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村上春树关于跑步、写作和人生的哲学

日期: 2023-05-27 08:01:11|浏览: 501|编号: 1624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读书随笔:村上春树关于跑步、写作和人生的哲学

最近健身,想顺便找一本体育相关的书,于是翻到了村上春树的这本书《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

对于我这种不爱动的懒人来说,跑步一点乐趣都没有,日复一日的跑步是一种自我折磨。 我很想知道,对于一个非专业的跑者来说,坚持跑步30多年没有停下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更不用说小说家了。 作家不应该把头埋在黑暗中,或者在酒吧这样的地方感受生活吗? 出于好奇,我读了这本书。

与作家的刻板印象相反,村上春树是一位极度自律的跑步者。 他坚持每天4点早起,跑步、写作,每年还参加一次马拉松和铁人三项。

年过花甲的村上春树还在跑步。 他跑了30多年,也写了30多年。 有很多优秀的作品。 除了家喻户晓的《挪威的森林》,《且听风吟》、《海边的卡夫卡》、《1Q84》都是现象级的作品。 这一年还出版了小说《骑士长之杀人案》。 这种创作生命力,恐怕在很多作家中都是很长久的。 而这里的秘密,恐怕与跑步有关。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什么》是村上春树的跑步随笔,记录了他跑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想。 然而,书中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跑步,还有通过跑步所流露的人生观。

01 30岁转行的酒吧老板

33岁那年,依旧是酒吧老板的村上春树选择了彻底的改变,关掉了店面,开始了另一种跑步者和小说家的生活。

村上春树这样描述这种转变:

我就是这样开始跑步的。 三十三岁是我当时的年龄,足够年轻,但已经不是“青春”了。 这是耶稣死去的年龄,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凋零也是从这个年龄开始的。 这或许是人生的分水岭。 在这个年纪,我开始了长跑生涯,正式站在了小说家的起点上——虽然为时已晚。

对于很多人来说,30岁似乎是一个门槛。 30岁之前,人生有无限可能;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时间和精力不够,然后拖拖拉拉,越来越焦躁,越来越被动,最后离自己想要的生活渐行渐远。

知乎上有个问题:“30岁应该做什么,5年后受益匪浅?” 第一个答案说:不要害怕改变。

02 坚持,保持节奏

跑步和写作都是需要坚持的事情。 坚持一件长期的事情,节奏比速度更重要。 尤其是在外部环境混乱的情况下,最难的就是保持自己的节奏。 如果有其他声音干扰,就更难了,节奏会马虎。

村上春树在书中分享了他保持节奏的技巧:

如果想跑得快一点,可以适当加快,但即使加快,时间也很短,只想把身体感受到的快感留到第二天。 要领一般和写小说一样。 觉得可以写的地方,果断停下来,这样第二天重新开始的时候就容易进入状态。 欧内斯特·海明威似乎也说过类似的话:, keep the 。

为了跟上步伐,忘记速度和结果。 就像村上春树宁愿在状态最好的时候停下来,也不愿趁着状态多跑几公里写几十页,一口气耗尽体力或灵感。 所以不要乱了节奏,就是要保持内心的专注,多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03 虽然痛在所难免

村上春树提到一位马拉松运动员,每次跑步时他都会回忆起他哥哥教他的两句话:

痛苦是。 是 。

书中的译文是“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苦难是可选的”。 在村上看来,这两句话总结了马拉松最重要的部分:

比方说,在跑步的过程中,你突然觉得“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好累,我跑不动了”。 这个“很累”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是否真的“没办法”,就看自己的判断力了。

痛苦是。 是 。 每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都不一样。 只是在这里译为“受苦、受苦”可能更合适:虽然受苦是不可避免的,但受苦是可选择的。

谈到跑步,身体上的疼痛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选择接受这种痛苦,以苦为乐。 而是否要这样做,选择权始终在您手中。

广义上讲,其实无论做什么,都会有难免的痛苦。 比如一个人想减肥,坚持运动是一种痛苦,不运动忍受肥胖也是一种痛苦。 至于选择忍受哪一个,一切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04 才华与勤奋

无论是开店、跑步,还是写作,村上春树都是一位勤奋的选手。 关于天赋和勤奋,书中有一段话特别精彩:

天生有天赋的小说家可以在什么都不做或做任何事的时候自由地写小说。 犹如泉水涌出,文章自然涌出,毫不费力地完成了工作。

这样的人偶尔会有。 不幸的是我不是那种类型。 这不是自夸:任凭我四处张望,也没有春天。 如果不孜孜不倦地用钢凿挖出岩石,钻出深洞,就无法到达造化之水的源头。 写小说就得奴役自己的身体,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要想写出新作品,就得一个一个地挖深坑。 但是,这样的生活坚持了很多年,久而久之,不管是技术还是体力,我都能高效地寻找新的水源,在坚硬的岩石上钻孔,当我觉得水源快要变成水源的时候,我就果断了。稀缺。 并快速移动到下一个。 而习惯了只依赖一种天然水源的人,如果突然这样做,未必能轻易做到。

很多人认为创作主要靠天赋和灵感,但实际上,更多的艺术家和作家是通过努力获得的。 有才华的艺术家或作家往往在创作出几件令人惊叹的作品后就耗尽了才华,他们的创造力也无法持久。 但一个勤奋的艺术家或作家,可以依靠长期积累的物质和技术技能,源源不断地产出优秀的作品。

所以,虽然天生有才华是一种幸运,但从长远来看却未必如此。 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看待当下很多事情的时候,可能会少一些对不公平的抱怨,多一些冷静。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自我安慰,但往往正是这种心态,才能坚持到最后,把事情做好。

05 可以坚持自己喜欢的

在谈到自己能够坚持跑步这么多年的原因时,村上春树认为意志力是次要的:

能跑二十年,大概是因为跑步很符合我的气质吧,至少“没那么痛的感觉”。 人生就是这样,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事情就坚持不下去了。 恐怕与“坚持”有关。 然而,一个人的意志再坚强,争强好胜,也不能坚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即使他这样做了,对他的身体也不好。

人们常说他们喜欢读书,但他们没有时间; 他们喜欢弹吉他,但练习两个月后就放弃了; 这样的话,恐怕还是不够喜欢。

当然,最难的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你不必为了“坚持”而做某事,而是不由自主地去做。

如何找到它? 只有继续努力。 不要过早地给自己贴上“不坚韧”的标签。 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勇于学习,勇于实践,并欣赏你的成就。 准确的说,爱情不是找到的,而是在与一个事物长期的良性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06 缘分相遇的瞬间

在你拥有了自己热爱的事物之后,可能会有一个瞬间,某种触动,促使你对这件事情做出下一个重要的决定,就像一场命中注定的邂逅。

村上春树的这一刻发生在神宫球场,他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棒球击打快球的清脆声响彻全场。 希尔顿快速跑过一垒,轻松跑到二垒。 也正是在这一刻,我下定决心“是的,尝试写一部小说”。 那天晴朗的天空,新绿的草坪的触感,棒球的声音,我至今还历历在目。 就在这时,有什么东西从天上悄悄飘下来,我准确无误地接住了。

回来后,他开始在打烊后在厨房的桌子上写他的小说。 半年后,《且听风吟》在两百多页稿纸上诞生。

07 跑步哲学

书中提到了一个叫做“剃刀哲学”的理论:

萨默塞特·毛姆写道:“每把剃刀都有它的哲学”。 大致意思是,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动作,只要每天坚持下去,总会从中浮现出类似于客观认知的东西。

村上春树将日常跑步中对疼痛的感知、保持节奏的方式、对坚持的思考融入到他的写作和人生观中。 所以很多人也称这本书为:村上春树的跑步哲学。

不仅仅是跑步,还有早起、看书等等,再小的事情,坚持几天很容易,但能坚持几年的人,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热忱支持他们,他们也必须围绕这件事有一套。 独特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对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看法和行为中。

所以我想大概没有什么能阻止一个人一直在奔跑吧。 或者应该是,没有什么能阻挡一个执着的人。

(超过)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村上春树的跑步理念,建议阅读《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这本书。

想看更多读书笔记,推荐关注我的头条号:第二人生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