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旅游、度假的区别与联系
文化旅游的精髓,“读书”是独一无二的。
休闲、旅游、度假的区别
休闲、旅游、度假的区别表现在四个方面:
1、度假比休闲旅游需要更高的经济能力。 经济学家认为休闲旅游与度假旅游,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旅游形式以观光为主; 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旅游形式开始向休闲转变; 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旅游形式开始向度假升级; 开始进入成熟的度假经济时期。 因此,度假往往需要更高水平的经济支持。
2.假期比休闲和旅游更需要时间。 与一般意义上的休闲旅游活动相比,假期花在一个地方的时间更多。 度假不仅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更强调度假生活中的“闲”,也就是度假动机所追求的“闲”。
3、假期比休闲旅游具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追求深度体验和养生。 获得身心愉悦是度假的动力,类似于旅游休闲,但比旅游休闲要求更高、更直接。 摒弃求知、磨练、学习等诸多繁琐要求(虽然这些收获可以在假期中偶然获得),在闲暇中体验美,放松身心,获得愉悦的深度体验,追求健康养生是度假者的基础。 需要。
4、度假比休闲旅游更专业。 度假需要更专业的技术和装备来支持,比如滑雪、高尔夫、潜水等。
休闲、旅游、度假链接
休闲、旅游、度假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休闲是相对于工作的概念。 不仅休闲时间是相对于工作时间而言的,休闲活动还包括工作以外的所有活动。 而旅游是一种休闲行为; 度假是旅游的一种高级行为。
2、根据休闲空间和休闲功能,构建休闲阶梯图,将休闲分为基础休闲和高级休闲两个层次(如图)。 休闲的基本层次包括居家休闲、社区休闲、城市休闲和郊区休闲四种休闲类型。 家庭休闲环境的营造是家庭的工作,因此家庭工作实际上是广义上的一种休闲; 而社区和城市休闲环境的营造更多是政府的责任。 基础级别的休闲,人人都可以参加,费用也不高,前提是有时间。 因此,营造良好的社区、城市休闲和城郊休闲环境是实现人民群众休闲权利的重要条件; 高级休闲包括两种休闲方式,即旅游和度假。 因此,旅游度假是休闲活动的一种形式,但旅游度假的发展比基层休闲的发展有更高的要求。
假期的概念和要素
通过区分休闲、旅游、度假的概念,假期被定义为:人们在业余时间长期停留在度假目的地,以家庭为主要组织方式,以中高端消费为消费方式。特色,多元化。 深度体验,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
假期由主题、内容、客体三要素组成:
1、度假的主体是度假者,即有度假意愿和能力并从事度假活动的人。 度假者通常是经济实力雄厚的中上层群体,其中,中产阶级不仅是度假的主体,更是度假的主力军。
2、假期内容包括丰富多彩的娱乐、健身、户外运动等体验活动。 凡是能满足度假者身心放松、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是假期的内容。 度假的内容具有相当鲜明的特点:度假不仅是对旅游的深度体验休闲旅游与度假旅游,更是一种职业的生活方式。
3、度假对象是度假者度假行为的物质和非物质载体,包括度假目的地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度假设施、度假服务、度假设备等。
本文节选自《休闲度假研究——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