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科学无伤跑,做好这8点就够了!
点击☝蓝字,关注慧跑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跑步运动。 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从一开始就知道如何科学地跑步,不仅可以避免受伤,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通过跑步获得健康。
对于有经验的跑友来说,不管是如何开始跑步的,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跑步历史和经验教训,用更科学的方式让自己长期保持健康跑步。
积极热身
作为运动的标准组成部分,任何运动之前都需要热身。 跑前热身至少有十大好处:
1、唤醒身体,为接下来的运动做充分的准备;
2、提高体温,降低软组织粘度,防止肌肉拉伤;
3、激活肌肉,产生更大的肌肉力量,让你跑得更快;
4、调动心肺,克服心肺的惰性,缩短进入最佳跑步状态的时间,延缓极端情况的发生;
5、促进关节滑液的分泌; 减少跑步初期因缺乏润滑而导致的关节僵硬和疼痛;
6、减少分叉现象,分叉的专业术语叫“运动性短时腹痛”;
7、加强汗液分泌,促进身体散热,防止跑步时体温过高;
8、激活神经系统,让你跑步更专注,动作更协调;
9、更大程度激活核心,运行更稳定、更经济;
10、更好地适应天气和场地,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
要达到以上的好处,光是活动手臂扭腰是不行的。 掌握科学正确的热身方法也很重要。
原地模拟跑,动态肌肉拉伸和肌肉激活是主流认可的热身方式,适合所有初学者和高级跑者。
跑前热身标准动作示范
跑前原地热身向前迈步
原地热身跑:高步抬腿
原地跑热身左右踏步
大腿前部的动态拉伸
腘绳肌的动态拉伸
胶水动态拉伸
肌肉激活跳跃式弓步
肌肉激活跳蹲
跑步时尽你所能
一步步
对于不同水平的跑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速度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用“不努力,就没有回报”来激励自己是可以的,但强迫自己跑得和别人一样快,就是在忍受痛苦,这似乎是不必要的,相对轻松舒适的跑步方式,依然可以获得显着的健康益处。
一般认为每周跑量不要超过前一周跑量的10-20%,比较安全。 每周里程增加50%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每周增加60%以上基本上就说明里程增加得太快了,你离受伤已经不远了。
还有一种情况,不要连续两天安排完全一样的训练。 今天量大强度大,明天应该量小强度低。 目的是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和调整。
提高表现的训练往往很困难,但有时几次训练就足以毁掉身体。
注重跑后拉伸
跑步后的拉伸,就像跑步前的热身一样,是跑步的标准部分,不应该是可有可无的。 拉伸至少有 10 大好处,即:
1、跑后肌肉僵硬和紧张,跑后拉伸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肌肉酸痛;
2、研究发现运动后肌纤维排列紊乱,跑后拉伸可以促进肌纤维原有排列的恢复,减少肌肉损伤;
3、消除肌肉疲劳,加快肌肉恢复;
4、让身体从剧烈运动状态逐渐过渡到平静状态,给身体良好的反馈;
5、促进气血回流,有助于消除身体的整体疲劳,让你血量满满更快地苏醒过来;
6、促进身心放松,给人以良好舒适的感觉;
7. 有助于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肌肉弹性和伸展性;
8、保持良好的肌肉弹性对于减少运动损伤、预防肌肉拉伤具有重要意义;
9、保持良好的肌肉弹性是形成良好跑姿、提高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的基础;
10、纠正肌肉失衡,改善体态,形成正确挺直的身姿。
跑后静态拉伸标准动作示范
腿筋的支撑拉伸
无支撑腿筋拉伸
大腿前侧伸展支撑
大腿前侧无支撑拉伸
小腿伸展
小腿伸展
臀部伸展
臀部伸展
前臀部伸展
大腿外侧髂胫束拉伸
大腿内侧拉伸
背部拉伸拉伸
肩膀伸展
动作要求:
建议跑完以上动作都做,每个动作做2-3次,每次15-20秒,总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 拉力够了才有拉力感,不要以为拉得越疼越好;
让运动更多元化
至少需要一些力量训练
跑步是一项心肺耐力运动,好处多多,如提高心肺功能、减肥、减轻压力等。但从健康健身的角度来看,除了心肺训练,力量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
按照西方运动理论,耐力运动和力量运动是维持健康最重要的两种运动。
此外,跑步是一个反复重复的单一运动,很容易导致身体局部负荷的累积,这也是跑步者容易出现膝盖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训练中交替使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就是所谓的多元化锻炼或交叉锻炼。 多样化的运动可以充分发展你的身体素质,减少受伤的机会,有助于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同时增加训练的乐趣。
跑步者常见的力量训练
蹲下
目的:加强臀部和腿部力量
弓步
目的:加强臀部和腿部力量
直腿硬拉
目的:强化大腿后侧
相扑深蹲
目的:增强大腿内侧力量,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
单腿深蹲
目的:加强臀部和腿部力量,提高膝盖稳定性
单腿外展
目的:加强臀部和提高膝盖的稳定性
半蹲单腿外展
目的:加强臀部和腿部力量,提高膝盖稳定性
蹲跳
目的:提高下半身的爆发力
理想的跑步形式可能不存在
但是可以让跑步姿势更加合理无害
跑姿不仅是跑步技巧的体现,也是跑步能力的体现。 只有长期坚持跑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形成更加合理的跑步姿势。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真正需要做的不一定是模仿某种跑步姿势,而是努力纠正自己跑步姿势不合理的地方。
合理的跑姿有以下要求
跑步形式随速度变化
更加注重抗疲劳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进步。
除了跑后的拉伸,除了拉伸之外,多注意泡沫轴的肌肉放松、充足的睡眠、更全面健康的营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说高级跑者通过训练来寻求自我提升,成熟跑者则更注重训练后的身体恢复,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最佳状态。
少玩
准备好竞争
跑步是一项大众化的运动,而马拉松则是一项极限运动。 2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和42公里的全程马拉松需要几个小时的连续锻炼。 如果你没有任何基础,或者没有足够的基础去跑马,那么你的身体显然受不了,抽筋、撞墙、剧烈疲劳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常说“无金不成瓷”。 如果没有足够的训练去参加比赛,或许咬着牙还能活下来,但伤病和尴尬的完赛都是大概率事件。
如何准备马拉松?
✔ 在跑完30-35公里之前至少1-2个月跑一次全程马拉松;
跑半程马拉松前1-2个月,至少跑一次10-15公里;
✔ 马拉松比赛的最佳准备期为6个月,至少需要3个月的准备时间;
半程马拉松比赛的最佳准备期为4个月,至少需要2个月的准备时间;
✔ 为全程马拉松做准备,理想的月跑量应该达到150-200公里;
备战半程马拉松,理想的跑距离应达到80-120公里;
同样的道理,频繁跑马拉松,不顾身体疲劳,也是有害的。 一场马拉松,不管你是3小时还是6小时跑完,运动量远远超过你平时的运动量,对身体的消耗很大,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恢复,很容易导致过度疲劳和受伤。
对于绝大多数跑者来说,两场比赛的理想间隔时间应该是3-4个月或更长,最短间隔时间不应短于2个月。
所以一个月一场马拉松,甚至一周一场马拉松是极不推荐的。
学会倾听身体的反应
不要盲目坚持
跑步对身体是一种压力。 从安静状态到跑步,身体会发出信号,比如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身体开始出汗,肌肉会感到有点酸痛。 您经历的变化,例如血压升高和流向肌肉的血流量增加。
对于那些可察觉的身体信号,比如气喘吁吁、肌肉酸痛等,如果你能适应,那就坚持下去; 如果您感到极度不舒服,请停下来或放慢速度。
尤其是在跑步的过程中,如果有疼痛感,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再坚持了。 疼痛是一种信号,告诉您的身体压力异常升高。
坚持跑步是对的,它可以磨练我们的毅力,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但盲目坚持显然是错误的。
总结
科学跑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很容易。 它要求跑者具有一定的自律精神和一定的科学跑步知识。 ,可以运行一生的基石。
以上8项科学跑步的要求,你达到了多少分?
点击原文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