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充分调动成员的参与性和集体凝聚力,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监督体系,造福广大农民。
报名、签约、分红……日前,广西平果市寺塘镇金洲村村民欢聚一堂,分享一年的收获。 通过“党支部+工会”的模式,该村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去年累计收入近17万元。 “开发什么项目,怎么开发,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努力,我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很有信心。” 脱贫户主卢新旺由衷地感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各地建立53万多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梳理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推进产权确权到户,村集体经济资产逐年壮大,更而更多的产权也拓宽了亿万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数据显示,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0133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2.45,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资源承包、物业租赁、中介服务、资产入股等多种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地区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差异较大。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能单一模式。 要着力构建产权清晰、治理结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经营机制。 农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 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发展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有产业基础但缺乏人才带动的村,可通过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与农民利益紧密结合,共同做大产业。 对一些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可以通过联合村组团发展,充分发挥规模优势。
做好农村工作,关键是要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惠及广大农民。 一方面,要通过紧密的利益联动机制,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大家拧成一股绳,促进人才、技术等多种要素内外联动,挖掘农机优势。山川田野之势。 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做好“三资”责任田管理。 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已经落地,相关资产监管平台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在此基础上,各地要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审批、份额认定、收益分配等环节的监管。 保护农民利益。
要做大蛋糕,就要用在实践中。 农村集体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的同时,还承载着改善农村设施和服务、促进农村善治的功能。 从各地实践看,村集体“腰包”充实,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将一部分投入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有助于建设宜居、宜业、宜居的村集体。 -友好而美丽的村庄。 相信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进一步发挥联系农民、带动农民的作用,让更多的村民更好地共享乡村全面振兴的成果。 《人民日报》(2023年3月31日第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