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村上春树一样奔跑和写作
以前我从来不相信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热爱跑步的人。 什么正在运行? 跑步只是两腿向前交叉的动作。 它很无聊而且没有吸引力。 跑步后,你会出汗,双腿发麻。 怎么能说你喜欢呢?
当然,这都是我之前狭隘的理解。
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次跑步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 学校组织了跑步比赛,女子3000米项目。 班里没有一个女生愿意参加。 班长没办法,只好找到我,让我帮帮他。 我一直不知道如何拒绝,硬着头皮走。
我根本没有跑步经验。 跑完之后,我的胃突然翻腾起来。 我来不及躲避,就在路边众人的注视下“倾盆而下”。 呕吐后感觉很舒服,但随之而来的羞涩,让我恨不得变成一只蚂蚁,钻进草丛里,再也不想变回一个有思想的人。
此后,每当有人提起“跑步”这个词,我就会产生听觉、视觉、味觉的“联觉”。 那一年跑步后的悲惨景象,立刻就引起了我的胃部骚动。 并不夸张。
所以,我一直讨厌、抗拒跑步。
当然,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把我最讨厌的跑步和我最喜欢的写作联系起来。 但这太不可思议了,我开始跑步。
提早写作需要更活跃的思维和更好的心态。 想来想去,我最终选择了跑步。 我每天5点30分开始绕附近的公园跑道跑3公里。 我只跑了半个小时,然后伸了个懒腰,回家继续写。
第一天,我就有了放弃的念头,因为跑完之后,腿酸酸的,眼前一片漆黑。 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我想知道是否要把跑步改为另一种锻炼方式。 就像我之前做的瑜伽一样。
以前我肯定会按照自己的内心去做选择,但现在我会开始掂量,我为什么要跑? 为什么你那么讨厌跑步,却还要去谩骂?
我读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论跑步时我在谈论什么》。 作为一位平均每年出版一两本书的多产作家,他有一个坚持了四十多年的习惯。
他29岁开始写小说,33岁开始跑步,也因为长期伏案写作,他的身体开始发胖,每况愈下。 他开始思考如何保持身体强壮,保持适当的体重。
于是他选择了逃跑。 在他看来,跑步不需要伙伴,也不需要装备。 您所需要的只是一双舒适的跑鞋和一条相当平坦的道路。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跑多久。
就这样,一旦开始跑步,他就像写作一样认真对待,渐渐地让跑步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一日三餐、睡觉一样,成为了一种习惯。
他在跑步时常常想起一句话:“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受苦是可以选择的。”
他身上有一种“死神敲门”的精神。 这种难得的品质在如今已是难得可贵,但也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关键。 正如他所说:“一旦做了,我就必须全力以赴,否则我会不踏实。”
榜样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我不敢说我一定要像他一样,但至少我觉得我可以从村上春树那里得到一些心态和力量。
这些天我跑步时,我刻意寻找一种让我跑步更轻松的方法。 在我看来,跑步谁都可以,但坚持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如果我想从内心接受跑步,我就必须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消化,找到一个合适的跑步强度,让我“兴奋”而不是“害怕”。
所以当我早上睁开眼睛,大脑开始工作时,我会给自己一个提示:起床跑步,跑步会让我变得更坚强,这样我才能支撑我的写作梦想。
如果说写作是燃烧梦想的火,那么跑步就是供给火的火柴。 没有火柴,写作之火只会越来越弱。 当我把跑步和写作像我的嘴和牙齿一样结合起来时,我就有了力量。
跑步前有必要进行热身运动。 在热身过程中,我会思考如何跑完这三公里,跑什么速度,什么时候休息。 就像写一个框架一样,如何开始? 写作,过程中如何过渡,如何升华结局,让你的文章不至于“脱轨”,运行的过程不至于被无法到达的终点所拖累。
只有把目标一点一点分解,你才会有动力去完成一英里又一英里的阶段目标。
在跑步的过程中,一开始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我不行了,我真的跑不动了。 越想越觉得前面的路遥不可及。
这几天跑步的时候一直在听张占辉的《跑步治愈》。 他提到了一个我很认同的观点:跑步过程中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学会“轻松地跑”。
我们总是认为跑的时间越长越好,所以我们很多人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跑5公里或者10公里。 跑完之后,我实在是太痛苦了,不得不对自己说“痛并快乐着”,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他讲了一个和范登老师一起跑步的故事。 起初,范登以为张占辉会做出鬼计。 但张占辉没有。 他给范登老师制定了合理的跑步计划,从步行和跑步开始,然后慢跑4分钟,然后步行一分钟。 不到五个月的时间,范登从一开始跑不了500米,到后来可以轻松跑7000米,速度提升了一倍。
所以我不再刻意给自己施加压力。 一开始我坚持强迫自己跑3公里。 相反,我采用了保持计时的方式,跑完1公里后步行一段时间,这样我就继续跑,直到找到轻松的跑步状态。
当我第一次决定长期写作时,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每日更新目标。 一开始我以为很简单,但是我越来越害怕每天的更新。 到最后,我似乎是为了写而写。 如果写不出来,我就被迫自己写了几段,然后我发现我不但没有让自己更有动力去写,反而越来越感觉自己写不下去了。
后来跟着依依老师的写作营,每五天就构思一篇文章。 从选题、提纲到写作、修改,当一篇完整的文章呈现出来时,我会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成就感。
老师总说一句话:“写作的本质是思考”。 写作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出的机械动作,而是需要通过大脑思维对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做到观点清晰、思想新颖、语言生动形象。 表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对所收集到的信息或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样你笔下描绘的人和事才会精彩、有穿透力。
我突然觉得写作和跑步很相似,尤其是当我整理了一下跑步和写作的想法后。 我发现我不再狭隘地认为跑步只是两腿向前交叉的机械运动。
我们常常把人生比作跑步,什么时候积蓄能量,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冲刺。 跑步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生哲理。
当你通过跑步来思考工作、阅读、写作时,你就不会觉得跑步只是一项简单的运动。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倦怠期”。 即使我们非常喜欢做某件事,偶尔也会有偷懒、逃避的时候。
村上春树也遇到了倦怠,不想跑步。 他曾经采访过日本著名长跑运动员濑古俊彦,也问过他类似的问题:“有像你这样的长跑运动员今天不想跑步吗? 烦人了,你什么时候想回家睡觉?”
濑谷俊彦瞪了他一眼:“问也没用!这种事经常发生!”
跑步和写作一样吗? 无论跑步多么适合我,都有不想跑的时候,无论我多么标榜自己喜欢写作,也有出不来扔笔跑的时候离开。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过“倦怠”的时候。 如果仅仅依靠意志坚持下去,你的身心都会遭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 真正把一件事坚持到底,是发自内心的对一件事的热爱,这样你才能养成对你所爱的事物的良好习惯。
因为爱,坚持就会变得自然。
现在,我还不能说我已经完全爱上了跑步。 毕竟我以前警惕性高,抗拒跑步。 但当我把跑步理解为写作并坚持跑步时,我感觉自己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我也一点一点感受到跑步给我带来的巨大满足感。
像村上春树一样跑步和写作。 如果身体允许,边跑步边理解写作,把跑步和写作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