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跑步为例,通过场景连接功能

日期: 2023-05-09 13:03:32|浏览: 457|编号: 1408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以跑步为例,通过场景连接功能

我们在工作中刻意站在用户的角度进行设计,在生活中我们自己就是用户。 真实的用户思维也能给产品设计带来很多体验。 本文以跑步场景为例,基于真实用户的思考总结出几种设计观点。 一起来看看吧。

在工作中,我们是产品设计师。 即使我们不是真正的用户,也要尽量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设计产品,观察行业趋势,寻找场景痛点,分类解决方案,提出创新和迭代。

在生活中,我们是成千上万的用户中的一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不同的产品。 那么当我们作为用户,在不同的场景应用不同的产品时,能为我们工作中需要的产品思维和产品思维带来哪些积累呢?

今天我就以日常跑步的场景为例,说明一下我的观察和思考。

我们简单地将跑步场景分为三个阶段:跑前准备、跑中、跑后统计和休息。

不同的跑步爱好者有不同的习惯,有的喜欢使用跑步机,有的喜欢在马路上、公园、运动场等户外场所。 虽然位置和形式不同,但大多数跑者在过程中使用的是同一个软件:一个听,一个跑。

有很多听歌软件适合跑步的音乐 打包下载,比如听歌、听书、听故事、听新闻。 当然我也遇到过一些喜欢带个小收音机的中老年跑友,外放的声音很容易引起你的注意~

我喜欢边跑步边听音乐,让大脑在这个过程中处于非常放松的状态。 而我用的听歌软件也从之前的QQ音乐变成了网易云音乐,又变成了今年的苏打音乐。

还有很多跑步软件,记录我们的路线,配速,帮我们拉伸等等。 我从2016年开始用咕咚,没用过其他同类产品,也没有刻意比较过。

很多用户都是这样。 在习惯使用某种产品后,他们很少会在没有特定动机的情况下更换它。 这也增加了我们对突出新产品的用户价值和更换成本的考虑。 《御君产品方法论》中提到: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更换成本。

01 跑前准备场景 1.为本次跑设定小目标

比如以距离为目标,以时间为目标,或者不设目标,随心所欲地跑。 现在的健身软件都有这个功能。 它还可以让我们选择跑步装备。 由于本人不是专业跑者,无法获取装备对跑步过程的影响,也不知道尝试不同的装备记录后对后续使用和统计结果会有怎样的影响。

2. 伸展

软件会提供各种拉伸的视频教学,但是我想大部分跑者都不会按照这些教学视频来练习吧? 可能这种教学视频更适合刚入门的同学。

因为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习惯,包括自己的身体状态进行热身。 所以我可能会觉得跑前拉伸的场景没必要放太多基础教学视频。 相反,它可以通过年龄和身体状况来区分。 比如你膝盖不好,推荐哪一款; 如果你的脚踝不好,推荐哪一个。 并且可以通过用户的历史教学选择,或者历史跑步数据进行推荐,或者广大跑友自己创建上传相关教学,从而形成社区化的场景。

02 跑步过程中

在最近的一次跑步中,我发现咕咚升级了很多功能,尤其是设定目标后,系统会在1/4、1/3、1/2、2/3、3/4自动更换功能。 节点是对用户的提醒和鼓励。

但是我觉得这个功能还需要结合用户设置的目标长度来做一些区别。

比如我只设置了3km的跑步目标,就不需要在每个节点都提示了。 因为系统本身也会播报时长和每公里配速,如果频繁出现各种提示,也会对用户造成干扰。 如果设定的目标时间更长,那么这种阶段性的提醒和鼓励可能会更有效。

但是又来了一个问题:这个新功能真的好吗?

对于很多经常跑步的用户来说,正常的每公里广播一次已经很习惯了。 忽然又多了几条提醒。 他们真的喜欢吗? 这个问题必须仁者智者慎思。 我相信对于每一个功能迭代,它的产品经理肯定都经过了调研和评估。 也许这个新功能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有一段时间,我也很喜欢跑步时的步频提示节奏。 当我想提高跑步速度的时候,我提前设置好每分钟的步频,系统会以非常小的“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地敲击足足地敲响了节奏。 .

关于跑步过程中“听”的诉求,几年前喜欢自己制作专属的跑步歌单,现在更喜欢选择系统的随机推荐。 这也是我今年从网易云音乐转投苏打音乐的最重要原因。

因为随机推荐的苏打音乐真的很能提示我,而且每五​​首歌中至少有四首是我喜欢的曲风。 这种不为人知的惊喜感会在跑步过程中调动我的情绪,而之前固定的播放列表跑多了就不会产生兴奋感了。

当然其他场景听歌我还是选择网易云。 毕竟有我收藏多年的歌单。 在新的应用程序中维护这样的播放列表仍然太昂贵了。

对了,当年选择网易云音乐,不仅仅是因为经历和评论中的故事,更是因为《幕后产品》作为我转行的启蒙书,给了我很多个人感受在里面。

03 跑步后

跑步结束后会生成跑步记录,有路线图的形式,还有每公里配速、步频、步长等不同纬度的统计图表。 这些都是我作为用户非常喜欢的功能,咕咚在跑步记录的详情、列表、统计等功能设计也非常好。 便捷的分享也是各类C端APP必备的功能。

但是我想和大家讨论另外一个问题:勋章制度的建立。

以咕咚为例,现在几乎每一次跑步,都会获得一枚勋章,而且勋章的名字也是千奇百怪。 什么日照,日月合照,星座勋章,节日勋章等等。 奖牌越来越多,让我失去了获得和分享奖牌的欲望和冲动。

勋章应该是建立一个用户激励系统。 通过鼓励、设定目标、奖励等方式,来激活用户,甚至让用户更有动力去分享。

比如我第一次跑10km拿到的奖牌,或者累计跑100km、500km拿到的奖牌等等,都很好。 都说物以稀为贵。 当越来越多的勋章能够被众多无法调动的用户获取和分享时,或许就是平台勋章体系崩溃的开始。 不知为何,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漫画《龙珠》中后期战力系统崩溃的故事。

作为对比,我很喜欢微信读书的奖章系统,也看到圈内有位老师写了微信读书奖章系统的分析。 连读天数、累计阅读天数、读完书、阅读时长等相关行为获得新勋章时,我也很高兴分享。

运动本身应该和读书一样,是每个人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04 其他感想 1. 弱水三千,取一勺就好

我在运行时使用的两类应用程序,软件提供了很多功能。 比如,咕咚除了跑步,还有骑行、健走、滑冰、滑雪、健身等项目。 除了锻炼功能,还有锻炼圈、发现、锻炼计划等等。 也许我只使用了 1% 或更少的功能。

这也是我们产品设计过程和用户​​使用过程的矛盾。 我们提供了产品经理认为的全套功能,但用户可能只需要其中一个。 也许这一功能使他成为忠实用户。

我们以为这个功能可以为用户解决问题A,但用户却用它来解决问题B,这很有趣。 就像作业本是用来写字的,我却撕下一张纸叠起来和孩子们比赛飞得更远。

2. 用户唤醒

其实我不是一个能坚持的跑者。 这么多年跑几个月休息一年。 于是我在想,咕咚APP能否唤醒我们这些在慵懒生活中还有健康欲望的人呢?

另外,在我的产品工作中,我一直想提高产品的温度。 什么是温度? 可能有很多定义写不完整。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比如更友好的叫醒用户,在叫醒过程中加入能引起共鸣的文案,不让用户因为叫醒的频率反感,这不就是一种温暖的表现吗?

3.有时候,不要太在意“专家用户”的建议

别看我写的那么洋洋洒洒,我的想法对这些app来说真的合理吗? 同时,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在使用一些软件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功能上的问题或者不足。 但是我们的推荐真的适合大多数用户吗?

事实上,产品团队在收集用户反馈时,面对一些“专家用户”的建议,一定要谨慎采纳。 因为可能90%的用户不这么认为,或者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虽然对方说的有道理适合跑步的音乐 打包下载,但我们真的要改变吗?

4.场景整合

在运行场景中,我需要在至少两个应用程序之间来回切换。 是否有可能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处理所有事情? 这不就是现在常说的“减少碎片感”吗?

也在研究这个想法。 几个月前,我发现咕咚也有听歌入口,但我只点了一次。 上面显示的歌曲列表应该是预先推荐的。 没有我熟悉的名字,所以我没有真正使用过。 我现在不知道。 修订版是什么样的。 也许是不信任,也许是习惯了以前的听歌软件,也许只是懒得尝试。 所以场景融合之路任重而道远。 不仅咕咚在走,很多大厂的app也在这条路上走,包括我做的产品。

05 写在最后

今天我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来讨论一个小场景。 可能很多类似的用户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也是我们在产品设计中一定会面临的难题。 如何对用户进行分类分层,如何针对不同的用户设计出大家都喜欢的功能。 甚至在用户需求出现偏差时如何分清轻重缓急,在用户需求出现矛盾时如何决策,都是我们需要继续探索的道路。

但一个依据是,无论我们是用户还是产品设计者,我们都不应该停止观察和思考。 因为很多灵感都是在不经意间从中获得的。

希望我们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用上更好的产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