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有哪些?详解国外休闲农业十大发展模式

日期: 2023-04-26 19:01:31|浏览: 279|编号: 1236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休闲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有哪些?详解国外休闲农业十大发展模式

|文摘

休闲农场是现代农业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已成为农业产业升级和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世界各国是如何建设休闲农场的呢?

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旅游发展迅速,农业旅游收入占国内旅游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 历史发展和实践经验证明,农业旅游对于缩小城市间差距、就地安置农民、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低碳农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具有明显作用。

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发展休闲农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欧洲农场主打体验式项目,澳洲庄园完美融合旅游与产业,日本发展生态交流村。 提供参考。

技术类型

1个

荷兰模式:高科技创汇

在荷兰,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是高科技创汇模式。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家。 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一亩多。 相对恶劣的农业条件促使荷兰不断创新农业,从而走上创意农业之路,成为世界领先的农业大国,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居世界第三位。

荷兰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世界领先。 在发达的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的基础上,集约化生产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拥有完整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 荷兰的花卉产业享誉世界,其根本原因在于花卉产业卓越的科研开发。 花卉产业发展战略以科技为核心,强调适度规模经营、高度集约化管理,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占领科技制高点。

荷兰创意农业创汇经济功能突出。 荷兰许多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西红柿、土豆、干洋葱等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蘑菇、乳制品、禽蛋和鲜花生产国。 世界花卉进出口贸易的67%来自荷兰。 1990年代以来,荷兰农产品净出口额每年保持在130亿美元以上,约占世界农产品贸易市场份额的10%。 荷兰人均农产品出口收入居世界首位。

2个

新加坡模式:科技为本

科技为本是指在农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利用科技研发和推广的优势,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 新加坡农业科技园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新加坡全国耕地面积只有5900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9.5%。 科技农业已成为新加坡农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8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园。 园区内建成了生态廊道、菜园、花圃、地热花园、鳄鱼养殖场、海洋养殖场等,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如今,新加坡农业科技园已成为集农产品生产、销售、观赏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 园区展示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每年吸引游客近600万人次。

科技型以农业科技研发为特色旅游资源。 在市中心或郊区,因地制宜、选址布局,结合农业生产,以科技园区、科普基地、博物馆、会展中心等景区形式,展示现代农业科技密集地。 在科普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科技型主体一般为技术、科研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功能性的

1个

德国模式:功能性社会生活

199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在提倡环境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创意农业。 主要形式有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场。

市民农场利用城市或附近地区的农田,并计划将小块土地出租给市民。 租户可以在农田上种植花草、蔬菜、果树等,也可以经营家庭农场。 通过个人修养,市民可以享受到回归自然、田园生活的乐趣。 种植期间,绝对禁止使用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

休闲农场主要建在林区或草原上。 这里的森林不仅起到蓄水、挡风、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的环保功能,还起到科普和环保教育的作用。 学校、幼儿园经常带小朋友来这里,大人也来这里参加森林休闲旅游。 在护林员的带领下,他们可以接触森林,了解森林,了解森林。 一些企业还将团队合作培训、创意培训等项目从公司封闭的会议室搬到了开阔的森林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培训效果。

此外,在慕尼黑市郊,在政府的帮助下,当地农民开辟了骑乘疗法项目。 在这片松软宽阔的草地上生长的马,不仅体质健康,而且性格平和、刚毅,受到外界的刺激不会惊慌、愤怒。 农民将这些优秀的马匹出租给骑马爱好者。 他们可以在马背上重新认识森林和草原。 宇也将带给人们独特的体验。

慕尼黑近郊也因其独特的“马术治疗项目”和“绿带项目”系列行动计划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休养地。

2个

日本模式:多功能创意财富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农业专家今村成富于1990年代首次提出“第六产业”概念,指出三产融合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改变农业发展前景。 “第六产业”是日本目前大力推广的新型农业。 “第六产业”的诞生,让人们发现了创意农业的可能性,通过激发农业活力,增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 因此,日本越来越多的企业、资金、人才开始进入日益活跃的“第六产业”。

日本创意农业的发展重点是设施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和多元化农业。 是以发展绿色、环保、体验、休闲、示范等农业功能为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嵌入多功能的“绿岛农业”,具有综合功能的创意农业。 日本的创意农业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即东京地区、大阪地区和中京地区。 以蔬菜、水果、多作物、多品种生产为主。 主要为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满足绿色环境需求。

特殊事件引爆类型

1个

韩国模式:以奇数取胜

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是“周末农场”和“旅游农场”。 以江原道旌善郡大藏村为例:大藏村以“奇”为切入点,以“和尚与大提琴合管”、“以3000个大酱缸为背景开展大提琴音乐会”抓住游客的好奇心,用当地的原料,以韩国传统工艺制作保健食品的方式,制作大酱、泡菜,符合现代人的养生之道。其原始的生活条件,同时节省资金并继承民俗文化特色。

此外,休闲农业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林间,美味健康的味噌拌饭,增加游客的体验感,体现乡村旅游就地取材和浓郁地域特色,迎合游客的需求。修身养性的市场需求成功吸引了大批客户。

2个

美国模式:民俗节日型

民俗节庆模式是将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融入传统节日或主题庆典中,通过农耕节庆活动促进旅游、会展、商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创造社会和文化价值。

美国的南瓜节、草莓节和樱桃节是民间节日型农业旅游的典型代表。 旧金山半月湾南瓜艺术节是世界著名的农业旅游节之一。 每年接待数十万游客。 约有250个与南瓜和万圣节相关的艺术展位,为当地带来约1000万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北卡罗来纳州草莓节、田纳西州草莓节、加州草莓节、佛罗里达州草莓节等节日旅游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包括草莓采摘品尝、副产品加工生产、草莓小姐竞选以及专为儿童和残疾人。

农场、旅游企业、零售企业、娱乐企业紧密合作,结成战略联盟,带动草莓加工销售,拉动农民就业,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提升区域旅游知名度。

民俗节庆型模式挖掘当地农业农村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展以传统节庆为核心的农业旅游整合营销活动,开展农业旅游主题展示、广告策划、公关宣传等活动。网络营销和其他传播活动,以促进当地旅游业。 为农业经济增值,发挥农业旅游的产业乘数效应。 该模式适用于农业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商业经济发达的地区,运用现代营销管理技术,推动农业旅游创新发展。

环保

1个

英国模式:环保旅游

英国是世界上农业旅游发展的先行国家。 一方面,高度发达的城镇化为农业旅游提供了巨大的目标市场。 作为世界上工业化起步最早的国家,英国的城市人口在1970年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 由于长期远离自然,城市人群普遍存在下乡、亲近自然、缓解心理压力、参与户外活动的心理需求。 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因为对农村和农业很陌生,所以更渴望体验农村生活。 ; 另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催生了农业旅游。

虽然农业旅游的收入可能大于农业生产,但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并未削弱,农业旅游一直是农场经营多元化的一个方面。 各景区从农场经营规模、经营效率、市场需求特点出发,坚持小规模经营、民营化经营方向。 由于90%以上的农业游客是当地居民,各景区普遍采用本土化的营销策略来扩大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 最重要的是,英国的农业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让游客在领略如画田园风光的同时,领略几千年历史积淀的民族文化。

2个

法国模式:环保

法国的农业非常发达,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其农业产量和产值均居欧洲首位。 在法国英国 农村 休闲农业,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每个人都对农业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法国创意农业是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功能为主体的创意农业。 以大田作物为主,实行规模化专业化农场生产,逐步减少小规模农场。

法国巴黎地区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但仍然拥有非常发达的农业。 是法国第三大玉米产区,也是水果、蔬菜、花卉的主要产区。 然而,巴黎的创意农业对城市食物供给的作用并不明显。 巴黎的各类食品供应主要通过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由全国各地乃至欧洲其他国家完成。

因此,巴黎的创意农业突破生产自给自足,突出农业的生态功能,用农业将高速公路、工厂等污染区与居民隔离开来,营造安静、洁净的生活环境。 以农业作为城市景观,或种植居民需要的新鲜水果、蔬菜、花卉等产品,有的作为市民的运动休闲场所,有的作为青少年的教育基地。

游客不仅可以参观法国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还可以参加农业体验之旅,参与酿酒的全过程,亲手酿酒,带走葡萄酒,享受不一样的乐趣。

3个

意大利模式:绿色假期型

意大利是最早发展创意休闲农业的国家之一。 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全国农业旅游协会”,专门组织城市居民下乡体验农业的乐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或搭帐篷扎营在农民的土地上。 长期以来,意大利的农业合作经济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经营体系,对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被称为“绿色假期”的创意休闲农业是意大利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 它起步于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并于90年代成为燎原之势。 目前英国 农村 休闲农业,意大利的创意休闲农业已与现代农业、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全新的生态环境等社会文化现象和谐融合,成为一个综合性项目。 利用,改善城乡关系,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产业协同

1个

澳洲模式:产业协同

产业协同模式是指依托产业化程度高的优势农业,通过拓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等功能,发展农业旅游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业发展。等相关产业,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成为澳大利亚葡萄酒旅游的典型代表。

澳大利亚的葡萄种植始于1788年,商业葡萄酒的生产和销售始于1810年。2008年,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量为100万升,出口量为71417万升,成为世界第六大葡萄酒生产国和第四大葡萄酒产地制作人。 葡萄酒出口大国(李家贵等,2010)。

澳大利亚以葡萄庄园生产设施、田园风光、特色食品、葡萄酒酿造工艺生产线、葡萄酒历史文化为亮点,开发了体验式旅游、文化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组合。 通过成立维多利亚葡萄酒产业旅游委员会和南澳葡萄酒产业旅游委员会,促进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产业经济乘数效应。

2009 年,澳大利亚葡萄酒旅游吸引了 66 万国际游客和 410 万国内游客,收入 48.9 亿澳元(澳大利亚资源、能源和旅游部,2010)。

产业协同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农促旅、以旅带农”,是立足于我国特色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产业协同模式适用于农业产业规模效益显着的地区。 以特色农业的生产景观、加工技术、产品体验等为旅游景点,开发观光、休闲、体验等农业旅游产品,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 等产业延伸,产业经济协同效应强。

荷兰因农业条件差而不断创新,与新加坡一样成为科技含量遥遥领先于世界的休闲农场; 德国、日本发挥农场的社会功能,日本农场以多功能创意致富; 韩国、美国,用“特”、“奇”的产品吸引游客眼球,进而形成一定的游客量; 英国、法国、意大利的休闲农场更注重环保,进而打造环保创意农场; 依托它,拓展观光、休闲、度假功能,发展农业旅游产品。

十国农场之所以能够形成一定的模式,是因为这些农场主题鲜明,敢于创新,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打造适合自己国情的休闲农场。并具有核心竞争力。

编辑和组织 |

素材来源 | 品牌农业网、南方创意社等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