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跑步|献血休息3天,跑10公里
#打卡挑战局#
周六去献血,两天不让剧烈运动。
这两天,天气异常炎热,石家庄最高气温达到44.2摄氏度。
周二下了大雨,整整三天,气温降至27℃。
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你不跑,就算地上还有一点水,你也会浪费好天气。
我一抬腿,10公里就结束了,我想都没想。
01 趁着夏天跑步的机会
四月下旬,石家庄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 似乎二夏没有春天,几乎没有跑步的好天气。
如果以高温为借口,确实可以偷懒,休息一下也能度过三四个月。
如果您想跑步,您可以随时进行,甚至是在中午。
不过,如果讲究科学跑步,就得选择合适的时间。
夏季,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基本上是在清晨之后、太阳出来之前。
因此,夏季跑步的最佳时间是早上五六点。
此时,暑气尚未升起,人体阳气正在上升。 这确实是人与自然的统一。
还有一种机会,很难得,那就是下雨后。
气温下降很多,很适合跑步,但积水有点烦人。
当然,如果您对空气湿度敏感,建议慎重选择。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去室内健身房跑步。
对于喜欢户外运动的我来说,健身房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总觉得原地跑步很憋屈,没有那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进步感。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与我追求自由的本性不符。 或许这是我长期压抑的自由天性的“反弹”。
而且,在跑步机上运动时间长了,也会有头晕的感觉。
02 跑步时的奇怪感觉
这次跑了10公里,是我没想到的,也是计划外的收获。
雨后天气晴朗,气温升至27摄氏度,正是人体最适宜的温度。 穿短袖既不热也不冷。
趁着天气凉爽,我穿上跑鞋,打算跑几圈。 最初计划3公里,最大5公里。
跑了1公里多一点,老婆打来电话,想和我聊一会儿。
于是,我一边跑步,一边打开免提,和她聊天。
其实,在跑步圈子里,有一套科学的有氧运动标准。
也就是说,在跑步时,你仍然可以正常地与人交流,不会上气不接下气,逻辑思维也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在跑步,她在散步,我们在聊天,讨论我们的旅行历史和下一步的旅行计划。
她的注意力被闲聊分散了,不知不觉中,她已经走了3公里,我也跑了8公里。
最神奇的是我并没有感觉很累,所以我决定多跑几步。
可能被云层覆盖,影响GPS定位精度。 我打开了两个跑步软件和一个运动手表。 三者的记录距离不同,相差数百米。
手表最准,跑到8.2公里,一个软件是7.8公里,另一个软件是7.5公里左右。
于是,神奇的渐进效果就出现了。 最后软件达到了8公里,运动手表已经是8.7公里了。 我一直想再跑300米,达到9公里。
当运动手表达到9公里时,中间的软件达到8.6公里,我想再跑400米,补足9公里。
就这样,我一圈又一圈地开着,直到所有软件都超过了10公里,我有点累了,就不再跑了。
03每次跑步的感觉都不一样
其实这次跑步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写了一篇关于跑步心得的文章,其中一部分是在跑步过程中记录的。
事实上,每次跑步的距离不同,跑步的感觉也不一样。
即使跑步距离相同,甚至跑步路线相同,但跑步时间、温度、服装、情绪、身体感受不同,跑步的感觉就完全不同。
或许,这就是跑步的魅力,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 正如哲学家所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对我来说,跑3公里是起点,5公里是标准,10公里是进阶,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是突破,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是挑战。
其实每次跑3公里就是一个基本操作。 如果你不跑3公里,就如同吃了一碗粥不解饥,或者喝了一口水不解渴。
还是以吃饭为例,跑5公里“七分钟饱”,跑10公里刚刚好。 如果再进一步,就看我的时间、身体状况和心情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已经很久没有举办马拉松了,我很少参加半程马拉松以上里程的跑步项目。
没有了对跑步距离长短的执念,我对跑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不再一味地积累跑步距离,所以我的膝盖和脚踝舒服多了。
后来我就不太在乎自己的跑步速度有多快了。 我可以跑得超过四分、五分或六分,最终能快乐和健康是件好事。
养成跑步的习惯后,如果多天不跑步,甚至会感觉全身不舒服。
也许跑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帮助我保持一种不断进取的姿态和永不松懈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