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农业经济史

日期: 2023-04-27 09:02:42|浏览: 280|编号: 1257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西欧中世纪农业经济史

介绍

5至17世纪西欧封建生产方式形成、发展和衰落过程中的农业经济史。

西欧的封建制度是在罗马奴隶制社会崩溃和侵袭部落的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产生的。 封建制度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权。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的封建国家最初的土地制度是在马克的村落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每个标记由几个不同大小的村庄组成。 大部分土地是公有的,每隔几年就会分配给成员。 到了4世纪,是世袭继承,但不可转让。 森林和牧场仍然属于公众所有。 然后耕地转为私有英国 农村 休闲农业,村社只保留公有土地。 从6世纪下半叶开始,新兴的世俗贵族和教会逐渐吞并农民的私有土地据为己有。 8世纪中叶,形成终身占有的封地制度()。 恩赐就是国王分给臣民的土地和土地上的居民,农民从此开始依附于受益者。 被分封的领主必须承担效忠国王、纳贡和提供军事资源的义务。 封地一开始一般是不世袭的,继承人要想继承就必须重新指定。 当接受者不履行义务时,国王有权收回。 分封领主有权将部分分封土地重新分配给他的部下,诸侯也必须对分封君主承担一定的义务,从而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9世纪,封地逐渐转变为世袭封地制度。 此时英国 农村 休闲农业,广大农民受到连年战乱的影响,处境每况愈下。 为了获得强有力的保护,他们被迫将自己的土地献给领主或教会,然后以“谢恩贷”的形式交给农民耕种,被称为“恩地”(),以至于更多的农民沦为依附于领主的农奴。 封建领主为了便于管理自己的领地,根据当时自然经济的优势特征,多采用庄园的形式进行经营。 庄园的具体情况可从公元800年前后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742-814)颁布的《庄园诏书》(de Vil-lis)中得知。 庄园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大小不一,由一个或几个村落组成。 在典型的庄园中,领主的宅邸和教堂多建在领地中部,周围是农奴的住所,其次是菜园、耕地,外面是草地和牧场,最外围是荒地和森林。 一切土地可分为三类:①领主专用的土地,一般呈条状散布在各个耕地; 土地、果园等; ③公用地,包括天然草原、沼泽、荒地、耕地周围的森林,虽然所有权属于领主,但可以共同使用。 农奴被要求在领主的专属土地上提供无偿劳动,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的部分产品必须上交给领主。 庄园的土地利用方式多采用“三田制”,即把整个耕地分成大致相等的三片区域,其中一片休闲,另外两片区域分别种植冬粮(小麦或黑麦)和春季作物。 (大麦、燕麦或豆类),每年轮流种植,三年为一周期。 也有在远离领主住所的土地上出租的非典型庄园。 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所有的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和农奴的消费,而领主和农奴的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除了盐、铁等极少数之外,也是从庄园。 直到15世纪,西欧国家的封建庄园在社会经济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10至11世纪西欧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产生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封建城市。 这些城市后来逐渐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自治或独立地位。 城市的出现带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形成。 但当时这些城市仍处在封建政权的控制之下,服从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 西欧国家虽然在11世纪末就已经形成了封建生产关系,但强化的程度却不尽相同。 12世纪初的法国,绝大多数农民已经处于农奴地位。 随着商品经济关系向农村渗透,货币地租开始流行。 一些富农用金钱赎回了封建领主的个人依附,但大多数人的处境日益恶化。 13世纪以来,农民反抗领主的起义接连发生,规模越来越大,但封建经济的根基并未动摇。 封建关系在英国的发展比在法国慢。 到了11世纪,英国还有大量尚未沦为农奴的农民。 但封建庄园确实存在。 根据英国国王威廉一世(I,约1028-1087)在1086年为便于在领土上征税而编撰的末日之书的地籍记录,在英国全境进行了广泛的土地调查。 约有150万人,除5%居住在城市外,其余都在农村工作。 农业人口的构成相当复杂,其中大部分是称为维兰(Vilan)的农奴。 维兰的前身是一个没落的农村公社的成员。 他拥有 15 英亩土地,每周为领主服务 3 到 4 天。 通常,他还必须以实物或货币支付租金。 13世纪以后,英国经济发展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商品经济深入农村,粮食、羊毛商品化,货币地租盛行,促进了农民分化和部分中小封建地主向农业地主的转变。 德国的封建化进程进展缓慢,到11~13世纪,封建生产关系还没有达到早期法国的水平。 此时,德意志东部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土地占有制,国王的大部分领地已经让给了军事贵族。 诸侯占据一方,形成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 教会封建领主和世俗封建领主也大规模夺取公有土地。 在西部,拥有小块土地的农民占主导地位。 由于这一地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较早,农民经济很早就介入市场,农民也有所分化。

从16世纪开始,西欧封建社会进入解体时期。 在封建社会经济结构解体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因素被游离。 农业资本主义的出现比工业要慢,因为农业的封建关系很顽固,商品流通小,生产技术发展比较慢。 随着毛纺业的发展,羊毛出口量的增长,羊毛价格的上涨,英国在15世纪末掀起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 地主除了圈地外,还剥夺佃农的份地,把耕地变成牧场,在自己经营之余出租给农业资本家。 结果,大量农民沦为流浪者或雇佣劳动者。 就这样,英国农业形成了地主-农业资本家-农业工人的关系。 资本家在农业中的发生和发展最早和最典型的是英国。 16至18世纪的法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完好无损,但大部分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农业仍以小农经济为主。 破产的地主和贫苦农民的土地被新富裕的城市资产阶级买下,但他们自己不经营,而是以 50/50 的期限出租,租期更短。 它是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一种形式,但变化更为缓慢。 德国东部及其周边国家的农业发展是沿着“再版农奴制”的特殊道路进行的。 这个地区存在着比资产阶级强大得多的封建势力。 但是,在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建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贵族地主企图增加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西欧的输出,从而驱使农民分批从土地上,将土地并入自己的庄园,扩大耕地,增加产量,获取巨额利润。 农民无力反抗,逐渐陷入中世纪初期不曾有过的无力境地。 东德农民的农奴化过程早在15世纪就已经出现,并在16世纪得到加强。 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初,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德国长期成为典型的农业国家。

英语

历代西方经济学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