠杀和死亡时,法官的回答是“当你判处第一个人死刑时,你应该知道这一点。”

《纽伦堡审判》以主审法官的视角展现了整个审判过程。在引人注目的控辩双方激烈对峙下,审判长始终以旁观者的身份保持中立态度,自然而然地将观众带入现场。比较客观的观看立场。在表达了足够的同情和理解之后,影片最终回归了客观正义。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