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一、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优势
(一)交通条件便利:东明县焦远乡地处黄河下游,两省三县交界处,黄河大堤纵贯南北。 东邻106国道,南临220国道和日南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二)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该乡是黄河流入山东第一个乡镇,属于黄河纯滩区。 该乡无工业企业,距工业区较远。 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明黄河湿地公园就坐落于此。 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三)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属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640毫米。 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壤淤泥,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生态休闲农业。 (四)农业资源丰富,产品地域特色鲜明:沿黄河堤及生产堤沿线发展养殖种植面积666.67公顷,主要从事淡水观赏鱼、高产莲藕种植。 2017年,葡萄经济林面积166.67公顷; 小麦总产量29398吨,玉米4526吨,蔬菜4369万公斤。 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发展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2 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东明县蕉园乡目前有休闲农场、民俗村、农家乐等形式的休闲农业园区17个。 2017年,蕉园乡旅游休闲农业实现营业收入7500万元,带动农副产品销售4200万元,带动近3000名农民就业。 如黄河湿地公园、百果园、黄河风情生态农业园、康保葡萄采摘园、丹寨观赏鱼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颇具特色。 这些当地农业旅游资源为人们提供了集观光、休闲、采摘、垂钓、娱乐、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形式,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 综合优势非常明显,前景广阔。 。
3 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1)以村集体投入为重点,带动农民连续发展休闲农业模式:该模式主要以村集体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水、电、气、路、卫生设施等,农民他们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优势,开发各类农业休闲旅游项目。 例如,丹寨观赏鱼养殖基地就是这种商业模式的典型例子。 (2)传统休闲农庄模式:该模式以农民自发经营为主,以生产适合当地特色的产品为载体,提供美食、旅游、娱乐、垂钓等一系列配套服务。 例如康保葡萄采摘园就采用了这种模式。 (3)农业园区模式:该模式以科技为先导,以良好的生态景观为基础,依托其有利的地理资源和交通资源,开发和提供休闲项目。 例如,黄河风情生态农业园已成为综合性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项目。 (4)公司运营模式:蕉园乡1000亩休闲观光农业园借用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将张营村17.87公顷耕地流转至生态农业园建设。 投资1200万元,建成多功能日光温室72间,温室内种植生态有机蔬菜、瓜果,为发展高效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提供示范。 (5)村集体合作组织+农户经营模式:山寨水产养殖基地是集体利用1300万元以上扶贫项目资金建设的以观赏鱼养殖为主的水产养殖项目,面积186.67多公顷,年产红草、锦鲤等800吨,年销售收入2800万元以上。 合作社注册了“苏星恒”商标,现有社员120人,形成了“自我管理、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社管理共同体。
4 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规模单一、服务功能弱: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游客除了观光、采摘、垂钓外,缺乏必要的休闲、娱乐、餐饮等配套设施和服务。 园区停留时间短,观光、农业旅游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2)缺乏资金开发大型项目:以黄河关生态农业园为例。 地处黄河漫滩地区,旱涝灾害严重。 农业设施投入不足,生产风险高,收入不稳定。 (3)文化底蕴不足、品牌不起眼、档次低:这种情况往往是商家急功近利,忽视对地方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造成的。 (四)科技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在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中,先进农业技术发挥了显着作用。 但当前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科技部门和部分科技人员服务休闲农业和新型休闲观光农业科技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尚不完善。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
5 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水平:转变经营理念,不仅是硬件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人性化建设和改造,更重要的是加强观光休闲农业软件的管理,采用“请来” “进来、走出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加快风格小镇建设进程:依托东明黄河湿地公园,大力实施乡镇政府住宅改造、10个扶贫新村建设和路网建设。 并筹集资金建设黄河风情街等,打造鲁西南符合生态要求、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吸引更多游客。 (3)建设具有滩区特色的风格庄园:聘请专家进行全镇风景区总体规划设计,结合黄河滩区搬迁和新村建设,开展观光休闲农业总体设计,开展黄河风情生态农业园区改造升级等。 (四)打造生态宜居区:以黄河湿地公园北园为重点,利用“森林氧吧”优势,打造集康复、休闲、养老于一体的健康服务社区。 黄河度假村按照村落式别墅群模式设计建设,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五)强化政策支持,规范市场秩序。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为观光休闲农业预留空间,在土地使用上给予优惠。 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休闲农业发展。 制定一些投融资政策,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使观光休闲农业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作者:王俊杰 单位:山东省东明县焦远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