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如何玩转休闲观光农业

日期: 2023-04-24 21:07:07|浏览: 401|编号: 1112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台湾如何玩转休闲观光农业

“现在是两岸农业发展合作的关键阶段,要建设美丽乡村,光有农业科技是不够的,休闲观光设计也很重要。台湾有丰富的发展经验,两岸两岸也很重要。”未来可以携手并进。” 在近日于台北举行的“2016海峡两岸大健康与大农业合作论坛”上,台湾华山文创园区副执行长林玉杰表示。

针对大陆各地农家乐的发展,台湾乡村旅游发展协会副会长林明昌认为,目前农家乐的经营模式多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旨在向消费者展示安全经营和销售特色农产品,而不是单纯的休闲观光,未来两者应该结合起来。

台湾现代农业起步早、发展快、转型几十年,实现了围绕农业的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如今,岛上的休闲观光农业不仅深受内地游客的追捧,更在国际上树立了品牌。 这背后是怎样的发展历程,又会提供怎样的“台湾经验”?

农田是风景

“深山无甲子,寒暑不知年”,这是“台湾休闲农业教父”张庆来为他的香格里拉农场写的一副对联。 农场位于台湾宜兰县,被誉为台湾休闲农场的“鼻祖”。 游人可以登高望远,伴着漫天繁星入睡,也可以漫步于森林田野间,在萤火虫的舞动中追寻童年。 还有放天灯、包汤圆、陀螺、电音三太子表演等民俗活动,还有手工竹蝉、自然彩绘T恤等DIY项目染料。

但在80年代,那里只有寂寞的旅游果园。 虽有番石榴、莲子、杨桃等10余种台湾特色水果,陆续吸引采摘者,一时风靡一时,但随着宜兰本地游客的新鲜感消退,其他业者竞相竞争模仿,果园的生意大不如前。 .

由此,张庆来策划了果园的改造。 通过引入各种设施和服务,旅游果园摇身一变成为活动丰富、住宿精致的休闲农庄。 此举有效扩大了游客范围,在台湾市场日益饱和的情况下,张庆来主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欧美推广农场,吸引了超过40%的国际游客来台旅游。很多年。

“农产品不同于农产品,产品只有卖了才能实现价值,卖不出去,生产再多也没用,要想卖,就得知道客户需要什么。” 张庆来认为,不少台湾农户还停留在产品生产阶段,没有实现商品化,农业的广度和深度都欠缺。 大陆也是如此。

“农地不是土地,是山水,是文化。农业不应该只是农业,更应该是文化产业、教育产业、环保产业、旅游产业。” 张庆来认为,要充分发挥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用好经济之道发展农耕文化。

把农场当作一件艺术品

像张庆来一样,将休闲农场作为毕生事业的人还有很多。 他们把农场当成艺术品精心打磨,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创新,使农场别具一​​格,充满情趣。 苗栗县的飞牛牧场就是这样。

起初,20名当地农民被派往美国学习养牛,计划回国后经营一家纯奶牛牧场。 不料政策一变,奶粉和牛肉获准进口,牧场经营陷入危机。 穷就想改变,休闲观光就成了改造的方式。 由于天然新奇台湾休闲农场,休闲牧场在发展初期吸引了众多游客。 随着不断创新,游客可以在牧场内逐步体验乳制品及相关衍生产品。

如今,飞牛牧场已成为亲子度假胜地,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 据介绍,农场里多达90%的游客属于“家庭总动员”。 除了亲手挤奶,还可以在特色餐厅尝试牛奶火锅,品尝手榴弹包装的牛奶布丁。 更有意思的是,牧场还打造了各种牛奶衍生产品,成为游客爱不释手的纪念品。 除了鲜奶、酸奶、牛奶饼干、奶片等常规食品外,还有牛奶沐浴露、洗发水,以及各种奶牛造型的创意用品和小摆设。 其中很多项目都是直接开放给游客自己制作的。

除了“风吹草看牛羊”的牧场风情和畜牧科普,牧场还提供有机蔬菜种植、浇水、除草等特色活动。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也可以购买绿色食品回家。 游客还可以在蝴蝶生态区了解蝴蝶的完整生活,与大白兔、松鼠等动物一起畅游,见证牧场的生物多样性。 有这么多的活动和体验,让人应接不暇。

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的创造力

“台湾有农业经营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只能观光,不能做乡村旅游,不能做休闲农业。农业发展有很多种,不只是生产,还有很多生产以外的农业组合。” 台湾美丽乡村发展协会会长邱永忠说。

在台湾当地休闲农业研究者看来,台湾的农业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规划台湾休闲农场,食、住、娱、购一应俱全,竞争力强,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放眼全台休闲农场,各种体验活动多达上百种,花样百出,学问满满。

1960、70年代,台湾农业因竞争挤压而陷入困境,因而积极寻求转型。 几十年来,当地农业转型步伐稳健。 不仅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了整体生产水平,而且按照全面发展的思路,打通三大产业经脉,实现融合发展,从而显着延伸农业产业链和增加附加值。 其中,休闲农业的发展备受关注。

“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的培育和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创意。其次是品牌建设和品牌背后的故事。休闲乡村特色要讲究‘在地’,在地材料,在地技术,在地塑造。” 。 不同之处。” 邱永忠说。

在地方特色农业的基础上,“农业+旅游”的休闲农业也顺势而为,就地取材、量身定制服装。 彰化的水稻、台南的兰花、嘉义的独角兽(昆虫)……各农场以特定主题为创意出发点,放大在地特色与优势,围绕其发展产品,衍生特色产品与服务,实现差异化发展. 此外,台湾政府在管理、技术、资金、宣传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也促成了90年代以来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

林明昌说,“产业要抓发展,不要做第一,要做唯一。” 出于对土地的关怀,台湾休闲农夫让这片丰收的土地绽放出创意之花,这对现代人来说也是如此。 与诗歌相安无事,提供了宝贵的寄托和体验。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