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听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怎么说
当前,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乡村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村产业发展司负责人就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乡村振兴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作为新产业新业态,在乡村振兴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乡村振兴,立足于产业兴旺。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跨越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产农城乡一体化的新产业新业态。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市民幸福。 其作用体现在:
一是推动行业繁荣,要有“市场价值”。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自然结合,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内涵丰富。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以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夯实第一产业基础,促进第二产业两端衔接,促进第三产业高端化,发挥农业优势。农村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农民的钱包鼓鼓的。
二是以“颜值”促生态宜居。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金极”。 它们可以把乡村景观美化,同时为市民提供各种服务,让人们享受“山清水秀”的美好愿景。 乐趣。
三是弘扬乡村文明“气质”。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地方文化符号和文化元素的结合。 通过休闲养生、农耕体验等活动,挖掘、激活、保护、传承、发展地方民俗文化、农食文化、图腾文化、民间工艺。 带着向前。
四是以“底”促有效治理。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为场所。 它们既有小农和基层组织独立经营,也有工商资本的参与带动。 在此过程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引入农村,影响基层组织管理方式,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体系建设,有利于激发自我调整创新活力的基层组织。
五是以“质”促富民生活。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农村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让农业“做嗯,赚钱,赚钱。” ,有一个想法”。
问: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近年来,各地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积极的结果。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由零星分布向集群分布转变,空间布局由城郊及周边景区向更适宜发展的区域拓展。 据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数超过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 休闲农业已成为城镇居民休闲、旅游、居住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乡村产业的新亮点。
二是业态种类不断丰富。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农家乐”和聚集村为主的休闲旅游。 这里主要集中在市郊,主要提供住宿、娱乐、采摘、购物。 二是以自然景观、特色风貌和人文环境为依托的生态旅游。 主要集中在景区周边,提供农家饭、露营房、农家体验等服务。 三是以田园风光为依托,以养生为主的休闲旅游。 主要集中在气候宜人、资源得天独厚、农业生产集中连片的地区,提供食宿、医疗、保健等服务。 此外,还形成了农业嘉年华、特色小镇等特色品牌。 截至目前,全国已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388个,引进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10个。
三是产业内涵不断拓展。 从最初单纯的休闲旅游,逐步拓展到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农业科普等方面,更加注重“山好水美”的农业农村资源开发,探索资源的潜在价值。 通过拓展科普教育和农耕体验功能,让人们近距离参与农业生产,了解农村民俗风情; 通过拓展医疗、养老、健身等功能,让城市居民走进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市场,体验乡村农耕生活。
四是就业和收入继续增加。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交通、建筑、文化等相关产业。 服务产品增加营业收入。 一些地方将民宅改造成民宿,将农家大院改造成农家乐园,增加了财产性收入。 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发现了独特的稀缺资源,有效地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
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答: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新兴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精准发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在推进思路上,要坚持“一个围绕,两个紧紧,三个突出,三个努力提高”。
一个左右。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运用现代技术、管理要素和服务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步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
两个扣子。 一是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有发展前景,让农村留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二是紧跟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步伐,让农民足不出户获得稳定收入,实现自身价值提升和经营收入增长。
三个脱颖而出。 一是突出专业化。 立足地方资源、区位和传统优势,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旅游产品。 二是突出差异化。 因地制宜,错位竞争,让消费者体验到独特的风景和体验。 三是突出多元化。 针对不同消费需求设置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休闲旅游产品的丰富多彩。
三是努力提高。 一是着力提升配套水平。 从人性化、便利化、快捷化的角度加强休闲旅游设施建设。 二是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让游客玩得舒心、住得舒心、花得舒心。 三是着力提升管理水平。 创新管理理念,引进农业、旅游、人力资源、金融等领域人才,实现提质增效同步提升。
围绕上述思路和要求,要重点落实好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加强规划引导。 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向优势区域集聚。 二是加强精品创建。 以行政村镇为核心,培育一批天蓝、地绿、水清、住安、乐业的美丽休闲村(镇); 以集聚区和经营主体为核心,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增收机制完善、示范性强的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和农场。 推荐农业嘉年华、休闲农业特色村镇、农业节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活动。 三是加强规范管理。 梳理乡村休闲旅游标准,制修订一系列技术法规和服务标准,提高行业规范性和行业标准化水平; 组织人才培训,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管理精良的休闲旅游人才。 监督检查休闲旅游聚集区的设施状况、安全责任和服务水平,确保服务规范和运营安全。 四是加强业态丰富。 对“农家乐”、“农家体验”等一些传统业态,通过改造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创新营销模式,实现“老树开新花”。 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引导经营主体发展高端民宿、康养基地等高端业态。 因地制宜创新深度体验、新型疗养等新业态,发展森林疗养、音乐疗养等服务。
问: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工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针对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引导,规范管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处理好以下关系很重要。
一要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的关系。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只有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从事休闲农业的积极性,才能将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农业特色产业、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文化等优势有效结合,打造城市居民满意的休闲环境。 只有体验农业、回归自然、回归农村需求,休闲农业才能在政策和规则的框架下,在经营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机制上更加活跃,在服务上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引导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吸引社会主体参与; 强化管理服务,推进标准化服务,升级档案。 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就会出现破坏农业基础、破坏生态环境、侵害农民权益等问题。
二要处理好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的关系。 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体地位。 发展休闲农业,必须把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无论是休闲观光还是餐饮服务,都需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深度参与休闲农业旅游市场,才能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集聚更多资源要素。 鼓励城市工商资本进农村,兴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解决农村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将更多先进的管理经验、信息技术和营销网络引入农村,使这一产业更大更亮。 同时,资本下乡必须带动老乡,而不是取代他们,更不能剥夺他们。
三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 着力提高经济效益。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一个必须遵循经济规律的产业。 投资要盈利,经营要盈利,才能可持续。 否则,就会失败,留下烂摊子,投资损失更大,农民收入无法保障。 .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须以生态为先,践行“两山”理念,美化山水美林田湖美草。 严禁开山填湖,破坏生态,防止破坏村容村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