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区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农业(2008年)
产业发展规划
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相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08年) -2010)相城区编制。
一、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一、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模
一是旅游农业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相城区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子,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坚持以农为本、强农兴旅,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全区有大小不一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11个,规划建设面积2万余亩。 2006年接待游客88万人次,营业收入10128万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327个。
二是产业特色日益明显。 近年来,相城区不断壮大特色水产品、花卉苗木、蔬菜水果、畜禽生态养殖四大农业主导产业。 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突出农业特色。 以园林休闲观光为代表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主体,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生态餐饮、休闲垂钓、科技普及、休闲购物、当地文化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民俗。 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加快载体建设。 加快万亩生态公园、荷塘月光湿地公园、盛泽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着力打造苏州中心城区生态廊道和沿线休闲观光带湖。 推进项目建设,已建成魏塘酒家生态园、阿青嫂生态美食园、观赏鱼养殖基地、水城垂钓会、苏州花卉植物园、北桥乡园、白荡生态园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已建成投产。 投入使用,形成了项城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特色。
四是品牌建设得到加强。 依托苏州“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品牌优势,做足水文,打好生态品牌。 通过成功举办阳澄湖大闸蟹美食节、中国珍珠(宝石)节、江南采珠之旅、阳澄湖农家乐等农业节庆活动,壮大中国阳澄湖大闸蟹之乡——阳澄湖大闸蟹之乡中国淡水明珠——渭塘镇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影响力,推出了相城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五是环境建设不断优化。 有效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新建改建相城大道、苏渝漳高速、绕城高速、太阳路、城阳路、凤阳路等59条主干道,初步形成六纵六横两路的大交通格局连接。 811、89、86、3、55等公交线路相继开通,方便市民出行。 美化和绿化城市环境。 “十一五”期间,先后投资14.4亿元,新增绿地8.4万亩,建成绿化廊道173条,各类公园62个。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4%,森林覆盖率达到19.3%,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3.9,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模式
一是观光农场:通过菜园、花圃的开辟,游客可以进园采摘瓜果、蔬菜、花卉,享受田园乐趣。 望亭新耕育河蔬菜示范园、渭塘渭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元和竹泾宜城花卉基地、苏州花木城等均属此类。 可以达到休闲的效果。
二是休闲垂钓园:
三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四、休闲度假村:
五是农业节:
相城区属于新建区,底子薄,底子薄。 有水无山,缺乏资源优势。 “十五”期间,相城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从无到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起步较晚,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尚未完全到位,规模效益尚未充分显现。 二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重量级品牌不多,农业节项目不多,市场吸引力不够。 尚未形成聚集人气的休闲观光农业体系。 三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较为松散,尚未“串珠成链”。 四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设施水平、产业规模、人才队伍、消费水平与周边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资源
一、自然资源优势:
2、农业资源优势:
三、文化资源优势:
4、区位资源优势:
三、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资源为依托,以规划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以“休闲”加快发展以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业服务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将相城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特色生态区。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现代化、特色鲜明、以人为本,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最大的生命力在于体验。 为此,相城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必须坚持“绿色、休闲、参与、体验”的基本特征,着力把握“三个度”,聚焦一个主题,即提高农业相关性、农民参与度和公民满意度。 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坚持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实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理念新、特色鲜明、个性鲜活,突出生产、生态、文化、科教等功能、旅游、载体等,打造具有项城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一要突出生产功能,满足不同层次物质消费需求。 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要立足农业生产,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加快推广设施种植、生态养殖、立体种植、种养一体化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并处理。 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基础装备等与休闲观光功能有机结合,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引进适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优质特色蔬菜品种、花卉和观赏植物,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为市场生产和提供更多名优优新农副产品。
二要突出生态功能,规划建设生态休闲度假区。 结合农业生产基地、产品消费市场、休闲观光地,突出独特的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使人们感受到返朴归真的乐趣生态观光休闲农业,达到体验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效果. 以沿湖水系和湿地公园为增长点,以“花城”建设和生态城市创建为契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让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景观将和谐统一,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质环境。 一个有品位的生态休闲胜地。
三要突出文化功能,开发完善农业休闲观光区。 利用乡村特色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乡村休闲特色农庄,体验农家乐,充分领略乡村浓郁的民俗风情,挖掘乡土风情的文化积淀,点点滴滴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特色农业的度假农场。 节日和乡村旅游。
四是突出科教功能,完善发展农业科技主题公园。 以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突出农业科技普及,展示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拓展产品市场,延伸产业链,形成生产、科研、休闲、观赏、教育一体化。 相当于一座现代精品农业观光示范园。
五要突出旅游功能,加快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点建设。 发展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旅游项目,特别是乡村旅游。 通过现代先进技术的宣传、示范和推广,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风采,让游客体验耕作收获的快乐和淳朴的农家风貌,体验采摘和垂钓的乐趣,品味幸福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独创性。 地道的农家菜,在游览体验中,领略生态农业的自然味道,得到回归自然的放松,让游客达到休闲放松的目的。
六要突出载体功能,扩大和提升特色产业影响力。 重点办好中国珍珠宝石节、阳澄湖大闸蟹美食节等重大农业节庆活动。 通过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各级农产品展销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做大做强农业节庆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三、发展目标
相城区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以打造“水城、花城、商城、最佳生态休闲居住城市”为目标,以农业文明和乡村文化为目标。为主线,以农业景观、生产活动、乡土风情为重点。 民俗为内容,以回归自然、体验农家风味、休闲观光为特色。 打造了集观光、休闲、科普、体验、生产、购物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0,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到2010年,旅游总人次超过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亿元。
四、区域布局、发展重点及重点产业项目
一、区域布局
根据相城区区位特点、农业资源分布、发展现状和远景目标,依托主要水系和三角嘴,着力构建“两化”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格局。区一带”。
一是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按照“绿色、生态、现代”的建设理念,以“绿园、湖水、水色”为特色,高水平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集休闲观光、大众化为一体的综合综合体。科普教育、农产品生产加工生态农业示范区。
二是沿湖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区。 依托阳澄湖、盛泽湖、春申湖、草湖、珍珠湖等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发展环湖生态旅游,打造“五湖一区”生态休闲区”以生态农业示范区旅游和水景旅游格局为主体,突出休闲度假特色,发展湖区生态养殖、休闲垂钓、水上运动、湿地保护、农家乐等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构建生态具有吴文化、水文化和田园风光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区。
三是三角嘴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带。 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黄桥荷塘月光湿地公园、苏州三角嘴城市湿地公园将“串成一条链”,打造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苏州市中心生态廊道。
二、重点发展项目
一是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按照“四城”建设和为城市添绿、为城添景、为民添乐的新要求,在基本建成5000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园区布局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环境品位。 推进项目建设进程,规划建设苏州花卉植物园二期工程,做大做强农业部定点市场即生态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展长假黄金假期休闲旅游,逐步打造市民休闲度假和商人投资创业的热点。
二是山楂月光湿地公园建设项目。 在基本完成一期150公顷基础设施建设和荷花种植的基础上,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抓好二期规划,加快完成荷花展示风采采集园、江南农家乐休闲园、水生态科普园、水上运动园和集美食购物园等五个功能区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建成了国内最大的荷花种源保护基地、最大的荷花观光基地在中国和世界荷花博物馆。
三是环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 重点建设盛泽湖、漕湖休闲旅游度假区。 分别以盛泽湖和曹湖为中心点,沿湖辐射开发利用,建设滨湖景观、湿地保护、旅游商务服务、休闲度假、水上运动基地等功能区和特色休闲旅游项目。一、实行一次性总体规划,项目分期滚动建设。
四是休闲旅游购物项目。 着力建设中国珍珠宝石城服务业集聚区,通过举办中国珍珠宝石节、江南采珠行等品牌活动,做大珍珠宝石休闲旅游购物大文章和更强。 以中国珍珠宝石城、江苏珍珠生产加工产业园、珍珠湖特色旅游三大主线,集养殖、加工、销售、科研、旅游等一系列服务项目为一体。 一期工程在中国珍珠宝石城珍珠交易大楼、苏州国际珍珠展示交易中心、珍珠湖公园、珍珠长廊、玉珠馆等建成开业的基础上,加快珍珠(养殖)二期工程珍珠湖、渔区、信息服务中心、苏州珍珠宝石国际珠宝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及苏州国际珠宝首饰加工产业园三期规划培训设计中心、珠湖旅游综合项目、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完善集聚区功能,全力打造亚洲珠宝之都。
五是阳澄湖农家乐开发项目。 利用阳澄湖丰富的旅游资源、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特色水产品,尤其是驰名中外的阳澄湖大闸蟹、鱼类60多种、水生食用植物数十种,依托圣堂寺、神周墓、文昌阁等众多文化资源,通过阳澄湖大闸蟹美食节、阳澄湖农家乐和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做大做强阳澄湖特色产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新兴农业产业和朝阳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要切实加强对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促进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2.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应当与农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新农村发展规划有机结合。 依托资源优势、文化特色和发展基础,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理顺产业布局,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结合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3、立足农业,强农兴旅。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既不是单纯的农业开发,也不是传统的旅游开发。 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新模式、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旅游拓展的新领域。 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坚持“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的原则,把发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以农为本、强农兴旅”的发展思路,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通过科学合理开发低档农业,鼓励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通过美化沿湖环境,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整治平地、沉陷地、废弃鱼塘。
4、注重特色,开拓创新。 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必须牢固树立“民俗文化是资源,特色品牌是客源”的理念。 项目开发要结合农业生产,引导农民参与,体现农村特色,挖掘民俗风情,突出休闲,增强参与性。 在继承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科学定位、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5、制定政策,加大投入。 把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支农重点,制定相应的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加快建立“政府支持、业主主导、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创新融资机制,积极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建设。观光农业通过土地和资金入股,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6、加强服务,加强宣传。 要重视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管理经营人才培养,努力提高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观光农业品牌要利用政府网站、农业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举办特色农业节庆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打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山河水义组织
网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1号楼(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内)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