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旅游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研究
韩梅刘小飞
【摘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政府引导扶持、发展现状基础和科技兴农三个方面,提出务南休闲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应践行低碳环保的原则,推进互联网+农业小镇发展新模式。 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明、旅游休闲、特色小镇
近年来,城镇化一方面解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为城市服务业注入新鲜血液,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另一方面,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问题日益突出。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在此背景下,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放松身心、体验乡村生活的内心需求,也有利于科技兴农、调整农村传统生产方式、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三农问题,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个双赢的局面。 沐南观光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整合安徽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政策,科学规划布局,按照“发展、壮大、集聚、升级换代”,科技含量高,效率高。 以可持续发展的休闲观光流通农业经营为主体,依托沐南生态“农家乐”度假村,以沐南电子商务综合管理信息中心为载体,构建独具特色、具有高度产业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体系.
一、强化服务意识,营造最佳投资环境
牧南观光休闲农业小镇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皖西核心服务圈。 可与六安市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业布局、商业市场紧密结合,与合肥经济圈三市紧密相连。 此外,生态农业在周边拓展服务圈,可快速连接华东、华中部分省市:东达南京,西达武汉,北达河南信阳、周口、驻马店。南临江西的南昌、九江和景德镇。 在现代农业产业服务辐射圈内,可快速对接长三角经济圈城市群。 重视发展休闲农业,是新时代六安市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决策。 氛围,营造人人良好的氛围,人人得到全社会的支持生态观光休闲农业,迅速形成和打造特色小镇休闲观光的高潮。
二、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简化办理手续
一是金融支农。 政府要号召全社会关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同时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包括重大项目配套资金、贷款贴息和安徽省委给予的专项资金等。会同省、各级人民政府,设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 支持企业引进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 二是审批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要建立休闲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着力构建三大标准化服务体系。 一是投资审批“一站式”服务体系。 从项目谈判开始,我们实施项目申请报告审批、合同章程审批、工商税务登记等一系列“一站式”服务。 包括土地租赁、委托设计、委托施工、设备进口手续、办理水电指标、消防安全、环保等登记服务,急事急办。 三是“正规”服务体系后的企业运营。 包括招聘、招工、安全生产、各类保险等。处处为投资者着想,让投资者感到方便快捷,拓展服务领域。 三是土地政策。 过去,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必须经过政府严格审批后才能批准。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放宽限制,降低审批标准,加快土地流转,将部分农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EHS)工作机制
(一)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完善睦南特色小镇建设基础设施
一是开设乡村休闲观光专线。 牧南休闲观光农业小镇经营者可请求相关政府部门和公交公司支持,在六安火车站、汽车南站、汽车东站设置公交专用线路,方便周边居民观光出行。 二是增设沐南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小镇内部服务设施。 如医疗卫生设施、垃圾桶、游客户外休息椅、卫生间、便利店等。在沐南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小镇显眼位置,可设置沐南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小镇景点布局图、游览图导览图、路标等标志,方便游客游览。 三是节约水资源,搞好污水处理设施。 沐南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小镇经营者应提高环保意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定期检查沐南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小镇的排水线路,防止跑、漏、滴、漏。 该镇种植区采用U型混凝土渠道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利用再生水进行田间灌溉,既保护了周边环境,又节约了水资源。
(二)强化监督促进(EHS)工作机制
沐南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小镇积极建立和推行(环境健康与安全)(EHS)冲压机制、严格的火炬制度、封闭制度区域、爬坡作业制度、车辆定期保养制度、定期安全培训考核制度、定期演练安全保障系统,安全设施检查系统。 如消防系统、化学品安全技术手册档案系统等,确保生态农业产业园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抓好消防管理作为重点工作。 牧南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小镇要落实消防责任到人,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一是,沐南休闲观光农业小镇周边道路每隔120米设置一个消火栓,主要通道设置应急电源指示灯,方便游客疏散。 营造与睦南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小镇的认同感。
参考:
[1] 牟双艳. 湖南省体育休闲农业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2009.
[2] 梁杰. 我国乡村公园建设及其制度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2009(5).
[3] 吴伟丽. 南京市观光农业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2009(7).
[4] 钟宪礼.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江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09.
[5] 沉劲松. 永定县虎山乡发展休闲农业的思路与对策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2010(8).
[6]李健. 当代中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 山东大学,2011(9).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生态文明视角下安徽省观光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2.
关于作者:
韩梅(1983-),女,安徽六安人,皖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生态农业经济。
刘晓飞(2000-),男,安徽六安人,皖西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生态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