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快的人总是属于跑得最省力的人。 我们怎样才能省力呢?
点击☝蓝字,关注慧跑
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是运动最重要的精神!
对于跑步来说,跑得快当然是一种技巧,跑得快是绝对速度的体现,但同样的速度下,谁跑得更轻松、更省力,才是顶尖选手更关注的;
因为只有少力气的跑步才能让你跑得更久,也只有少力气的跑步才能让你有潜力跑得更快。 这是评价跑步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跑步经济性。
跑步能力三大指标评价
评价跑步能力的三大指标: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值、跑步经济性。
VO2 max是评价有氧耐力的金标准指标;
乳酸阈值是评估有氧耐力的实用指标;
跑步经济性是评价跑步能力的综合指标。
1、什么是跑步经济?
跑步经济性,也称为跑步效率(简称RE),是指跑步过程中身体消耗的能量多少,或者是指身体在一定配速下摄取的氧气量。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两辆相同重量的汽车,一辆汽车加一箱油可以跑400公里,另一辆汽车可以跑500公里,这自然说明后者更省油、更经济;
跑步经济性的本质是:单位时间内身体的能量利用率。
简单来说,在同样的配速下,单位时间消耗能量越少、摄氧量越低的跑步者,跑步效率越高、越经济、越省力。
因此,跑步成绩的好坏与跑步经济性有很大关系。
2、跑步经济性和最大摄氧量在评价跑步者耐力方面有什么区别
最大摄氧量是有经验的跑步者熟悉的生理指标,也是评价有氧能力的黄金指标。
那么,在评估跑步者的耐力方面,最大摄氧量与经济跑步有何不同呢?
最大摄氧量是评价机体在极限运动强度下摄取氧气的最大能力,因此它反映了心肺能力的强弱。
跑步经济性是指在相同速度下身体消耗的能量多少或身体摄入的氧气量,因此它反映了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综合能力。
研究表明,对于最大摄氧量相似的跑步者来说,跑步经济性对跑步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
跑步经济性较好的跑者在一定速度下最大摄氧量百分比较小,乳酸值较低。
也就是说,在极限力量下,最大摄氧量越大越好,但在非极限力量下,比如固定配速时,摄氧量越小越好,即跑步经济性越好。
3、影响跑步经济性的因素有哪些
1. 培训经历
既然要提高跑步经济性,当然主要的训练类型就是有氧训练。
训练时间越长、训练方式越多,越能训练跑步经济性,因为身体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节省能量。
一些研究认为,采用长跑、间歇跑、上坡跑不同组合的长期训练(14周至5年)将大大提高跑步经济性。
2、环境因素
高海拔训练研究表明,运动员在高原缺氧条件下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成绩,但实际上,运动员的摄氧量并没有改变。 因此,高海拔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因为肌肉氧利用效率的提高,即跑步经济性的提高。 提升。
例如:
高温条件下,经过长期持续负荷和次最大强度运动后,运动员的耐力水平明显提高,而耐力水平的提高与外周血容量、出汗效率、通气率和能量的增加有关供应。 这是跑步经济性提高的原因。
因此,夏季练三天期、冬季练三天期是一种非常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它不仅训练意志品质,还利用环境因素训练跑步的经济性。
3、生理因素
运行经济性反映了一定速度下的能源利用情况。
因此,想要提高跑步经济性的跑者必须考虑不同的训练距离和速度。
如果你只用一种速度训练,比如只用LSD训练,那么你只能以这种速度训练到跑步经济性,而一旦速度提高,你就会感到疲惫,因为身体无法适应在提高的速度下工作。 效率。
因此,定期进行多速训练可以有效帮助你全面提高跑步经济性。
经常进行不同速度的训练可以提高跑步经济性,这与跑步机械效率的提高、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供能效率的提高以及运动单位募集方式的优化有关。
4.生物力学因素
弹性能可以理解为肌肉、韧带、肌腱等由于其弹性而存在的弹性势能,身体的柔韧性越差,意味着储备的弹性能就越少。
一般认为,跑步时存在弹性能量储存-释放循环,因此提高身体柔韧性意味着增加弹性势能,而跑步时稳定躯干和骨盆可以减少肌肉收缩和能量消耗。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要注意拉伸和强化核心,因为提高灵活性和加强核心稳定性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跑步的经济性。
4、用实验告诉你不同级别跑者跑步经济性的差异
不同级别的跑者跑步经济性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差异有多大?
为了找出结果,慧跑邀请了一名职业运动员、一名资深跑步者和一名普通人进行跑步经济性测试。
我们要求三名测试对象在跑步机上进行各种速度测试,同时使用便携式心肺功能仪测试他们的摄氧量和能量消耗水平。
1、不同速度下的能耗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长跑运动员大部分配速的能量消耗均低于普通人和老年跑者,数据结果差异显着。
2、不同配速摄氧量对比
摄氧量也代表了在这个配速下身体所承受的压力。
从表中可以看出,精英长跑运动员8:00配速至5:30配速的摄氧量低于高级跑者和普通人。
3、不同配速心率对比
心率是跑步者跑步时最容易量化、最直观的生理指标。 它不仅代表了训练强度,还代表了你的训练水平和心肺系统功能的能力。
在相同的运动强度下,心率越低,训练水平越高,心肺功能越强。
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三位测试对象在相同配速下心率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对比能量消耗、摄氧量、心率三个指标,发现不同级别的跑者跑步经济性存在明显差距。 相同速度下,长跑运动员单位时间消耗能量较少,摄氧量较高,心率较低,高级跑者次之,普通人最差。
因此,优秀的跑者跑起来更经济。
5、跑步者如何提高跑步经济性?
上面提到的影响跑步经济性的四个主要因素是:训练、环境、生理、生物力学,这是从宏观角度来理解的。
事实上,对于跑步者来说,对跑步经济性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三个因素:肌肉力量、最大有氧能力、跑步姿势(跑步技术)。 提高跑步经济性的训练方法重点解决这三个问题。
1.通过力量训练提高肌肉力量
力量是一切运动的基础。 下肢力量强劲。 当地面缓冲时,会减轻膝关节、踝关节的负荷,降低受伤风险;
蹬踏伸展时,加大蹬踏力度和蹬踏速度,从而提高跑步速度;
拥有强大的核心力量,会提高跑步时躯干的稳定性,增加动力传输的效率,减少自身的额外能量消耗。
2.提高最大有氧能力
最大有氧能力是指有氧系统供给能量时机体的最大能力,即有氧供能系统主要供给能量时的最快配速;
最大摄氧量是在身体极限运动强度下测得的身体摄入的最大氧气量,是在无氧条件下测得的。
相关研究指出,最大有氧能力大约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84%-88%,也就是说小于这个范围的强度属于有氧能量型运动,大于这个强度的运动属于有氧能量型运动。范围属于无氧运动。 运动的。
最大摄氧量值越大,自然潮汐越高,最大有氧能力越强。
您可以通过本文了解如何增加最大摄氧量,从而增加您的最大有氧能力。
3.使跑步姿势更加合理,符合生物力学
跑步技术对于提高跑步成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优秀合理的行驶技术可以减少接触地面的时间,从而降低制动效果;
它还可以有效地减少身体上下运动的幅度,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从而降低单位时间的能量消耗,提高跑步的经济性。
六、总结
当你努力提高配速时,真正的高水平跑者已经在努力减少跑步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跑步经济性是评价跑步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跑步者肌肉力量、跑步姿势、有氧能力的综合指标。 提高跑步能力,光靠训练耐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 跑得快的人总是以最省力的方式跑步。
▼
推荐书籍,限时优惠
当当《无伤奔跑》限时半价
仅剩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