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APP作为“学科技术”

日期: 2023-04-23 21:01:50|浏览: 208|编号: 1062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运行APP作为“学科技术”

小编推荐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跑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很多跑友在跑步的时候会使用各种AP​​P,那么这些跑步APP是如何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呢? 它与跑者建立了什么样的互动关系? 请看涂炯老师的这篇文章:

原标题:《从自我监测到他人监测——运行APP用户的数据追踪与体能实践》

作者:涂炯

资料来源:《青年研究》2019年第2期

概括

本文采用在线观察跑步APP社区和线下用户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跑步APP及相关设备的使用如何嵌入到人们的体育锻炼中,以及产生的数据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 受福柯权力思想的启发,跑步应用程序和其他跟踪设备被视为一种“学科技术”; 塑造自己的身体和行为; 这种权力技术不仅提倡自我负责的精神,符合消费社会的要求,但也更容易使用户陷入数据的全景监控,导致“纪律技术”内化。 向外展开。

关键词

运行APP; 数据; 数据; 学科技术; 身体;

运动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调查显示,20岁以上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群中,有67%的人将健步走和跑步作为主要锻炼方式,而后者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跑步热”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跑步活动的激增。 跑步热发生在“运动热”的广义范围内。 体育不再是赛场上的技能比拼,而是普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与“体育热”平行的另一个背景是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运动的结合,构成了全新的生活画卷。 其中,层出不穷的运动类APP就是典型表现。 本研究关注的跑步APP是指从各个方面跟踪和记录跑步行为的智能手机程序。 在中国,流行的跑步应用包括咕咚运动、悦跑圈、乐动力、微信运动等。在分析跑步应用时,本研究还包括其他可以跟踪信息的应用和相关设备(如运动手环等)作为步骤、运动路线和运动身体指标。

跑步APP放置在智能设备中,通过设备内置的运动传感器、智能芯片和GPS全球定位技术跟踪运动路线,通过算法计算步数、消耗卡路里等数据,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结果。 人们“晒”运动数据的图文在各大社交网站随处可见。 线下锻炼、线上分享,正在成为全民健身锻炼的新模式。 调查显示,近60%的受访运动爱好者都下载过运动类APP。

作为辅助性的运动工具,跑步APP及相关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如何融入人们的生活,与人们建立起怎样的关系? 人们如何与这些“工具”互动? 受福柯权力理论的启发,本研究将运行应用程序等跟踪设备视为一种“学科技术”( ),研究它们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身体行为,并参与配置和复制的权力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纪律”有多个层次,并非都是强制性的。 还包括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调整、规范的遵守等。通过将跑者纳入数字化监测和自我监测,跑步APP使跑者能够根据外部标准塑造自己的身体和行为。 这种权力技术的运作,不仅提倡自我负责的精神,更容易促使APP用户陷入数据的全景监控,从而导致“学科技术”由内而外的膨胀. 因此,我们还需要反思新技术的使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异化后果。

一、文献综述

与跑分的激增相比,国内对跑分的研究还比较少。 在“中国知网”上以“运行应用”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直接相关的研究几乎为零。 将关键词从“跑步类应用”扩展到“运动类应用”,内容开始丰富,但仍以媒体报道为主,2014年以后才有所增加,但媒体文章的覆盖面较窄。 大多关注体育类APP的传播方式、业务运营或综合评价。 很少有学术研究关注体育APP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相比之下,国外对身体追踪应用和可穿戴设备的研究正在增加。 一些研究 ( , 2013a; Swan, 2009) 将 APP 或可穿戴设备对个人运动的追踪称为“量化自我”(self)。 这些研究侧重于跟踪设备生成的数据对个人的影响,用户在这些设备中收集大量关于他们自己身体活动的数据,并使用这些数据来跟踪他们自己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量化的自我越来越多地被用作自我监控的工具,让人们将自己的生活理解为可以检验的数字现象。

具有批判性观点的研究人员特别关注应用程序和可穿戴设备使人们能够自我跟踪和监控(self-)的能力。 这些设备存储了个人身体的各种参数,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参数分析和获取有关自己的信息。 然而,这也增加了当代社会的监视程度,因为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透明(et al., 2013; , 2013a, 2013b; Swan, 2009, 2013; Till, 2014)。 例如,(2014)分析了八款健康和健身应用,他认为这些技术导致了健康和健身的商品化和私有化。 此外,这些设备的量化自我使得锻炼应用程序的使用在增加人们的身体活动或改善健康行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et al., 2006; et al., 2011; et al., 2012)。 此外,许多研究都集中在将自我跟踪设备生成的数据共享到社交网络的行为上。 这些研究发现,在社交网络上共享数据可以让用户更好地监控自己的身体活动,从而获得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与不共享相比,共享可以带来更好的锻炼效果(等人,2015 年)。

然而,在跑步热与新技术相结合的背景下,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对跑步类APP的研究还不多见。 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辅助设备,人们在使用跑步类APP的过程中与它有何关联? 在这方面,本研究试图检验新技术及其使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借用福柯(2009)关于身体和权力的观点,当代权力对社会身体的运行机制不同于过去具有野蛮、独裁和专制特征的纯肉体惩罚,而是以一种更微妙的方式,通过纪律“对身体温和”。在这里,权力不仅仅是被动的,通过强制控制和压迫发挥作用。它也可以是一种积极的力量,通过其“生产”能力塑造知识,产生话语,从而指导行为。

本研究认为,跑步APP融入用户的运动和生活并发挥作用,也是一个缓慢渗透的动力实现过程。 最初,跑步APP的使用和影响是跑者自己“主动”选择的,是跑者对自己的监督和塑造。 但随着跑步数据的社会共享和大规模积累,也很有可能将跑者纳入数据化的全景监测,让“自我监督”发展为“他人监督”,它将成为其他当​​局监控个人的依据。 施加影响的工具。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试图探索新技术(跑步APP)在具体实践(跑步等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从用户的角度审视技术和设备如何嵌入到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实践中。

研究方法是线下采访跑步APP用户,线上观察跑者虚拟社区。 考虑到不同人群对运动APP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年龄和职业,将APP用户群分为三类:青年学生群体、青年工作者群体、中老年群体(40岁以上) ). 调研组在G市运动员活跃的三个不同区域采访了52名16-66岁的运动员,其中青年学生15人(代号S1-15),青年工人24人(代号W1-24) )、13名中老年人(代号M1-13)。

在这些受访者中,有7人从未使用过任何运行APP及相关设备; 10 曾使用过跑步APP或相关追踪设备,后放弃(部分或全部); 其他受访者继续使用相关设备。 访谈内容主要针对受访者个人跑步和使用跑步APP的感受,了解其跑步体验、锻炼目的、锻炼效果等基本信息,使用APP的过程和感受,以及对跑步APP的感受。数据解读及对网络共享的看法等。 对于一段时间后放弃运行应用程序或从未使用过相关设备的受访者,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他们放弃或不使用它们的原因。

研究团队参与观察线上社区(主要是网络虚拟社区和其他以不同APP为主的跑团社区,包括月跑全吧、咕咚吧、跑者微信群等),注册为运动APP用户或加入虚拟社区社区。 收集和分析互联网上体育社区过去和现在的聊天记录、博客、活动记录等内容,了解正在运行的APP和产生的数据是如何在网上展示和讨论的。 团队成员还亲身体验了正在运行的APP,了解其功能、使用方式以及使用该APP的用户群的社交互动形式。

本研究对多源数据进行核对,相互补充,确保数据的有效性。 但受限于调查场景,受访者无法涵盖所有​​可能的群体。 在调查现场,我们特别留意那些试图在休息前、休息后或休息期间接受采访但经常被拒绝的携带智能手机或可穿戴设备的跑步者。 此外,跑者的线下自述和线上展示会受到多重情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分析中需要对研究结论进行一定的审慎和反思。

3.自我跟踪和监控的物理实践

(1) APP作为自我监督和控制

跑步APP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基础数据的记录功能。 跑步过程中,APP会显示跑步路线,追踪进度,定期反馈各种表现(如配速、心率变化等); 运动结束后会显示距离、时间、消耗的卡路里等,这些都会上传到生产这些设备的公司后台。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设备公司将以简单的图表呈现用户在运动中的表现。 随着APP及相关设备的不断升级,其数据检测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包括运动时的状态,还包括休息时的身体状态变化。

APP的量化记录可以提示用户清楚地掌握自己的身体和动作。 一位受访者曾将户外跑步与在健身房或跑步机上跑步进行比较,“健身房有公里数,跑步机有公里数,还有燃烧的卡路里,户外跑步没有这些”(W8)。 对于很多受访者来说,在健身房或者跑步机上锻炼是一个比较奢侈的选择,而免费的APP让户外跑步的人可以像在健身房或者跑步机上锻炼一样清楚地掌握自己的情况。 用户在跑步过程中,可以听到一定距离内的实时播报,APP消耗的卡路里,提醒跑步节奏和距离。 这些将使跑步者“了解他们的进度,就像在汽车中安装 GPS 一样”(S14)。 APP带来更清晰、科学、有目的的跑步体验。

通过这些数据,个人可以学习如何感知自己的身体。 APP的量化记录让用户掌握自己身体的数据,进而在运动中感知和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我可以看到我的每公里配速、步幅、步频及其变化,结合跑完这段距离的感觉,我就可以估计出我身体的承受能力。 通过一些可穿戴设备,你可以测量你的心率……你可能知道你的身体状况。 (第四周)

对于专业的跑步爱好者来说,跑步APP的量化数据尤其有用。 这些专业跑步爱好者非常看重数据和追求准确性,甚至为此购买非常昂贵的测量设备(如心率带等)。 他们倾向于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数据调整自己的运行状态。 不少受访者指出,使用APP后,他们对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身体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会进一步制定自己的跑步计划,并通过APP监控这些计划的执行情况,逐步提高自己的跑步耐力和距离。

在一个马拉松微信群中,一位跑者甚至表示自己在跑步时没有佩戴心率带,只戴了一块(智能)手表,感觉心率测量不准,跑来跑去。 另一位跑者甚至称自己是“真正遵守规则的人”,严格按照设备给出的数据指令跑步(比如将心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这些跑步爱好者相信数据,通过数据感知自己的身体,并根据数据养成自己的运动习惯和技能。

APP不仅可以让跑者更清楚地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还能激发跑者的运动动力。 “比如我跑了800米,我看如果我再跑200米,我会达到1000米。嗯,我会达到这个目标……”(W3)。 当跑步数据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时,会让他们更加了解跑步活动,进而引发行为改变。 “跑步时听着里程报告,想比上次多跑一点……提醒你多久没跑了也很鼓舞人心”(W2)。

数字的出现成为激励自己的动力,让跑步变得更有目的性。 长期追踪跑步数据,让APP用户看到自己的进步。 “每天跑步完,看看自己的跑步(数据),感觉又完成了一项任务”(W6)。 在APP上累计达到一定公里数后,还会有荣誉称号、奖牌等虚拟奖励,让跑者更有动力,“就像解锁成功一样”(S4)。 为了拿到奖牌,一些跑者甚至刻意多跑。 APP的使用让以前很难坚持的运动变得更容易坚持。

除了量化跑步运动,APP还进一步量化了用户的日常生活,包括睡眠(计算睡眠时间和深度)、饮食(食物热量和卡路里消耗)、步行(每日步数和频率)。 这些日常生活数据被传递给用户,数据的意义被用户重新解读,从而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例如,如果用户看到自己今天没有走很多路,就会在睡觉前多走几步; 如果他们发现平时的运动不规律,“他们会更频繁地运动以控制体重”(S7); “我吃的比较讲究,不吃垃圾食品,不喝碳酸饮料”(S9)这些设备记录的数据(能量消耗、运动轨迹、运动时间、睡眠质量等) .)可以反映用户日常的行为偏好;另一方面,这些数字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自己,做出相应的行为改变。至此,运行的app已经构建了一套看似“科学”、“标准”的知识和话语来指导人们的行为。

因此,通过将过去“看不见”的物理状态以数字化的方式“看得见”,正在运行的APP开始让福柯所说的“凝视”成为可能。 只是这种凝视并不是权力的实施者强加给主体的,而是行者对自己的“凝视”。 Inner Gaze 允许用户监控自己的行为,直到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习惯。 人们佩戴着智能手机、手环、带有APP的智能手表、带有芯片的跑鞋等,这些设备随着人体不断产生个人数据。 在人与设备的长期交互中,设备对外测量的数据开始与人对自我的内在认知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所谓的“技术习惯”( , 2004) 。

(, 2013b) 将使用新数字技术进行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的患者称为“数字患者”(the)。 在使用跑步APP的过程中,这些跑者的运动体验乃至日常生活,往往都与数字融为一体。 他们开始以数字方式表达和感知生活。 而个人数字的集合——各种量化、细分的信息组成的全景图,更有可能长期指导个人的运动和生活习惯。 通过数字化管理自己的身体,运行APP隐含了这样的理念:身体需要个人记录和管理; 身体出了问题,需要个人负责。

(2) 从自我监控到他人监控

运行的应用程序也有社交的一面。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总能看到形形色色的跑者“晒图”、“晒跑”。 据调查,“爱秀”是运动人群的一大特点。 近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在朋友圈或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运动照片或运动成绩。

APP用户的跑步数据包含在社交媒体中,其他人也可以看到。 这是经常发生一系列转变的时候。 一位大学生曾说,“加完好友后,你可以看到别人跑了多少,感觉身边的人和你的学习、生活相似但还能坚持锻炼,你就会想去”(S5 ). 在共享和比较中,数据开始具有新的含义。 通过与他人比较,跑者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运动数据是“优秀”、“正常”还是“一般”。 在社交平台上的展示关系到个人形象的构建。 不少受访者表示,如果觉得数据不够“强大”,就不好意思“发帖”。 大部分APP用户将跑步数据分享给自己熟悉的人跑步用什么app,运动成果在圈子里分享。

圈子文化对人有很强的社会控制力。 最明显的“圈层化”社交就是微信。 在微信朋友圈中,人们分享的内容一般只有熟悉的朋友才能看到,从而形成兴趣爱好更接近的群体。 在这样的平台上分享你的锻炼成果对跑者有很大的影响:向朋友展示自己可以激励其他人做类似的行为; 将跑步数据发送到朋友圈,朋友看到会鼓励他们,起到监督的作用; 一日不跑,说不定就会被朋友“埋葬”。 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

他们每天在群里汇报步数,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有一种竞争,但说不上是竞争,只是怎么说,就好像他们有一种感觉,如果今天别人跑了,他们就会觉得他们不会跑 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W5)

“刷步”或“展示结果”,让用户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跑。 熟人圈的公共展示平台让用户感觉自己被所有人关注着,这会激励他们完成每天的步数。 . 为了在体育“排行榜”中占据或保持榜首的位置,很多人会坚持锻炼,甚至刻意走更多的弯路。 一位中年跑者曾表示,他和朋友圈里的很多中年跑者经常不吃不喝地跑,抢微信排行榜的第一名。 为了取得“令人满意”的数据,在外人看来不合逻辑的行为(例如过度行走导致腿部问题)成为参与者必须完成的任务。

除了在朋友圈等熟人圈“发帖”外,各种由非熟人组成的跑步贴吧或聊天群也常常成为跑者分享运动成果的场所。 在马拉松组中,跑者主动分享自己的跑步数据截图,与其他跑者解读和讨论这些数据的意义,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这种分享在每天早晚跑步后达到顶峰。 平时会有人上传运动记录跑步用什么app,哪怕是新人的短跑记录,大家也会以鼓励的态度为主。

在另一个由跑步爱好者组成的网络贴吧中,不少跑者以每日打卡、记录的形式,留下了自己跑步的“日记式流水账”。 这些“打卡”记录贴大多展示的是APP生成的运动路线图,并附有跑步感受文字。 “打卡”贴经常会在贴吧吸引到跑友们的支持和建议。 一些跑者甚至多年来一直坚持在跑步吧里“打卡”或写“跑步日记”。

通过运动数据的社交分享,跑者引入外部“注视”,进一步监督自己的行为。 社交平台上运动数据的展示,给跑者带来了一定的竞争感和强迫感。 很多受访者特意选择这种竞争感来激励自己坚持锻炼,甚至乐在其中。 “其实分享不是让别人知道什么,很多人以为是给别人看的,其实是给自己看的”(W3)。

跑者让自己通过分享获得动力,将数据放在熟人组成的半公开平台或兴趣开放平台上,展示给他人,也展示给自己,引入“外部监督”强化“自我监督” . 社交媒体的展示和分享也强化了一些社会主流审美和价值观(比如对令人垂涎的身体形象的追求)。 他人在社交平台上的“发帖”等,进一步强化了对积极主动、自我负责等概念的认同。 数据的呈现不再是客观的,而是意识形态的。 它定义了什么构成了完美的身体,什么构成了健康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什么是正常的或需要改进的锻炼等等。

(3) 纪律、隐私和数字监控

跑步者使用这些设备来量化他们的身体和跑步,同时将多重监测纳入他们的跑步行为。 那么,这些跟踪设备及其生成的数据是增强了个人代理能力,还是创造了更多限制?

跑步运动有一个内在的悖论。 在现代社会,跑步的兴起与自由感、赋权感以及身体和道德方面的审美体验相关联; 然而,在增加人身自由的同时,行为的主体化和规范化也在强化个体的自我反省和外部控制,以符合社会规则的规范化(宋庆宇,2018)。

跑步应用给跑步者带来了同样的悖论。 一方面,APP带给跑者更多的自控力; 另一方面,也给跑者带来无形的约束。 正如一位受访者(S13)所说:边跑边用APP,看到数据变化,感觉是一种“奖励”; 不穿衣服跑步的时候,你会跑的很轻松,这两种感觉往往是并存的。 其他受访者也表示,APP的“主动”提醒和建议提供催促; 但是,当用户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无法坚持锻炼时,也会带来一种强迫感和压力感。 “把这个应用程序放在我的手机上并向我的朋友展示它象征着'每天锻炼',所以在下载这个应用程序之后,我有点害怕它并且有一种被迫的感觉”(S2)。 这些受访者中有近 10 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放弃或减少了对应用程序及其辅助设备的使用。 跑步应用程序和相关设备的流行与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对数字、精度和科学的迷恋有关。 然而,使用这些设备将个人的身体、运动和生活数字化有其局限性。 数字存在常因使人类体验扁平化而受到批评 (-, 2011)。 设备呈现的数据是有限的还原信息,不能反映身体体验的方方面面(如跑步时的心情、舒适度等)。 不少受访者表示,运动量化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负担:“我看过数据,觉得很麻烦,它会规定你今天跑多少,明天跑多少,跑多快,约束你,是强制性的,你想跑就跑,你放松了,又何必被它控制?” (W12); “有时候无意识会为了数据跑,心情还不够放松”(S13)。 受访者喜欢随心所欲、随心所欲地运动,不想完全按照APP来“调节”自己的跑步行为。

APP倾向于标准化运动,它的数据重新定义了什么构成健康或不健康的身体,塑造什么是正常的或需要改进的。 当自由奔跑的行为需要外部设备进行测量和评估时,它还会产生约束和压力。 此外,实际上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指导不同人群(如肢体残障人士、慢性病患者、孕妇或老人等)的行为。

此外,数据并不总是提供准确、清晰的控制感,尤其是当数据不准确、不能反映全貌、反映太多不需要的信息或难以解释时。 许多受访者表示,他们“懒得计算”、“不需要”或不认可某些数据(如燃烧卡路里、食物卡路里等)。 “算算我每天的热量,告诉我,我怎么算出我每天吃多少克米饭,我吃多少蔬菜重量,这些都很难计算……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怎么算?”量多少克,多少斤两”(M8)。 即使知道很多数据,也只能作为参考。 没有后续措施帮助用户改进,所以数据就失去了意义。 例如,一位在外企工作的白领表示,即使手环检测到她运动不够、睡眠不足,也无能为力。 完毕。 做 xx 工作,11 点或 12 点睡觉,然后第二天 6 点起床,这不是我能控制的”(W14)。 因此,受限于生活、时间等客观因素,数据对个体的指导和自我监控的作用变得有限。

这些局限性使得正在运行的APP作为一种“管教技术”出现了个体差异,因为并不是所有的APP用户都会无条件地接受“管教”。 一些跑步者已经开始抵制对跑步进行过多的量化。 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跑者)都说自己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身体健康,所以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进行锻炼。 APP数据仅供参考,非必须。 有些人甚至相信自己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判断,因此放弃或拒绝使用带来“负担”、“累赘”或“束缚”的器械。

此外,人们对共享跑步数据也变得更加谨慎。 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APP等设备不断将个人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平台。 这些高度个人化的数据可以用来追踪人们的活动,这可能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在访谈中,虽然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并未过多考虑数据隐私问题,但部分用户开始对共享数据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并随着APP使用时间的延长,努力防止数据被滥用。 比如不直接分享原始数据,而是通过手机截图分享运行结果; 只与朋友或熟悉的跑步者分享数据,而不是所有人; 分享信息时屏蔽一些个人信息等等。

但是,用户只能控制个人数据的使用,而无法控制APP后台对很多个人数据的处理。 如果APP用户规模足够大,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可以反映出众多用户的生活习惯、行动路线、活动幅度、日常需求等。 这些数据集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现有保险公司在提供大病保险时,都是根据海量的运动数据精准筛选用户。 There are also that add to their apps, users to and data, and "" () based on data . In , to the usage data fed back by users, can and . In these , a new kind of data ( user data in new ways and ) to .

Till (2014) that there are self- (data), and self- turns 's daily into a new form of labor ( data), and the “self- The value of "" an basis for the value of labor for free. In this study, most APP users do not how their data will be , , and sold with other 's data, and they have any idea about how their data can be used. 决定。 When data from the flow and to the flow , users, , (), and other , users will lose the of their data. Take . What to be "data for users" "data about users" and "data by users". These data are used to new that can be by the body. Thus, and to the body's needs, which may lead to the of , the body, and .

In this , the use of APP and the data by it may also allow users to be to more "" . the and of group in the of G City, we found that many to , hold , and use APP- to ' . also that the unit will or to use an app to their , and take and post them in the group, so as to a kind of "" and "". to the image of " and " .

These " for " forms are also the of for and . your and helps keep your , , and (, sick leave, , etc.). , these with the APP the to the ( of the work ), which may force some to in that they do not like, and may also make the The of from work to daily life.

and to data, which may even 's of being hired in a , how is and at work, and more. , this will the of some . The use of data may lead to "data " ( ) - the uses 's data as a way of and ( , 2014). If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APP , there may be a " " ( ) --- and data, but the and use of these data are not the scope of the legal (et al., 2015).

In , the use of apps, the of "self-" is . A -aged APP user once that "the air is not good, and the food is not good, so I by " (M4).

In a bad , the only way to be for your body is . Other users also "not to for the sake of " (M5), "you have to be to your , now the is so scary, and it costs 500 yuan to catch a cold" (W23). It is this sense of self- and self- that some -aged and to great to and use APP to and guide their own . APP's of this of self-, it to live a "", "" and "" life, and self- and .

四、结论与讨论

This study how apps and the data they are in 's lived and and in the and of power . The APP and its track and the . They also go a step by other of 's daily lives (from diet and sleep to ). The data by these is by the user and used to alter .

from 's of power, this study such as APP as a " ". By data, the app a " gaze". This gaze is a 's inner gaze on — and their by the data (and in the data).但是,当跑步数据从设备与使用者之间扩展到社交媒体、开始与他人的数据发生连接时,跑步者就开始将自我监督纳入到更大的社会场域中,主动引入外在凝视来加强自身行为的改变。然而,当数据从使用者与设备间的流动,进一步扩展到设备、使用者、社交网络、设备提供商( 平台) 、商业公司等相关者之间的流动时,那么使用者就不再能控制对自己数据的使用,而可能被迫成为更多外部监督的对象( 比如,未来企业借用运动数据监督员工的生活) 。

总之,跑步APP 的规训机制呈现出多层次性,从个体对自我的调控、他人的监督、到更大社会场域的管控。“规训”也在此具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并不都是强制性的。此外,这种“规训技术”在实践中也同样存在着个体差异,并不是所有跑步APP 使用者在使用过程种都会接受这种“规训”。在访谈者的表述中,设备带给人更为清晰的自我把握和能动性,但同时也是一种束缚和规制。一些人已开始有意识地规避或者抵制这种规训。

自我追踪设备及其所产生的数据创造出新的社会和政治形态。APP 让使用者自我监测,并把他人的监测纳入其中,二者都是使用者在流行浪潮中的“自愿选择”。而在这种看似“自愿选择”的背后还存在着更大的社会经济背景。在跑步和跑步APP 的推广中,个人自我负责的价值观被进一步推广,社会大环境( 空气、水质、食品安全等) 的不好不再是个人健康的关键,身体的健康需要通过个人的锻炼和经营来维持。在跑步APP 的微观规训机制中,人们被引导构建起一种自我负责的新公民身份。在全民跑步健身的场景中,可以看到两类跑步APP 的使用人群: 青年人用APP 来构建积极向上的生活,形成“坚持”“自律”的个体( 有利于工作学习和保持生产力) ; 而中老年人则用这些工具来加强锻炼和保持健康,成为自我负责的人( 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

然而,这些自我负责的观念忽视了健康和运动的社会影响因素。此外,跑步者使用APP 将跑步结果在社交平台分享,同他人进行比较和竞争,受到别人的称赞和激励。这一过程再造了主流价值观,使得跑步者按照外界所认同的标准去塑造“令人渴望”的身体。这一过程也符合消费社会的要求: 通过运动健身来打造能够消费的身体,并用运动数据来进一步开发可供身体消费的产品。这些过程最终会带来运动实践、身体以及健康本身的商品化。

本研究旨在从批判的视角来看待技术使用所可能产生的异化后果。在未来,跑步APP 及其相关设备背后的利益团体以及权力机构如何介入人们的数据、影响个人的生活,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继续观察。随着APP 使用时间的增长,人们如何自反性地思考设备和数据的意义,保护自己的数据安全,甚至抵制主流价值和利益团体的涉入,这同样需要长期的追踪研究。

参考

福柯,米歇尔, 2009,《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 三联书店。

宋庆宇, 2018,《现代社会跑步运动研究综述: 多维度的解释》,《青年研究》第2 期。

,Minna et al. 2006,“A R of and Self- in Care. ” 42 ( 1) .

,Mark et al. ,2015,“ the . ” & New Media 16( 1) .

, A. et al. 2013,“Big Data and : From Self to . ” Big Data 1( 3) .

-,John 2011,“A New Soft and the of . ”, & 28( 6) .

,Sara Degli 2014,“When Big Data Meets : The Side of .” & 12( 2) .

,Peter ES 2004,“ Redux: Seams in the . ” & 2( 3) .

, et al. 2011,“The mPED R Trial: to in Women . ”BMC 11( 1) .

, et al. 2012,“Using to in the 10, 000 Steps :A Case- Trial. ” of R 14 ( 2) .

, 2013a,“ the Body: and in the Age of . ” 23( 4) .

——— 2013b,“The : Self- and Self-care in the Era. ” & 11( 3) .

,Brad 2014,“ Apps and the of and . ” in Media 31( 5) .

, et al. 2015,“ : An Study of on Sites. ”Media 155 ( 1) .

Swan, 2009,“ - Care : An of , and Self-. ” of R and 6( 2) .

——— 2013,“The Self: in Big Data and . ”Big Data 1( 2) .

Till,Chris 2014,“ as : Self and the of into . ” 4( 3) .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