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玩边跑,“跑哪跑”是如何成为马拉松的一门好生意的?
田同生曾是客户关系和品牌管理咨询专家,同时也是一名马拉松推广员。 他之所以被称为“白马大叔”,是因为他的三大目标:陪伴100位伙伴跑完自己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带动100位企业家跑完全程马拉松、跑完100个城市的全程马拉松。
2010年至今,田同生跑完了70场全程马拉松和1100道越野跑,多次受邀成为深圳、秦皇岛、海口、丽江马拉松的“兔子”(领队)。
用他的话说,“在中国推广马拉松,在马拉松中推广中国”。
为了倡导健康跑步,田同生可谓是操碎了心。 一开始他走的是名人路线。 2015年3月在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上,田同生表示自己的梦想是带动有影响力的人跑,然后通过他们影响更多的人跑。
田同生成功带领万科总裁郁亮、王石等一批中国企业家加入竞选。 同时,他开始在企业里提倡跑步。 目前,他推动了宝库联想、万科、中建、协鑫、中海地产等近百家企业的运营。 以万科为例。 万科要求企业高管不要得脂肪肝,要参加马拉松。 因此,万科的15位高管中,没有一个人患有脂肪肝,有7人参加过全程马拉松。 2014年,于亮的成绩是3小时18分,比2013年提高了26分钟。
然而,他意识到自己做起来太慢了。 “一个人跑还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跑可能有点难,”他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说,“但要带动不认识的人一起跑,真的很难。”能力。”
随后他开始通过各种平台放大自己的影响力,比如加入月报APP联合创始人,在京东众筹出书等。 终于在2013年找到切入点。
2013年,田同生报名参加了10月的芝加哥马拉松和11月的纽约马拉松,相隔仅两周。 10月20日是田同生的生日。 他想留在美国,跑马拉松作为生日纪念。 但由于田同生不熟悉美国的情况,语言交流也不顺畅,不知道该去哪里。
当时,作为田同生“网民”的常春在美国学习体育管理,利用网络为田同生寻找资料,规划赛事行程。 最终,田同生在10月20日如愿获得了一枚全马奖牌。
深耕马拉松IP,一切围绕“跑”
回国后,田同生找长春商量此事,发现跑步爱好者在国外比赛会面临很多问题。 当然,他们也从中发现了商业味道。 2015年5月,田同生和常春成立了泡娜科技公司,服务于中国跑者。 钛媒体向《奔跑吧》CEO常春证实,公司已完成天使轮融资,由优客工场领投,领石资本、华氏艺投跟投。
他们根据自己的痛点寻找马拉松市场的空白。 经过调查发现,世界十大马拉松赛事中,只有夏威夷马拉松有中文报名网站。 不管是几大国际跑步赛事,还是普通的长跑赛事,官网都是外文展示,支付方式也极其繁琐。
现在IP是一个很流行的名词,同样在体育界,IP也有着巨大的市场。 跑到哪儿是中国第一家获得世界十大赛事之一(不含转播)夏威夷火奴鲁鲁马拉松IP的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获得首尔马拉松IP的公司。亚洲历史最悠久(不包括广播)。 (钛媒体注:跑步赛事的IP除了转播权外,还拥有赛事商业发展权的IP,例如赞助商的权利;赛事衍生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权等.)
在首尔马拉松比赛中夺冠后,中国跑者可以通过该公司创建的中文网站报名参加首尔马拉松赛。 这种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跑者,解决了因语言问题导致的报名通道不畅。
在拿下两项赛事IP后,跑哪儿与咕咚体育合作,通过咕咚APP举办火奴鲁鲁和首尔马拉松线上马拉松。 平均参赛人数达到8万人,大大提高了马拉松赛事的知名度和中国人跑马拉松的热情。
现在跑哪儿主要做两件事,深化跑步市场,实施马拉松走出去战略,解决跑者“不满意”的现状:一是发展马拉松旅游,吸取海外马拉松赛事经验,为中国跑者提供配套服务 二是汇聚优秀赛事经验,为国内赛事主办方提供赛事管理解决方案。
跑哪儿有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微商城,以马拉松参赛包的形式销售全程马拉松服务。 跑哪儿官方微商城有各种国外国际马拉松报名套餐,包括不同类型:报名套餐、家庭套餐、观赛套餐。
价格方面,首尔马拉松三星级酒店报名套餐为2800元,五星级酒店报名套餐为5800元。 服务包含:首尔马拉松报名费、首尔市区三星级/五星级酒店三晚住宿、两顿酒店早餐(19日、21日、21日)、Where to Run准备的比赛日早餐(20日)、赛事当天Where to run为中国跑队组织的庆祝晚宴,协调酒店入住和退房,领取比赛号码和装备,组织家人朋友加油观看比赛,协调当地旅游和交通、当地旅游信息推荐等中文服务。
用户拓展主要是垂直精准定位。 一是与全国各大跑团合作。 目前,杭州赛马会等国内知名跑团拥有会员2000余人。 跑到哪儿与此类私人跑团合作,提高用户渗透率; 坐等跑步APP合作,积极配合推出官方认证的线上马拉松。 (详见钛媒体此前报道:马拉松正在经历一场怎样的线上革命?); 三是运营微信群和公众号。 哪里的官方微信群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跑步爱好者。 官方微信也是关注跑步赛事的高粘度用户。
不过,跑到哪儿最重要的还是发展企业跑团。 万科、联想等国内知名企业都有专门的跑团。 据田先生介绍,这样的跑团“有预算、有组织、有考核”。 在万科,跑步是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 跑马拉松已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范围,部门有专项经费支持。 2011年,只有万科一人跑过马拉松。 2014年有2万人参与,占公司总人数的一半。 超过300人完成了马拉松。 现在在各大马拉松场馆都能看到身着万科跑队队服的选手。
以前运动跟普通人没什么关系,现在会跑步已经不是时尚了
跑步作为一项零门槛的基础运动,在国外早已风靡一时。 从长短距离比赛的数量来看,2012年美国有780场,日本有200场,2013年美国有1100场,这些丰富的跑步经验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马拉松。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
2015年是中国马拉松元年,马拉松路跑行业已成为中国参与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项目。 国内的跑步比赛也逐渐兴起。 从政府、企业到社会团体,不定期举办各种跑步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