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400m跑技巧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400米是相当长的距离。 而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400米是体检的必考项目。 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的小学生“一说跑步就反感”,最害怕的项目就是跑步。 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同时,尽量采用一些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400米跑。
1、运动或比赛前,学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精力,比赛前控制暴饮暴食。 根据学生的能力,采用匀速跑战术:除了起跑和最后冲刺后的加速跑外,中途基本采用较高速度的匀速跑。
2、呼吸法:在400米跑过程中,人体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大量的氧气。 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非常重要。 中长跑时,为增加肺通气量,呼吸时采用口鼻同时呼吸的方法。 呼吸节奏应与跑步节奏相匹配。 一般一呼两步,一吸两步,或一呼三步,一吸三步。 吸气时注意增加呼吸的深度。 “极限”与“二次呼吸” 跑到300米左右时,由于供氧滞后于身体需要,会出现胸闷、呼吸节奏紊乱、呼吸困难、四肢无力、跑步困难等现象。 这种现象叫做一杆。”这是中长跑中的正常现象。
当“杆子”出现时,要以顽强的意志继续奔跑,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伐。 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又感到轻松,所有的不适感都消失了。 这就是所谓的第二呼吸状态。 在中长跑中,由于准备活动不足,容易出现腹痛,主要是胃肠痉挛引起的。 这时,同学们千万不要紧张。 他们可以用手按住疼痛的部位,放慢奔跑的速度,做几次,深吸一口气,坚持一会儿,疼痛就会消失。
3、运动或比赛后,应做放松活动,尽快恢复体力和肌肉力量。方法是摇晃、拍打身体各部位进行放松,两人配合相互按摩等。
4、跑400是开始时中速跑,200米开始加速,离终点100米时冲刺。 那很快。
结尾
来源/体育教师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