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方方面面都是美丽的”,七号机长与你探寻施一公的跑步故事
体育运动可以给人带来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坚强的意志,甚至超凡的智慧。 热爱体育不仅意味着对体育本身有无限的热情,更意味着对体育文化的热爱。 今天七号队长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对跑步“情有独钟”的运动员。
接下来,让我们走近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了解他与马拉松的故事。
运动科学家
施一公 西湖大学校长
放眼世界,热爱运动的科学家并不多。 锻炼可以改善大脑功能,使科学家能够更有效地工作并取得更大的科学进步。
作为一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非常热爱跑步。 据报道,施一公还在北京工作时,只要北京PM2.5读数低于100,施一公就会在校园里跑步几公里。 团队一起奔跑。
后来移居杭州担任西湖大学校长的施一公仍然保持着跑步的习惯。 施一公在科研生涯中,始终牢记“为祖国健康奋斗五十年”的体育精神,并始终身体力行践行这一信念。
命运与奔跑
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
在谈到自己与跑步的缘分时,施一公坦言,自己与跑步的缘分是从“最后一次”开始的。 那时,他正在读初三。 1500米赛跑比赛中,发令枪响后他领先100米,被倒数第二反超300米。 施一公的自尊心和竞争精神成为了他开始漫长跑步生涯的动力。
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练习跑步。 高中时,施一公练习长跑,从800米到1500米,再到3000米。 进入清华大学后,他转而参加竞走,从5000米到10000米。
施一公曾在校运会的竞走项目上创造了校纪录,直到大学毕业五年后,这个纪录才被后来者打破。 2020年广州马拉松,施一公以3小时34分钟的成绩完成了自己的首个马拉松,这个成绩非常接近大众精英跑者的水平。
考虑到施一公已经53岁了,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运动成了我的强项”
“跑步就是为了美丽”
在采访或演讲中,施一公曾这样向他描述跑步的意义。
“跑步让人拥有更多的体力。有些人认为花大量时间锻炼身体会降低学习效率。其实,如果跑步方法得当,可以有效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使大脑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和敏捷的思维。”
“跑步是各方面的美好,跑步的快乐可以享受一生,是多年后回忆场景的美好。我没有什么跑步天赋,但从跑步中受益匪浅。”
施一公坚持跑步,绝非心血来潮,也不是出于纯粹的竞争欲望,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热爱。
作为儿童体育的探索者,七号队长坚信“激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纯洁的爱情是极其珍贵的。
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寻找激发孩子运动兴趣的方法,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立更有创意的课程模式,努力挖掘孩子的运动潜力,让他们主动落下热爱运动并坚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