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业从精细化农业升级为世界第一文创农业
用文创手段改造农业,农业将把生产、生活、生态更完美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在文创与农产品的融合方面,台湾当属领先者。 台湾的创意农场、个体农产品品牌,处处折射出文化创意的影子。 那么,如何将文化创意融入到传统农业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体验式农业品牌呢? 让我们仔细看看台湾的情况。
▼
基础——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传承与创新
台湾一直强调传统文化(例如坚持使用繁体字),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坚持和传承的表现。 台湾在学习日本和美国的过程中,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善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体现在休闲观光农业,即有自己特色的主题农场,特色民宿,个性化农产品等。
台湾的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一种民族文化。 现在的台湾人,大多给人一种高雅、有礼貌的感觉。 这种文化品格渗透到产业或业务中台湾休闲农业模式,使台湾的产品或商品具有文化精神或文化内涵。 这就是为什么到台湾旅游,最打动你的不是它独特的风景或工业规模,而是它的文化氛围和它所传达的文化精神。 与香港的文化旅游相比,它更注重科技。 台湾除了科技,还有道家层面,包括休闲农业、文创设计、养生养老、亲子娱乐等旅游业态,也很有文化魅力。
▼
策略——突出自身特色,打造产品个性
找有特色、有差异化的产品,哪怕只做一个产品,也要力求做精做强。 例如,南投县新宜乡的“梅花梦工厂”,因文创转型,已从单纯的梅花种植业,发展成为梅花种植、梅花制品加工、梅花休闲旅游、梅花等新型产业链。文化创意。 将梅花产品做到极致。 梅子成了纪念品,梅酒承载着各种地方故事,厂区也成了休闲旅游区。 “梅村”的李子产量有所下降,但李子产业却不断增收。 “梅子梦工厂”这个品牌整合了多个产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营效益,也形成了新沂乡特有的梅子工业文化。
▼
营销——深入挖掘风土人情,嫁接传统文化
如果你有时间静下心来,不难发现你身边有很多企业在寻找历史和感人的故事。 台湾有一个水稻农场,叫做“芳荣米厂”。 芳荣米厂成功挖掘了当地乡村的原生态魅力。 经过四代经营,经济结构已转变为服务型经济结构。 除了剥削的印记,米厂正走向合作之路。 不仅产品能够经久不衰,而且拥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 这值得内地新农民和忠诚热心发展新农业的农业企业学习。
▼
传播——讲述更多品牌故事,用情感创造溢价
品牌故事的感染力往往会给产品本身带来更多特别的魅力。 现在的营销,关键是要能讲出打动人心的好故事。 在台湾,不难发现那些非常温暖和人性化的语言。 就连超市摊位前的产品介绍也充满了深厚的情谊。 这就是用情感创造溢价。 一定要喝一杯日月老茶厂生产的阿萨姆红茶。 顺便感受一下红茶背后百年老茶厂的重生。 视觉、嗅觉、味觉的冲击赋予农产品以饱满的情感,让人回味无穷。 又是性感生态茶园的味道。
▼
产品——追求一条鱼多吃,创造更多消费价值
台湾不少知名农牧场在产品设定上追求“一鱼多吃”,借助文化创意创造更多消费价值。 比如台湾清境农场,在优美自然生态的基础上,通过文创改造,从场景设计、活动创意、产品概念等方面台湾休闲农业模式,提升农场的趣味性和多重消费价值。 农场中的风车图腾设计已成为农场随处可见的人文景观; 动物泥塑装置让孩子和游客大吃一惊; 设计产品名称采用网络语言形成,“弥天宫”的笑话吸引了无数青少年。 又如台湾的飞牛牧场,摒弃了原来单纯的养殖业,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成为连接1-4个产业的家庭休闲娱乐消费场所。 牧场设立儿童画专区,展示儿童画牛作品,将牧场变身儿童画室,引发家长长期消费; 原来的纯农场变成了孩子们的动物知识传授场,农具室变成了电视剧拍摄地和旅游纪念照拍摄地。
▼
品牌—静静寻找灵感,创意产品包装
农业需要好的产品,更需要好的包装。 适合产品并为客户着想的包装是构建营销价值的前提。 在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中,关键是如何静下心来寻找创作灵感,在细节上做文章。 例如,台湾著名的棕谷,以原住民编织的特色花布包装,充满在地文化气息; 传统的口袋造型,采用简单的牛皮纸制作,搭配纸藤条封口提手。 再加上白棉纸和传统的书法字迹,非常古朴自然,从客户体验的角度来看形象价值恰到好处。 这就是章盛粮食的起点和源头。 章盛古力品牌在传统产业中加入创意,以创意为核心,实现文化再生、品牌创造的品牌经营模式。 先锋。
今天,台湾的农业已经摒弃了原有的以农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 而是以农产品为出发点(原点),以创意为核心,借助文创力量实现农业的文创转型。 形成多产业联动品牌体系,融合提升农业产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