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你的舒适区
这个秋天,我的工作越来越忙,娱乐也多了,也增加了一个重要的职位。
和朋友聊天,他说:“如果我是你的老板,我也会用你,尤其是在社交娱乐圈,多好的形象。职场优秀的女性很多,但你很少见:
业务能力好,颜值高,家境好,双子齐下,热爱运动,能跑马拉松……加上你的头衔,就是一张令人羡慕的名片……”
的确,在一些重要的社交场合,能够跑马拉松,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是我跑步后的职场意外收获。
跑步已经成为我社交和工作的一种新方式。
上个月我在国外出差。 开会后,一位世界500强CEO和爱马仕高层问我:“接下来一个小时的酒会会很无聊,要不要在晚饭前去跑步?我一听就来了精神:”哇,没问题!”两人从正装换上运动装,在附近的马路上跑了六公里,然后回到酒店洗澡换衣服,然后兴高采烈地参加了晚宴。
还有一次,一个二十多岁就跑过半程马拉松的漂亮朋友找我聊工作。 我说:既然你在香港,我就陪你逛街,聊聊。 也没想好去哪里购物,买什么,最后还是答应在健身房聊。 于是两人扎起马尾辫,面朝维多利亚港,在跑步机上跑了一个小时,在愉快舒适的氛围中谈完了生意。
我为什么要跑? 为什么我会爱上跑步? 这也是让我感到意外的事情。
即使在一年前,我也想不到自己从小就讨厌跑步,学生时代勉强跑过800米,大学毕业后再也没有跑过。 现在,我每周去健身房两次,每周跑步。 两次,每次十公里左右,这项运动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跑步是一件简单而平常的事情,每个人天生就会跑步,没有成本,没有装备,没有场地限制,随时随地,不需要鼓掌,不需要有人陪伴。
但跑步并不简单,也不平凡。 健康只是跑步的最低层次。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跑步获得不断超越自身极限的力量。 今年春天,我开始定期在跑步机上锻炼; 初夏,我开始户外跑步; 初秋,我能跑12公里; 初冬,我开始加入了2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大军。
有些事情我们不做只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但很多“不可能”都来自于我们的“想法”。
上周去省城出差,一个房地产朋友晚上来机场接我,边喝咖啡边聊我们的工作、运动和生活。
这位大哥曾经带着我在野外徒步30公里,心口上还带着一个小支具。 他是我们这些身残志坚的代表。 记得几年前第一次见到他,各种声色和挥霍让我对他敬而远之。 后来听说他心脏有问题动了手术。 后来听说他天天走路锻炼身体。 我们去爬山的时候,他还开玩笑说:“我要是出了什么事,你可以马上把我埋了”,但他走得太快了,我们跟不上。
现在和当年相比,他仿佛变了一个人。 他几乎每天都坚持走十几公里,走两个小时,精神状态和个人气质都截然不同。
他给我的困惑是:坚持跑步的习惯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跑马?
我解释说:从开始锻炼,到跑步,再到跑半程马拉松,我都是被动的。
虽然是被动参与,但我的运动潜能却在不断被开发。 我得到的快乐,就像是在工作中一个一个地攻克了看似困难的项目。 那种成就感非常迷人,让人上瘾。
我还没有想过跑全程马拉松,因为我不确定跑全程马拉松会不会伤到我的身体。 我决定跑半程马拉松,因为我发现它对我身体的影响是可控的,我的能力是可以发挥的。
听过很多爱马人惊艳的赛马经历,一直认为超人的毅力和出色的身体素质是可以的。
而我自己的经历也再次证明,一般或体质较差的人,经过半年到一年的科学合理训练,不需要太大的意志力,或过于剧烈的运动次数和运动时间,也能跑起来。 跑迷你马拉松或半程马拉松是每个普通人都能达到的目标。 我想这就是马拉松越来越受欢迎,成为全民狂欢的原因。
锻炼的念头是从去年底的体检报告开始的。 我发现我的身体有些问题。 医生说我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免疫力来恢复。 建议先观察。 如果一年后没有好转,我会做手术来解决。
听到这里,我感到沮丧和恐慌,于是我开始每周去健身房跑步机。 为了保证全身出汗排毒,我的目标是坚持运动30分钟左右,慢跑和步行,实在跑不动了就换成快走,但一定不要停下来。
刚开始的时候,我很难坚持走走结合跑3公里。 30分钟以快走为主,跑步的比例逐渐增加。 五月份的时候,我已经能在40多分钟内步行和跑步5公里,运动量稳定在每次5到6公里。 喜欢在跑步机上半个多小时满头大汗的感觉,但在室外连续跑了400米就跑不动了。
这时,朋友介绍我加入了一个针对高端人群的户外俱乐部。 主要以跑步为主,会员费不菲。 加入后才知道是淘汰制,每年至少要跑一次半程马拉松或全程马拉松。 当时我就有了退出的念头,但又舍不得这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集体,所以想着先报名参加半程马拉松,实在不行就不勉强自己了。”不要跑。
慢慢地,通过跟团员和教练的练习,我掌握了跑步的基本方法。 到七月份,我可以不停地跑一公里,八月份,我可以不停地跑两公里,一次能跑七公里。 我发现我的耐力每次都可以跑七公里。 跑了七公里还想跑,可是到了后期,膝盖就开始疼,甚至不舒服。
因为俱乐部的训练主要在中国,所以我九月份开始在香港的健身房聘请私人教练。 一方面,我可以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另一方面,我可以改善跑步失误和伤病恢复。 9月能跑12公里,其中前五公里可以连续跑,不停。
到目前为止的整个过程,我一直保持每周跑2次,最多3次,也从跑跑步机过渡到热爱户外跑。 突破5公里后,每次都要跑7、8公里才能玩得尽兴。 现在我喜欢跑1小时10公里。 虽然还是很想跑步,但是运动时间有限,又不想伤到膝盖。
经常跑步后,我的精力和体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收获了人鱼线。 这六个月里,总有人说我瘦了,身材也变好了,但实际上,除了刚开始跑步的时候稍微瘦了两公斤左右,我的体重基本没变。 我没有刻意减肥,但我的体脂率确实增加了,我的身体看起来更流线型了。 好吧。
到年中体检的时候,我的身体毛病已经好了。 现在一些40多岁的人开始锻炼,很多人因为严重的身体问题而浪费了健康后开始康复。 我在三十多岁时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并养成了习惯,这是我人生的一大收获。
跑步让我再次领悟到福祸相依的道理,感谢上天的安排。
我一点都不担心自己坚持不下去,因为跑步已经成为我随身携带的一种需要,“快乐因子”内啡肽和多巴胺的魅力挡也挡不住。
谁和什么是我们随身携带的需要,可以给我们积极的精神滋养?
选择很重要,合适的相处方式也很重要。
跑步不是为了挑战个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 对身体没有伤害,科学的训练,让身体处于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才是锻炼的前提。
新手一上来就盲目大量锻炼,容易疲惫不堪,无法坚持,容易受伤生病。 因此,最明智的坚持就是认真聆听自己的身体,借鉴专业理论和他人经验,制定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计划。
首先,确定您的身体是否适合您。 我有身体状况,不适合剧烈运动。 一直以来,我都把跑步当成剧烈运动而排斥。 在工作的最初几年,我主要练习瑜伽和跳舞。 决定跑步之前,查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人的经验。 结论是半程马拉松对我来说完全没问题。
其次,理论和经验指导实践,这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体位跑、核心肌群训练、运动前后的充分拉伸等等。
我在这方面走过很多弯路。 比如,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耐力不够。 学生时代,每次上体育课跑800米,前半程加速,后半程半死不活。 如果不动,不如等开始有力气的时候多跑。
但其实,中长跑的关键是:要想跑远,基本要保持匀速,不走不走,控制好速度和把握节奏才是关键。
做好每一件普通的事情都是一门学问,不是那么简单。
如何坚持? 这是很多菜鸟都担心的问题。 初期可以找一些外力来对抗自己身心的惰性:加入一些热爱运动的团体,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关注运动微博或公众号等,每天拍照留念。运动的时候,或者用咕咚、nike-等运动软件记录下来,分享到朋友圈。 朋友的点赞也是一种动力。
如果你在跑步时感到无聊,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听听激情的音乐或有声小说。 夏天的时候,运动场上时不时会遇到一个强壮的裸背帅哥。 光着背“被人追”的家伙虽然看起来很猥琐,但我进步还是挺快的^_^
不管是跑5公里、10公里还是20公里,最难、最想放弃的就是前二、三公里。 这个距离被称为“极点”(大多数人跑到另一个极端大约35公里,但我没有特别的感觉)。
极点不等于极限。 这是长跑过程中一个不舒服的阶段。 我感到身体上有各种不适,精神上也很疲惫。 据说这是呼吸、心脏、肌肉等的适应期,大部分人在长跑中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解决的办法是放慢速度,调整呼吸,熬过这个阶段。
三公里后,当你跑(或走)20分钟左右,你会逐渐感到非常舒服和放松,全身通透,轻盈如燕,甚至跑得越来越起劲,如果你能一直跑下去……
恭喜你中毒了! 跑步产生的内啡肽,就像药物和人际关系产生的内啡肽一样,会让你着迷。
所以,坚持跑30分钟,或者坚持跑三公里以上。 跨过这个门槛后,你的身体会分泌让你快乐的多巴胺和内啡肽。 恋爱或吸毒时,人体也会分泌这两种化学物质。
科学家将内啡肽称为“愉悦的天然来源”、快乐和青春荷尔蒙,将多巴胺称为带来爱情和幸福的“期待荷尔蒙”。 这两者不仅可以让人精神饱满,消除负面情绪,还可以与同样起到跑步作用的血清素共同作用,被称为“美容荷尔蒙”。
跑步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仍能感到精力充沛、心情愉悦,因为内啡肽会在跑步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发酵。 当跑步成为一种习惯,就不需要意志力,跑步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期待。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抽出时间锻炼身体对我来说是一种奢侈。 都说最好的跑步时间是晚上五六点钟,但我除了应酬,晚上还有时间陪孩子。 等孩子九点多睡了,我就出来跑步,跑完了,洗完澡再去上班。
中午把时间安排在健身房,把午休换成运动,然后买个三明治沙拉豆浆带回办公室,但训练的时候有时候会打哈欠因为全程开会早晨。
我的坚持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动力。 周末,我们全家去郊野公园爬山徒步,逐渐发现香港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自然风光独特。 家宝也喜欢跟我一起跑步,每跑两公里就觉得神清气爽。
我的一个好朋友和他的妻子是两家上市公司的老板。 她10岁的儿子第一次长跑是跟着我跑5公里,然后是5公里。 去跑步,顺便感染了他妈妈,加入了我们的跑步俱乐部。
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身体为思想提供燃料,身体为大脑提供燃料。 在跑步过程中,您可以考虑任何事情,也可以什么都不考虑。 这时候,你会敏锐地察觉到很多我们平时忽略的东西,明月,清风,蝉鸣,你的身体发出的声音——心跳的声音,嘴里的甘甜,汗水的滴落……灵魂回归自然,回归肉体的感觉真好。
有人说,跑步是一种修行咕咚在跑步机上怎么用,一种信仰,一种哲学……各种解读,悦跑者慢慢体会。 在身体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的同时,我们也确实能感受到跑步对我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有着潜移默化而有力的影响。
我喜欢跑步这种从容不迫、持续不断的享受过程。 虽然我没有闲暇时间像一些爱马仕那样坐飞机兜兜转转,但出差、出差,穿着跑鞋,随时跑步,已经成为我的习惯。
西雅图的海边,瑞士的小镇咕咚在跑步机上怎么用,巴黎的塞纳河,台湾的日月潭,北京的奥森公园,上海的黄浦江,深圳的东方海滨栈道……太多美好的风景和回忆,因为跑步而锦上添花。
最后用一张图结束跑步感悟篇。
哈佛幸福公开课提到我们获得人生好运的关键三步。 第一步是走出舒适区半步。 为了这半步,让我们动起来,锻炼一下。
永远不会在。
不断突破自我束缚的感觉非常好。
这篇文章是从零基础跑起来九个多月后写的,最详细的零基础跑实战经验将于下周末发布。
新瓶装旧酒:
修订版基于 2014 年 11 月 30 日的原始版本
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留言^_^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