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马拉松黄金季节,如何度过没有比赛的日子?

日期: 2023-07-12 12:02:26|浏览: 422|编号: 1987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又到了马拉松黄金季节,如何度过没有比赛的日子?

金秋时节,又是传统的马拉松季节。 不少跑友摩拳擦掌,渴望参加比赛,检验暑期集训的成果。 然而盼星星盼月亮,却接连传来了活动取消或推迟的坏消息。 除了失望之外,很多人在训练中失去了目标,情绪提不起来,甚至影响了跑步锻炼的节奏和强度。 如何渡过这段困难时期? 本文与跑友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好心态回归初心

其实我们刚开始跑步的时候,并不是来参加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等比赛的。 有的是减肥的,有的是减三高的,有的是塑身的; 有些是为了提高质量,有些是为了减轻压力。 大家想一想,这些目标实现了吗? 还是已经大部分实施了?

我从2011年开始跑步,当时马拉松在中国还不流行。 一开始我每天跑10公里、8公里,连马拉松都不敢想。 直到经过两年的训练,跑步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我才和老跑友一起参加了郑开马拉松。 由于准备充分,第一匹马就到了330级,当时就感觉命悬一线。 从多年的经验中,我了解到,马拉松成绩不仅是运动效果的考验和自然结果,而且成为日常运动的动力。

所以,马拉松是跑步锻炼的副产品,是锦上添花。 暂时受客观因素影响,无法参加比赛,心理上可以放心!

调整目标,让内心平静

每一位参加赛事的选手,尽管比赛疲惫不堪,有时也会在放弃的念头中挣扎,甚至发誓再也不会受苦了。 然而,一旦到达终点,克服困难后成功的喜悦立刻压倒了身体的极度疲惫,让人进入一种兴奋的状态。 如果能够再次获得个人成绩PB,将会给跑者带来无限动力,下次报名时也会努力拼搏。 这几乎是跑步者的规则,除了少数例外,

正因为如此,积极训练、争取PB成为了一些跑者的狂热目标。 有的跑者甚至频频参赛,设定参加50场、100场马拉松的目标,力争早日成为“白马王子”。 现在比赛已经按下了暂停键,你可能会着急地“挠头挠头”。

其实,根据情况的变化和自身身体的特点,适当调整锻炼目标,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比如可以将比赛成绩目标调整为跑步量目标,或者将马拉松比赛成绩目标调整为10公里训练目标,这在目前来说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10公里成绩是马拉松成绩的基础。 周围几个跑步者可以进行训练比赛,这也可以增加训练的乐趣和动力。

由于笔者开始跑步年龄较大,恢复较慢,不适合持续大运动量训练和频繁比赛,所以我没有以比赛次数为目标,而是以跑步量为目标。 很早就确定了,12年绕地球一圈的第一个大目标,即跑步4万公里,可以在2022年实现。由于比赛数量少,定期进行科学训练,比赛成绩也有保证。 2021年,57岁的他依然达到PB,并以2小时58分的成绩跻身全国年龄组前十(因为疫情,只能找到不完全统计)。 由于注重游戏的质量,较少注重数量。 目前还没有比赛阶段,我们可以冷静应对。

练习特殊伤害

由于业余长跑运动员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其整体身体素质无法跟上马拉松运动的要求,因此出现核心力量不足、速度耐力训练不足以及常见的轻伤和小病等问题。不同程度。 没有比赛的日子正好可以弥补你的不足,提高你的综合素质,并照顾长期的伤病。

我们有些业余跑者跑步时左右摇摆,重心不稳。 除了跑姿问题之外,核心力量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你可以从网上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或者找专业人士定制一套训练方法。 只要长期坚持,就一定能收到成果。

速度耐力训练也是我们跑者容易忽视的问题。 平时缺乏速度训练,一旦比赛时速度提高,心率飙升,乳酸堆积,很容易失去坚持能力。 在每周训练计划中添加间歇训练、乳酸阈值跑步或渐进加速可以帮助提高速度耐力。

很多长期坚持训练的跑者带着轻伤、小病坚持训练。 无菌性炎症几乎没有治愈方法,需要休息、减少、减速或物理治疗才能逐渐恢复。 没有比赛的日子是制定恢复计划并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伤病的好时机。 为以后的练习和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没有比赛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调整好身体,更好地投入工作,享受生活。 一旦游戏被禁止,你就可以玩得很开心了。

本公众号真诚地与所有跑步者交朋友,交流跑步经验。 还将邀请国内著名冠军教练、专家解答跑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如果您有跑步方面的疑问,可以关注留言,我们会尽力找到专业人士解答。 如果觉得有用,请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谢谢。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