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要小心
经历了入冬以来的流感和寒流,我们的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朋友们可以出去开心一下啦! 等待! 外面这么阴天吗? 难道是有“怪物”出没? 算了,我好害怕! 最好不要出去! 我不怕,运动就是要坚持!
这不,家住天元区的刘先生每天坚持沿着沿江风景带跑步。 为了锻炼身体,即使有“怪物”,他也毫不畏惧。 可能是这两天“怪物”的魔力比较强。 跑了两圈后,他开始感觉喉咙发痒,打喷嚏。 他没有注意。 他继续跑步,然后开始频繁咳嗽。 他立即坐下,路人看到他捂着胸口,咳嗽气喘,立即拨打了120,将刘先生送往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救治。 急诊科初步诊断刘先生为“哮喘急性发作”。 转入呼吸二科继续住院治疗。 目前,刘先生病情稳定。
原来,刘先生小时候就有哮喘病史,他的父亲和奶奶也都有哮喘病史,是典型的家族遗传史。 不过他本人更注重保养。 他平时坚持锻炼,很少出现癫痫发作。 但最近年底,他工作比较忙,经常熬夜加班,社交活动也很多。 他没有控制烟酒,也没有逃脱最近肆虐的流感,在这种“怪物”出没的天气里出来锻炼身体。 身体上,如此多的因素导致了他的老毛病——“哮喘”发作。
那么诱发刘先生哮喘的“怪物”到底是什么?
让我来帮你揭开这个云雾缭绕的世界中“怪物”的真面目吧。 原来,这个“怪物”就是我们常说的——雾霾。
1.什么是雾霾
霾是雾和霾的组合。 雾霾在城市中很常见。 在我国很多地区,雾与霾结合起来作为预警预报的灾害性天气现象,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密度人口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避免地会排放大量的细颗粒物(PM 2.5)。 一旦排放量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能力,细颗粒物浓度就会不断积累。 雾霾范围。
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的结合体。 但雾和霾的区别是很大的。 空气中由灰尘、硫酸、硝酸和其他颗粒组成的气溶胶系统会导致视力障碍,称为雾霾。 雾霾就是雾霾(haze)。
雾是一种气溶胶系统,由大量悬浮在地表附近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 多发生在秋冬季节,是地表附近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或升华)的产物。 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的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 如果目标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下,悬浮在地表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或升华)的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霾,又称雾霾(烟雾),由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组成。 其中,对健康有害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颗粒,如矿物颗粒、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颗粒、燃油和汽车尾气等。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和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也会使大气变得浑浊。 目标物体水平能见度为1000-10000米的现象称为清雾或薄雾。 雾形成时大气湿度应达到饱和(如果有大量凝结核,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则可能出现饱和)。 由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会散射与波长无关的光,因此雾呈现乳白色或蓝白色和灰色。
雾霾天气是一种空气污染状态。 雾霾是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总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天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 在我国很多地区,雾霾天气现象被纳入雾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统称为“雾霾天气”。
2、雾霾的来源
1、汽车尾气。
2、北方冬季燃煤取暖产生的废气。
3、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
4、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5. 颗粒可以生长。 细菌和病毒的粒径相当于PM0.1-PM2.5。 当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时,微生物就会附着在颗粒物上,尤其是油烟颗粒物上。 微生物吸收油滴后转化为更多的微生物,从而增加了烟雾中生物有毒物质的生长。
6、家庭装修产生的灰尘。
三、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1.雾霾易引发哮喘复发
冬季多雾,老年人早上锻炼时一定要注意防护,避免哮喘复发。 雾天,风弱,气流缓慢,空气中含有较多杂质,易引发哮喘。
2.雾霾易引发支气管炎
气管炎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损害气管粘膜而引起的炎症。 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或气温突变时。
3、雾霾易引发咽炎
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 如果外出活动,很容易引发慢性咽炎,尤其是跑步等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活动。 咽炎是咽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
4、雾霾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而雾天气确实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影响很大。 有雾的天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低。 雾气进入人体后,会消耗营养物质,对身体造成内部损伤。 它会使人心跳加快,使人感到胸闷、气短,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 大的。
5、雾霾易引发结膜炎
空气污染、烟雾、隐形眼镜使用不当、刺激性气体、化学物质等都会引起结膜炎症,从而影响一只或两只眼睛。 雾天,结膜易受感染。
6、雾霾易引发各种细菌性疾病
因为大雾天气太阳照射不到地球,或者阳光较弱。 这会导致地面表面的细菌、病毒和微生物迅速繁殖,引发过敏等疾病。
7.雾霾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众所周知,吸烟者患肺癌的几率比普通人高60%,而且烟雾中含有更多的有害颗粒,因此烟雾比吸烟更容易致癌。
8、雾霾易引发交通事故
雾霾天气会降低能见度,严重时只能看到几米的距离。 道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非常危险。
呼吸内科二科副主任刘毅医生教你如何应对雾霾天
1.避免户外活动
遇到雾霾天气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和晨练次数,尽量在室内锻炼身体,避免人体在户外活动时吸入大量有害气体,影响人们的健康。 心血管病的朋友们要多加注意。
2、外出时佩戴口罩
如必须外出活动,应佩戴口罩、帽子。 口罩的质量也是有要求的。 一般情况下,最好使用棉布,或者专用的防护口罩。 回家后一定要注意卫生,及时清洗手、脸和裸露的皮肤。
3.少开窗户
大雾天气应避免开窗通风,因为开窗会让室外的污染空气进入室内。 最好关好窗户,避免一些有害气体的侵入。 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打开窗户。
4.净化空气
可以在屋内适当放置一些绿色植物,如绿萝、吊篮等,这些绿色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释放氧气。 还可以选择一些专业的空气净化器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5、饮食与休息
当雾霾时常出现时,我们的饮食应选择容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烹调方法以蒸、煮、炖为主,应避免油炸、烧烤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如:海带、木耳、山药、萝卜、番茄、苹果、梨、柚子、枇杷、橙子等。 避免饮酒和吸烟。 不要熬夜,睡眠充足,保持愉快的心情。
六、慢性病患者防护
雾霾天气是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 雾霾会使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出现气短、胸闷等不适,进而可能引起肺部感染或急性加重反应。
雾霾对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会增加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负担,诱发心肌梗塞或脑死亡。
还有糖尿病患者由于抵抗力较弱,再加上雾霾天气,更容易患感冒。
尤其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雾天最好不要外出,更不要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加重,甚至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1)雾天最好减少外出,建议外出时佩戴防护效果更好的口罩。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戴口罩。
(2)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呼吸困难患者,戴口罩后人为制造呼吸障碍。 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患者不适合长期佩戴口罩。
(3)慢性病患者避免雾霾浓重的清晨户外活动。 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应尽快去医院就医。
(通讯员:呼吸二科付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