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旅游带来新机遇

日期: 2023-05-22 03:00:33|浏览: 395|编号: 1567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聚焦|乡村旅游带来新机遇

导语:近日,2023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2023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文档”)正式发布。 这是21世纪以来的第20个。 中央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对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发展作出重要部署的文化和旅游产业。

2023年,在疫情缓和三年之际,“二十大”以来的第一个“一号文件”与往年相比有何不同,又给我们文旅带来了哪些新提示?

新时代从“全面发展”到“重点发展”

三年疫情缓和,文旅发展进入涅盘重生新时期。 然而,游客出行的“新方式”颠覆了许多以往的旅游经济逻辑。 房地产行业“新常态”剥夺了文旅发展的一大输血源。 运营效率要求更高……对于文旅发展,文旅投资驱动力趋于理性,聚焦乡村振兴、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四个有利于民生的领域” +文化旅游”; 旅游消费的拉动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稳定消费为支撑的可持续经营,不仅成为文旅项目“生存”的关键,也是文旅项目“立项”的重要门槛。 总之,新时代文旅发展不可能“野蛮生长”,而是要聚焦文旅与民生结合的重点领域,聚焦高效运营。

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也是如此,从“全面发展”阶段到“深水区重点突破”阶段。 看“十九大”以来“一号文件”,2018年作出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2019年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小康2020年社会推进,完成脱贫攻坚。 着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到2022年,不再是“全面”发展,而是提出“重点任务”。 乡村振兴工作不再全面铺开,而是聚焦“深水区”。 2023年也是如此,与去年的“一号文件”相比,2023年的“一号文件”将粮食安全和供给作为今年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 由此看来,今年“一号文件”提出重点突破的“深水区”似乎与文旅关系不大。

与往年相比,2023年的“一号文件”具有四大特点:

01 赋予“乡村振兴”新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

这是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件科学研判“三农”工作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02 更加重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治理体系建设。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以往农村治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农村治理中的社会热点难点,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组织功能”、“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效能”治理”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等方面已全面部署

03 更加重视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文件多次强调“科技创新”,从推动农业关键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研制推广先进农机具、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该文件将科技创新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对今后“三农”工作中的科技赋能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04 文旅产业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 虽然文件中没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论述,但在“加快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中反复提及。 .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强调的“大院经济”和“‘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在实际发展中将广泛涉及文旅产业,甚至涉及到多个省、市。城市、文化旅游产业也将成为“大院经济”和“强县富民工程”的主导产业。

2023年“一号文件”提出的两大任务:一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涉及的内容很多与文化和旅游有关。 从多方面阐述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总而言之,2023年可能不是农文旅投资发展的大年,但应该是“深水区”农文旅融合的关键一年。

发展乡村旅游业态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是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号文件”指出:“把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推动贫困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和发展差距。” 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还能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同时,“一号文件”还指出:“鼓励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农民发展庭院经济。” 对于广大贫困地区来说,庭院经济是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收入来源的重要抓手。 休闲农业、民宿旅游以其差异化、专业化、个性化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农村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重要选择。 因此,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因地制宜、适时引导到广大农村,重点培育乡村民宿、乡村研学、乡村民宿等兼具休闲、舒适、文化的乡村休闲项目。和乡村民俗体验。

【解读】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旅游是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引擎,将乡村优美的生态、优秀的文化转化为旅游的经济价值。 同时,乡村旅游可以释放“一业兴百业”的乘数效应,带动乡村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餐饮、交通、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 此外,乡村旅游吸引城市人才、资本、信息、创意等要素参与乡村振兴,有助于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流和双向流动。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着力提升产品品质,丰富文化内涵,拓宽渠道平台,加强供需对接,完善政策保障,加强科技应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旅游。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旅游休闲不仅为乡村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动能。 据测算,2021年,乡村旅游监测点平均接待游客8.21万人次,村均旅游收入达到3501.3万元。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形成了乡村旅游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提升乡村特别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知名度,打造乡村消费新场景, “激发乡村旅游消费活力。另一方面,要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旅游发展。” 戴斌说。

发挥乡村旅游效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号文件”指出:“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体系”,“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生活的空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于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建设宜居宜居村庄,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可以发挥多重功能,有利于优化乡村“三生”空间格局,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村带来了可持续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促进了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文化、生态、社会价值和效益,可以进一步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为繁荣乡村文化和保护自然资源做出贡献。生态安全边界。 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选择。

【解读】:“‘一号文件’的出台,为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行动指南。” 福建省泰宁县绩溪村党支部书记林永生介绍,绩溪村曾是省级贫困村。 收入不足5万元。 通过引进台湾文创团队、开展“农读李家”文旅项目、创建农读学校、闽台美丽乡村交流中心等一系列举措,绩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2年,绩溪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努力开好民宿、农家乐,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到绩溪村旅游、住宿。” 林永生说道。

“我们坚定了走产业振兴之路的信心和决心,将继续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重庆美心红酒小镇乡村振兴项目负责人付小军介绍,近年来,该镇已建成15公里乡村旅游公路和步道,以及6条乡村振兴索道环线和2条支线,既方便了附近村民,也吸引了游客进城,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下一步,美心红酒小镇将继续加强泡桐村国际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摩天轮游乐区。 同时,通过索道环线、乡村旅游公路、步道连接沿线景区,促进生态农业、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乡村旅游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建议,在农村地区规划过程中,要注重完善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 、排污、通讯、网络等,使基础设施更好地满足乡村旅游等乡村服务业的经营需求。

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多层次产业联动

产业繁荣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一号”指出:“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业”“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项目推动乡村民宿品质升级。 旅游业是一种涉及面广、带动性强的新型乡村新兴产业,可以通过拉长产业链、发挥乘数效应,有效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不仅是乡村旅游产业的成功实践,也是旅游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将旅游活动与农耕文化、农林景观、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既可以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拓宽农村群众的受益渠道,提供多层次产业联动、包容发展的可能性。

【解读】:“旅游服务可以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带动乡村休闲、度假、文化、交通等业态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为乡村商业提供资本和市场支持旅游与乡村民宿、餐饮、文化、农业等相结合,有助于形成民宿、旅游餐饮、文化体验、休闲农业等多种业态,带来新动力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与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说。 她还建议打造功能齐全的乡村休闲度假业态; 突出地方特色和参与度,形成独具魅力的专业业态; 运用创意、科技、融合等力量,推动乡村旅游业态、产品和服务可持续发展。 创新。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