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周成标)

日期: 2023-04-24 13:04:54|浏览: 368|编号: 1094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湘潭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周成标)

湘潭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生态旅游是指利用农村或郊区的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开发设计,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旅游经营活动。 生态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旅游者为对象,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生态旅游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 充分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农民收入的增加有效促进了城乡统筹,促进了城乡互动。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生态休闲旅游对于挖掘、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加快我市生态旅游发展,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著名的“生态旅游名城”,近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条件,依托丰富的风光和人文资源,我市大力开展推动了生态旅游经济建设,取得了更加明显的成效。 当前,要按照市委第十次代表大会和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思路,发挥优势,争当第一,加快推进发展我市生态旅游。

一、生态旅游发展背景及概况

湘潭市位于湘江中游。 与长沙、株洲共同构成湖南省经济、政治、交通、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城市群。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湘潭目前辖5个县(市)65个乡镇,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8.95万公顷,总人口290万,其中农业人口204万。湘潭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因一代人的诞生而闻名于世。伟大的毛泽东和齐白石,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严格来说,湘潭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逐渐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全市生态休闲旅游发展迅速。 目前,全市拥有大大小小的生态休闲旅游点400多个,年营业收入约1.5亿元,年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 其中年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场40余家,年接待约80万人次,营业收入约8000万元。 从生态旅游经营者来看,大部分为农户自建自营,龙头企业带动的生态休闲农场有3家,如湖南宏兴龙翔联、鑫联鑫集团(世纪田园生态休闲别墅)、三义生态农业公司(三义葡萄园)拥有自己的休闲农场基地。 从生态旅游经营项目来看,全市主要经营项目有休闲、垂钓、餐饮、棋牌、球类、住宿等。 发达的湘潭县河口农业休闲旅游区和响水乡旅游示范村雅爱村休闲、社埠聚玉山庄、江社镇农博园; 湘乡湖南水府旅游区、茅湖水乡度假村、山水人家张江村明月山庄; 韶山快乐星期天; 湘潭世纪田园休闲山庄; 岳塘区金三角垂钓休闲山庄、牧山冲休闲山庄、农夫山庄、甘露坡生态休闲旅游基地等。 从各类生态旅游项目的投入来看,目前,休闲农场正在加大投入,加快发展。 例如,甘露坡生态旅游休闲基地紧紧抓住区位优势,打造长株湖一体化生态旅游休闲基地。 目前该目标已投入试运行,相关配套工程正在进一步建设完善中,已投入数千万元。 中林花卉山庄作为以生态苗木经营为主的基地,种植了超过100万株绿化、果树、花卉,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省重点保护和珍贵花卉植物360余株. 一区、二区、十三园的建设模式,项目主体业务已基本完成,将打造成为集休闲、垂钓、园林艺术、果树科技教育基地、创业俱乐部。 金山角垂钓休闲山庄专程来成都考察生态休闲农业。 投资近百万元建造了5座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竹楼,并计划增加果树苗木种植,创造更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 游客。 湘乡茅湖水乡、明月山庄也在向全国学习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为开发世纪花园休闲山庄,鑫连鑫集团向农发行借款1628万元,用于生态休闲园的开发。 湘潭县白石乡小霞山投资3000万余元修建了4公里的盘山公路。 资源将使小霞山成为“湘中名山”。

二、生态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湘潭地处湖南“金三角”的常株潭地区,具有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良好交通区位优势:湘黔铁路、沪昆客运专线、常株洲-郯城铁路(在建)贯穿全市,长潭高速、长潭西高速、潭雷高速、潭韶高速、潭横西线高速、韶山高速、107国道、320国道在市区交汇,完善的省(县) )乡镇道路紧紧融入湖南3+5城市群2小时经济圈。

全市农业处于省内外先进水平,粮食种植业和生猪养殖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全市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9座,小(一)型水库68座。 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45%。 优美的环境、秀丽的山川,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一)自然资源状况

一、位置及面积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中下游。 横跨东经111.58'-113.05',北纬27.21'-28.05'。 东连株洲,南连衡阳,西连娄底,北连长沙。 全市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 东西宽108公里,南北长81公里。 京广铁路、湘贵铁路、京珠高速、上瑞高速在此交汇,与长株洲形成湖南“金三角”。 为全市生态休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2.地质地貌

湘潭是横山山脉中的一个小丘陵地带。 境内地质多为砂质页岩和黄壤土。 地貌总轮廓呈北、西、南高,以少峰、宝钟山、常山、小霞山等“四大山”为主要中低山,低山环抱。 湘潭县白云峰海拔802米,为全市最高点。 中东部地势低洼,以连、娟、湘江为主要水系。 市区伊家湾海拔仅29.6米,为全市最低点。 全市以“四山一河两河”为骨架,形成湘潭-湘湘盆地。 主要表现为坡度圆缓、悬崖峭壁的丹霞地貌。

3. 水文与气候

湘潭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温和多雨,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6-1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9-39℃,年降水量1300-,年降水日数160天左右。 秋冬多雨、干燥。 全年日照达1600小时以上,无霜期280-300天,红日当空,月夜清澈,蓬莱仙雾,玉树琼花等风光尽在湘潭,适宜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

(二)人力资源情况

湘潭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 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湘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纵观湘潭古今历史,在国内外影响最大的有:湖湘文化、宋代制陶工艺、湘军文化、齐白石艺术、湘莲文化,以及20世纪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世纪军事家---毛泽东同志。

湘潭民风淳朴,民俗风情众多,民间艺术广为流传。 其中,青山桥的“唢呐文化”、杨林乡的“杂技”和郭家桥的“武术”更为著名。 还有曾让“圣人”孔子闻之“不知肉味”的“少月”文化。

(3) 市场状况

近年来,湘潭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为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善、居民收入的增加,带动了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客源市场的快速增长。 城市居民不再满足于吃饱喝足。 向往自然,崇尚生态生态休闲旅游资源调查,追求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活,为我市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三、生态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尊重农民意愿”的方针,以旅游休闲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高起点,以农业农村为载体生态休闲旅游资源调查,以农业活动为基础,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一、三产业有机结合,着力形成和完善休闲农业产业链,加快推进在工业化进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环境资源保护,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 为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农业增产增效,加快城乡交流,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努力把湘潭建设成为长沙三市后花园,株洲和谭。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力争全市建成4个以上大型生态休闲旅游区,直接从事生态休闲旅游的人数超过5万人,间接从事生态休闲旅游的人数超过10万人。 产业总收入将达到10亿元以上,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改善农业产业化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拓宽农民经济来源,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生态旅游区域布局的思考

根据全市生态农业资源、地理位置、区位优势、自然环境、人力资源等现状和特点,建议将全市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区域布局规划为“四大区域”。

1、郊区:主要包括湘潭县境内的玉湖、月塘、伊苏河,毗邻市区,紧邻常、株、潭三市。 这里交通便利,距离城市消费群体最近。 生态休闲旅游应以观赏观光、体验农耕一日游为主。 可充分利用现有水面和自然风光,重点发展农业生态园、花卉观赏园、渔场、农家乐等项目,吸纳城市周末。 人员。 在初步建设初具规模的农博园、三义葡萄园、金山角垂钓休闲山庄、农夫山庄、甘露坡生态休闲基地等基础上,重点发展奇花异草、未来植物名果名贵树、赏花、水上垂钓、瓜果采摘、赛马狩猎、互动参与项目等生态休闲旅游项目。 在湘潭县伊苏河等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湘潭县湘莲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湘莲产业项目,利用“中国湘莲之乡”的美誉,开展种荷、观荷、赏荷、采荷、品荷等以荷文化为主题的农业休闲活动。 开发荷花园、湘莲采摘园、荷叶美食园等项目,利用湘莲品牌优势,延伸湘莲产业链,塑造湘莲品牌形象。

2、韶山地区:韶山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县级市,面积2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森林覆盖率56%。 空气十分清新,有“天然氧吧”的美誉。 伟大毛泽东同志的故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千万游客慕名而来韶山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 这里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农户经营意识强。 除了红色旅游,大量的旅游团带动了周边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使得景区周边的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得更好,其中典型的休闲农家乐类型,如:周日、名望山庄等。但总的来说,韶山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缓慢,质量不高,档次参差不齐。 建议科学合理规划布局韶山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把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中心任务,搞好旅游业和农业。结合,充分挖掘韶山伟人故里的生态休闲。 开发资源,开发了一大批品质优良、服务周到的生态旅游项目,把韶山一日游变成了两日甚至三日游,让游客真正流连忘返、宾至如归。

3、水府庙片区:水府庙片区位于七子镇境内,距湘乡市30公里,东邻湘潭,南接双峰,西接娄底,北与韶山、宁乡接壤。 区内交通便利。 湘黔铁路在此停靠(七子桥站),上瑞高速有水府寺出口(直达核心景区)和生活服务区。 湖南水府旅游区风景秀丽,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四时碧水是度假村的灵魂。 库区两岸田野纵横交错,茶林果园苍翠欲滴,充满了淳朴、宁静、悠闲的田园气息。 自然景观优美,森林资源丰富。 本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重点,应围绕休闲、度假、娱乐和自然风光观光,真正将自然景观转变为与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相适应的生态休闲度假产业。和动物观赏。 使游客充分了解到乡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充分领略大自然的魅力。 该区域除湖南水府旅游区外,还有具有代表性的生态休闲旅游点:龙溪山庄、水云山庄等。

4、赵山地区:赵山地区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处。 是长株潭“绿色心脏”,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 陡峭的湘江东岸有一座名山,古潇湘八景之一的“山城清澜”就位于——昭山。 这里地势高挺,林木茂盛,依水依山,云雾缭绕,云雾缭绕,山水宜人。 昭山作为长株潭的“绿色之心”,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进一步整合照山、风行山、仰天湖、法华山、东风水库、红旗水库等山水资源。 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一批集观光、采摘、休闲、度假、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项目。 同时,深入推进仰天湖生态公园、甘露坡生态旅游休闲基地、观音塘水库、野人谷、木山冲原生态休闲别墅等项目提质升级,进一步提升品位,形成均衡发展点、线、面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将悦塘打造成为常、株、湖三市的绿色休闲之都。

五、发展生态旅游的保障措施与对策

(一)组织保障

要加强生态休闲旅游的管理和领导。 生态休闲旅游作为现代社会的朝阳产业,其经济地位和带动作用不言而喻。 因此,为使全市生态旅游实现规划确定的目标,各级领导,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发展趋势、产业性质、产业了解生态旅游的现状和作用,充分了解湘潭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前景,从而形成我公司加快发展全市生态旅游行业的共识,有效地确立了生态旅游在全市农业、旅游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 同时,有条件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成立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下方),把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放在首位。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支持。 生态休闲旅游财政、税收、信贷、土地使用资金等,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同时,将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同时,工作重心要向规划、规范、服务、监督转移。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适当运用经济和政策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协调各方面关系。 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运行监测,促进生态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二)政策保障

1.坚持贯彻落实全市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按照总体规划要求,重点支持建设1-2个生态旅游示范区,各县(市)还要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办好1-2个休闲旅游示范基地。 各地编制休闲旅游发展规划,要与全市休闲旅游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旅游产业规划、村镇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步、重点、阶段。

2.加快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政策要向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倾斜。 交通运输部门要结合农村公路建设重点解决生态旅游示范基地道路交通问题; 水利部门要确保示范基地用水需求,重点抓好项目区水利设施和饮水工程建设。 环保部门要加强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治理。 环境治理:建设部门应将项目区主要道路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项目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部门推进项目区绿化美化、美化工程,实施乔、灌、草、花立体布置; 通信部门应将项目区纳入通信设施建设规划,实现通信信号全覆盖; 广电、信息等部门要加快项目区有线电视和互联网宽带建设; 电力部门要落实好项目区农电增容工作; 土地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村清洁项目向项目区倾斜。 同时,生态休闲旅游项目要加快餐饮、会务、住宿、停车场、垃圾收集、公厕、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

三、发​​展生态休闲旅游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的要求,努力营造生态旅游活跃发展的氛围. 旅游部门要将生态休闲旅游作为旅游宣传推介的重点,纳入全市旅游营销总体规划,制定生态旅游推介方案,做好产品策划、组织、包装和推介工作,推产品推向市场。 新闻宣传部门把生态旅游作为重要内容,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多种方式,开办专版、专栏和专题报道,扩大生态旅游的影响,提高知名度。

(三)资金保障

生态旅游开发筹资要坚持“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引导和扶持为辅”的原则,实行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努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参与生态休闲旅游建设,营造多元化投资环境。 建立融资机制。

1.加大政府引导投入

旅游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要努力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实施意见》。 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休闲农业专项资金,促进休闲农业发展,主要用于四星级酒店。 上述休闲农业项目的规划、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和贷款贴息等专项资金,在符合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前提下,也应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倾斜。 同时,各县(市)区财政也要加大对生态休闲旅游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支持生态旅游发展。

2.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兴办引领休闲农业

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内外各经济领域企业和个人跨行业、跨区域参与休闲农业项目开发建设及相关休闲农业经营。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种植养殖业龙头企业向休闲农业领域拓展,创建和引领休闲农业。

三、银信部门要采取提供低息贷款等措施,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投入

金融信贷投放要适当向休闲农业项目倾斜,增加休闲农业发展贷款,实行优惠利率。

四、做好休闲农业项目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要配合规划招商主管部门,大力组织休闲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充分论证,精心包装,加大休闲农业推介力度,着力营造休闲农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农业,突出加强重点休闲农业。 基础设施、重点休闲农业景区和综合环境建设。 鼓励外商在休闲农业度假区投资建设别墅、度假村及配套服务设施; 允许外商投资开发、经营、经营生态休闲农业项目。 休闲农业项目将增强其活力和吸引力,促进我市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解释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