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不“攀比”,我们为健康而跑!

日期: 2023-04-23 18:06:03|浏览: 172|编号: 1057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跑步不“攀比”,我们为健康而跑!

一周一匹马,奖牌堆积如山,月跑500多公里,破800公里,拼1000公里,成为业余跑者炫耀的资本,让更多跑者跃跃欲试,没有任何跑步基础,只第一次跑的目标定在“全程马拉松”1500米跑步世界纪录,更遗憾的是我没有跑完全程马拉松。

跑了不到半年,我就开始疯狂使用“全程马拉松、越野”,甚至一周一次,两周一次。 让不少职业选手都感到“恐惧”和“震惊”。

也正是因为这些非理性的奉承,影响了大家的正确认知,大家才疯狂的去竞争和挑战。 事实上,如此频繁地参加“全程马拉松”,“拼命”冲击“半程马拉松”,真应该被批评,而不是被鼓励!

跑完全程马拉松不容易

身体好难完赛

全程马拉松的距离是42.195公里,不是一点点的距离。 对于运动基础薄弱的人来说,即使跑完42.195公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一路狂奔。

在职业运动员队伍中,马拉松选手习惯仰望,足以看出职业运动员对于马拉松比赛难度的认可和敬畏。

而且,30公里左右是人体所能承受的运动总量的一个极限点。 如果你是刚开始跑步的初级跑者(包括训练水平不够的跑者),当你到了这个地步,无论是比赛强度带来的消耗,还是身体素质都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反应给你和你的心灵带来的刺激,让你很难健康地完成比赛。 因此,要健康、健康地跑出一匹完美的马,并不是那么简单。

纯耐力物品

马拉松是一项超长距离的耐力赛事。 限制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运动员的能量储备、氧化脂肪酸的供能能力、调节体温的能力、肌肉的能力和抗脱水能力等。

不管是跑全程马拉松还是半程马拉松,10000米,5000米,都是类似的运动形式和能量代谢(主要是有氧代谢)。 5000米、10000米、半程马拉松对速度能力、抗乳酸能力、力量和爆发力等要求更高。

但由于全程马拉松距离较远,更考验的是纯体能储备、抗折腾能力以及训练和比赛经验。 运动员的综合运动能力和素质很高。 如果某个细节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比赛。 最终结果。

对身体更刺激

当运动员超过30公里以上的距离时,就会有一个运动极限点,或多或少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1500米跑步世界纪录,包括肌肉、神经、内分泌、呼吸循环系统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程度。

比如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对心血管和肌肉都有一定的不利。 正因如此,专业的马拉松选手一年最多跑1-2场全程马拉松,一次训练的最长距离只有30-35公里(不易触及极限点)。

为什么越有能力的运动员参加比赛越少?

竞争激烈

与很多业余跑者不同,高水平的马拉松跑者对成绩的要求很高。 因此,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全程马拉松不仅是长距离的比赛,更是高强度的比赛。

以柏林马拉松为例,它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赛事之一。 在每年的比赛中,男子第一组的配速大多在2:50-2:55/km之间,后半段每公里的配速可以达到2:46左右。 配速(相当于男子1500米国家二级运动员的速度)。 他们的乳酸阈值速度也在2:44/km左右。

只有经过非常系统训练的专业马拉松选手和高水平的业余选手,才能跑出如此高强度的全程马拉松。 等级高,也意味着身体的潜能被发挥到了极致。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水平的马拉松跑者跑全程马拉松要比普通的业余跑者累。 他们宁愿不跑步、退休,也不愿比赛完成。

需要足够长的准备期

由于全程马拉松的高负荷特点,其准备期和恢复期都非常长。 漫长的筹备期有时可能会与其他赛事发生冲突,必须做出取舍;

这也意味着,如果你经常比赛,你将没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训练,甚至恢复。 这也是国内很少有职业跑者参加国内马拉松比赛的主要原因。

马拉松第一人、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普乔格,自2013年转战路跑以来,一年只跑两次马拉松。2017年,为了准备第一次破秒手术下半年,他毅然放弃了柏林马拉松。 虽然未能破2小时,但2小时00分25秒的好成绩依然具有历史意义。

2019年,基普乔格再次挑战破二,也放弃了2019柏林马拉松。 这一次,他成功突破人类极限,创造了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成为史上最快。

这样的大牌选手,依然在高质量的控制着自己的参赛数量,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为什么不鼓励业余跑者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呢?

首先,容易过度疲劳和过度训练。 达到 30 公里的运动极限将导致身体损伤的恢复速度变慢。

如果频繁触及这个极限,没有足够的恢复和调整空间,那么疲劳就会累积,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身体状况不佳,运动能力持续下降。 也可能出现消极情绪,厌倦跑步,没有长期的跑步热情。

二是培训不系统。 如上所述,全程马拉松的准备期和恢复期是很长的。 如果经常参加,一年要跑十几场全程马拉松,大部分时间都在比赛阶段。 很难保证一段没有比赛的备战和静下心来训练。 阶段。

而正是这个准备阶段,才是提升水平最重要的。 无论是职业运动员还是业余运动员,每年都需要有7到9个月比较系统、连贯的准备期训练,才能最大程度收到训练效果。

马拉松不是给人盲目挑战的。 马拉松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证明人的意志力和身体有多强大。 她实际上给了你完善自己的机会。 频繁的比赛,尤其是全程马拉松,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也不利于提升水平,实现PB梦想。

当你跑完了,你要想想,你的完赛,你的成绩,是马拉松对你的温柔接纳,是你的投入、坚持、严谨、努力打动了她!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而不是一场马拉松! 希望大家“多练少赛”,多积累知识,不要抱着“无知者无畏”的心态,为一场场所谓马拉松的“胜利”而战。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