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常见的跑步心率区间设置,让你的训练更有效

日期: 2023-04-24 08:05:53|浏览: 330|编号: 1084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四种常见的跑步心率区间设置,让你的训练更有效

来源:老维之家(ID:)

“这四种方法可以有的放矢地使用,都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归根结底是殊途同归。”

时间贵如金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末阅读结语

本文假设已获得最大心率和静态站立心率。 这里的假设值是:最大180和静态姿态60。

01

方法一:跑者最常用的心率储备法

很多分析方法和分析平台都是基于《丹尼尔博士的运行方程》一书中的原理,按照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心率储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x%+静息心率。

其中,X为不同储备心率区间上下值对应的百分比。

该流派上述公式中的X区间设置如下:

区域 1:59-74%

区域 2:74-84%

3 区:84-88%

4 区:88-95%

5 区:95-100%

根据假设的最大心率和静态心率,每个区间的心率实际值为:

知名的跑分分析平台及其团队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上图也是取自该平台的实际使用情况。

这个设置方法我用了很久,就是“为了跑步”。 不包括对跑步没有影响的心率。 以这个案例为例,心率低于130的不算,顿时有种竞技的感觉。 所以,很多时候,慢跑几乎都是在1区,稍有懈怠,连1区都进不了。

在这种方法下,有氧跑是1-2区跑,以1区为主。

02

方法二:在 Speed中设置

还推荐最佳速度下的“保留心率”方法。 它之前的推荐设置,各个区域的上下限其实和之前的方法是一样的。 好久没开Best Speed了。 最近在输入最佳速度时,发现软件给出的预设值不再按照上面的方法,而是按照50-60、60-70、70-80、80-90的划分方法, 90-100。

按照这种划分方式,相当于放宽了一个区域。 它还在慢跑。 按照第一种方法,在1区的基本都分布在2-3区。

个人感觉第二种方式比较符合手表5区的文字表示。

手表将五个区命名如下:

过去,根据第一种方法,区域 1 的阈值设置为 59-74%。 有氧跑大部分都落在了1区,效果是正确的,但总结起来也只是“热身”,感觉别扭。 根据手表的文字描述,它应该跑到3区,对应它的名字“有氧耐力”。

这是过去的记录,平均心率为139,是非常有效的有氧跑。 但根据第一种算法,它被记录为“热身跑”。

认真跑了半天,我在“热身”,是不是有点难受? 从这个意义上说,按照手表的标注方式,储备心率分为50-60-70-80-90-100,似乎比较合理。

一直以来我跑步的时候都是用第一种方法,所以文章里经常说“有氧跑在储备区1”。

前两天有跑者问她,有氧跑总是跑到2区。如果她的储备心率分为50-60-70-80-90-100,那么有氧跑一直是对的在第 2 区。不要被我所说的“有氧跑步在第 1 区”所迷惑。 它干扰了(因为我的 1 区设置在 59-74%)。 其实59-74%组成的Zone 1和60-70%组成的Zone 2基本是一回事。

希望跑友看到这个讨论,避免给她添麻烦。

03

方法三:根据有氧和无氧阈值设定

这是我在 Polar 中的设置。 Polar 系统已经测出了有氧阈值和无氧阈值,所以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我练习得到的有氧阈值是135跑步心率多少比较合适,无氧阈值是162。

对了,我在Polar测得的无氧阈值是162,测得的乳酸阈值是161,这两个概念应该是一个意思吧? ——两个系统给出的数字竟然如此一致。

根据系统的建议,有氧阈值作为3区的下限,无氧阈值作为5区的下限。这样,3-4区就是有氧区。 4区下限取两者的平均值。

但是并没有说如何设置1-2区的值。

我是这样处理的:人为地将Zone 1的下限设置为110——这个值大致是我多次快走测试中步行和跑步的分界线。 以其平均值与3区下限(有氧阈值)作为2区下限,有5个区间区间。

我比较喜欢用这组数据,因为它是基于真实记录,经过系统分析的,比其他的都客观。

此设置从 3 区的 135 开始,到 4 区的 161 为上限,是有氧区。 这是系统分析的结果,不是计算。 而4区向上过渡到无氧区,所以4区是高强度有氧区。 这样在跑步过程中,手表指示的心率区间一目了然,更加方便。

按照这个设置,有氧跑在3-4区,以3区为主。 1-2区基本被忽略,所以设置的再合理也无所谓。

比如某天想轻松跑(恢复跑),尽量控制在3区游荡。 如果想练耐力,那就多跑到Zone 4。以此类推,简单明了。

04

方法四:广泛使用的最大心率法

这种方法可能是最常用的。 写在最后,因为我个人不喜欢这个设定。 它既不像第三种方法那样基于自身的真实数据,也不像前两种那样考虑静态心率因素。 事实上,两个最大心率数字相同的人,不考虑静态因素,很可能处于截然不同的状态。 但是按照这种设定方式,两人的动作幅度被设定为一样,就显得有些不合理了。

而且运动强度越大跑步心率多少比较合适,可能越容易出错。

但也应该承认,在以一般健身为目的的情况下,如果强度较小,作为指导,这种方法简单易懂。 也很有启发意义。

05

不同方法反映的心率区间的真实记录

案件:

距离:10km跑,用Polar M430(使用其内置的6-LED光电)和Fenix 5x(使用Hrm-Run心率带)同时记录。

配速:由于两个秒表之间存在轻微的距离测量误差,M430 记录了 5'52" 和 6'00"。 两者之间的总距离为180米。 但是在表示心率区间时,这个距离误差没有影响。

踏频:平均 182,最大 204。

心率:两个不同的心率系统记录,均值为145,polar最大记录163,最大记录162,几乎达到的顶线。 数据还是比较一致的(顺便也说明了M430的6灯光电和其他厂家的心电图准确度差不多)。

特别提示:公园内有很多上坡路,所以对提高心率有一定的作用。

1. 根据第一种方法(RQ平台采用的储备心率法59-74-84-88-95-100),心率分布集中在1-2区,其中1区较多. (下图曲线为Hrm-Run ECG心率带记录)

2.根据第二种方法(的储备心率法50-60-70-80-90-100),心率的分布集中在2-3区,其中3区较多,越多与标题一致。

3、根据第三种方法(根据Polar分析的有氧阈值和无氧阈值的实际值设置),心率分布集中在3-4区,两个区基本平均。 (下图曲线是用M430光电心率仪记录的,大家可以和上图对比一下,M430的光电和其他公司心电图的准确度没有区别。

4.按照第四种方法(常用最大心率法),因为无法显示,所以无法截图。 但对比最大心率法各区间上下限,上述曲线基本集中在3-4区间。

06

关于心率区设置的结论

1、以上四种方法,只要你习惯了,都具有指导意义。 在严谨性上,第四种方法——最常见的最大心率法(以最大心率50-60-70-80-90-100为基准)可能稍逊一筹。

2、如果你已经在实际活动中获得了自己的有氧阈值和无氧阈值,那么方法3可能最适合你。 就身体感受的强度而言,我觉得也是最合适的。 按照这个方法,以有氧跑为例,应该主要落在3-4区。

3. 如果只记录最大心率和静态心率,方法2可能更合适——它也非常符合厂商对5个区间的文字描述和一次训练中的实际强度分布。 按照这个方法,以有氧跑为例,应该主要落在2-3区。

4. 方法一是我用的时间最长的方法。 仅用于运行。 感觉更有竞争力。 按照这个方法,1-2就是有氧跑。 区域 2 是马拉松比赛的状态。

如果将同一套数据强制对应各种设置方式,大致如下:

方法一的1-2区约等于方法二的2-3区,方法三的3-4区约等于方法四的3-4区。

到了这个地方,基本就可以掌握了,殊途同归。 剩下的就看你熟悉和适应哪种方法了。

我的方法是在手表上按方法2设置,在Polar手表上按方法3设置。 数据导入平台后,按照方法一进行分析。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