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儿童公园和跑步圣地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随着疫情的消散,外出的人群越来越密集,比如各种公园、体育场馆。 在上海市中心,有一座体育场,也被称为跑圈中的跑步圣地。 在周末或工作日的晚上,赛道上挤满了人。 那个圣地就是——卢湾体育中心。
从照片上看,体育中心还是很现代很漂亮的。 作为老跑友,今年也跑过几次。 一方面是体验那里的400米塑胶跑道。 毕竟跑了三年马路,很久没有体验过跑圈的感觉了(好几个学校没有pass是进不了的); 因为很久以前我就在这个领域打过球,不过那是遥远的初中时代。
我上中学的时候,学校就在卢湾体育馆对面。 学校和体育场之间有协议,所以我们通常去体育场上体育课。 100米、400米和1000米都在卢湾体育场进行。 学校每年还有一个固定项目,就是校运会也在卢湾体育馆举行。 当然,如果没有课,我们也会去卢湾体育馆。 那时,我们大多数学生都在学校吃午饭。 午饭到下午第一节课之间的时间怎么安排? 家庭作业? 复习科目? 睡觉? 都错了。 那时候我们男生基本都是去对面的球场打球。 体育馆里有个小足球场,是七人制,我们在那里组队踢球。 有时候球场的工作人员会照看,但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视而不见,因为场地基本上是无草的,不需要维护。 后来,我们班还组队参加新民晚报杯,在卢湾体育馆踢球,被职业队狠狠教训了一顿。 分数记不太清了。 看来我被灌了八九个。 反正也没上到两位数,我们队也没进球。 下图是卢湾体育场,应该是90年代初期的样子。
等等上海跑步圣地,你现在说的是卢湾体育馆,一开始你说的是卢湾体育中心。 这是怎么回事? 是的。 上中学的时候还叫卢湾体育馆。 那时候只是一个很大的足球场,灯火通明,但记分板还是人工更换的,周围还有看台。 不过,卢湾游泳馆已经建成,体育中心也初见雏形。
在陕西南路和淮海中路的交汇处,也就是现在的IAPM商场对面,基本上就是巴黎春天百货所在的位置。 卢湾体育场原设于此。 为配合八运会,卢湾体育馆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迁至肇嘉浜路,体育馆与体育馆连为一体。 当时,卢湾体育馆主要承办篮球比赛,后来成为上海大鲨鱼男篮的主场,也见证了姚明的辉煌。
2009年,上海男篮离开卢湾,体育馆成为上海男女排主场。 也见证了上海男女排的多次夺冠。 随着体育馆和体育场的建设,卢湾体育中心从2001年开始不断扩建,相继建成了保龄球馆、招待所、教育培训楼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并更换了红色塑胶跑道。 2008年,卢湾体育中心隔壁有个朋友聚会的地方,顺便顺路看了看。 整个体育中心色彩鲜艳,非常漂亮。 2021年,体育中心将再次翻新,这次将红色塑胶跑道换成了蓝色塑胶跑道,又是一种视觉体验。
有人说,这些都是卢湾体育中心,跟墓地、儿童公园有什么关系? 好吧,那我就说说他们的关系,说说卢湾体育中心的前世今生。 卢湾体育中心旁边就是打浦大桥,打浦大桥上有一个日月光中心广场。
在上海的民间传说中,日月光据说有灵异事件,有人认为它像一个魔法阵,被认为是最容易迷路的建筑物之一。 有好心人分析,打浦桥一带已经出土了古墓,还有墓地,很阴天,那又怎样。 我们不提倡迷信,但当地确实有一座墓地。 片区北靠建国西路,南接斜土路,东接瑞金南路,西接陕西南路。 历史上曾经有一座墓地,那就是日慧岗回民墓地。 清末,热心公益事业的上海穆斯林集资在日晖口岸购地70余亩,建立日晖口岸回民陵园。 它也是上海最大的穆斯林墓地。 现在上海有一条路叫清真路,路上有一个穆斯林社区,就是以这个墓地命名的。
当然,墓地后来逐渐搬迁,已不在原址。 说来也有意思,这一大片区域不全是墓地。 由于土地是陆续买下的,所以八个墓地区域错落有致,一东一西,旁边还有很多居民区,形成了人鬼混居的奇异现象。 有人评论说,白天人来人往,晚上鬼魂穿梭(住在那里的老百姓胆子挺大的)。 1960年代初,公墓的体子、中字墓地被政府征用,卢湾体育场在此地兴建,直至1964年竣工。
卢湾体育场规划用地不全是墓地。 50年代初,人民政府大力整治当地一片荒地上海跑步圣地,改建成上海市园林管理处第三苗圃。 还在幼儿园的一部分修建了上海市儿童交通公园,于1959年6月1日对外开放。儿童交通公园除按照一般儿童公园的要求设置外,还设立了通告道路和干涸的桥梁。 各个路口都设置了红绿灯等信息标志,并设置了徒手指挥交通的岗亭。 路面漆成白色。 人行横道和其他标记与普通道路一样标准化。 那时,公园里总能看到这样一幕:一群少先队员整齐地列队在公园内的环形路上,边走边认真听管理员介绍交通规则和相应的交通设施。
儿童交通公园对外开放后,游客熙熙攘攘,周日和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管理人员忙得不可开交。 可惜这个公园很久没有开放,一年多后连同墓地一起改成了体育场,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上海第一个儿童交通公园就坐落在这里。 现存资料照片也很少。
关于卢湾体育中心的前世今生,我们就此打住,再见!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点击右上角,欢迎分享给的朋友们:)
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我,谢谢!
新上海,老上海,一起“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