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发展论文范文7

日期: 2023-07-17 07:00:45|浏览: 438|编号: 2021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休闲农业发展论文范文7

休闲农业发展论文范文第1部分

(一)有利于打造农业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有利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副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有利于带动养殖(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装饰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推动传统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以旅兴农”、“以旅助农” 。

(二)有利于社会财富转移,助推乡村发展。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帮农、城市引领农村”的发展阶段。 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旅游消费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农民就地就业,加快脱贫攻坚。

有利于进一步满足和扩大城镇居民在农村的消费,加快信息、资金、技术等社会资源向农村流动,让农民足不出户通过提供旅游服务增加收入。为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和新农村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四)有利于促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

当前,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日益繁荣,消费需求持续旺盛。 本土化、特色化的休闲农业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为旅游业本身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进而支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有利于乡村特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进一步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农业的旅游观光和文化传承功能,进一步解放农村思想。广大干部群众,推进农村本土化、特色化资源保护利用。

2 梅州市现代休闲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 山地、丘陵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0%以上。 素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称,发展休闲农业基础条件良好。 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自驾游目的地”等多项城市名片,以文化生态为特色的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已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实践。走绿色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2.1 资源条件简析

2.1.1农业旅游资源

近年来,梅州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三农”工作重点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梅州金柚”、“平原慈城”为代表的水果、茶叶、油茶、南药、优质大米、蔬菜、烤烟、畜牧水产等8个特色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 “嘉应茶”的金柚、脐橙、茶叶驰名中外。 它们不仅成为梅州文化生态旅游的热门农产品和旅游商品,还进入欧盟、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近年来,梅州绿色农业快速发展。 有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个。 雁南飞、雁鸣湖等农业旅游景点享誉全国。 现代休闲农业主要以乡村体验、果蔬采摘、农家娱乐为主。 已成为梅州农业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文化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2.1.2 文化旅游资源

梅州是世界客家人的主要集散地和聚居地。 全市97%以上的客家人是客家人。 其语言、饮食、居住、风俗、节日、礼仪、教育等都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客家文化。 享有“世界客家之都”的美誉,被誉为“文化之乡、华侨之乡、民歌之乡、足球之乡”。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梅州“八山一水一田”的地理环境,导致梅州与外界的交往较少,但物镜天城也保存了更多的客家古村落和古民居; 而且,客家诗礼传家、崇文讲教的优良传统,使客家地区人才济济。 可以说,每个村庄都有值得骄傲的历史人物或杰出代表。 为现代休闲农业和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难得而强大的资源背景支撑。

2.1.3 旅游客源市场

梅州国内旅游市场以珠三角地区和韩三角地区为主。 这些地区城市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 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休闲放松的人群需求量大; 梅州入境旅游市场以港澳台地区为主。 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也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他们与梅州在文化习俗和人脉关系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为梅州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 同时,现在的城市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接触大自然较少,动手能力较差。 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培训平台,也将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

2.1.4 内外交通状况

梅州对外交通越来越方便快捷,高速、铁路、航空等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梅州作为粤、闽、赣边境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 梅捷高速、天山高速梅州段自北向南纵贯梅州,连接福建和潮汕地区; 英梅铁路、普梅铁路、山朝街城际轻轨丰顺延长线前期工作启动,杭广铁路梅州段(梅州至杭州)、梅瑞(梅州至瑞金)高铁通过可研; 梅县机场已开通梅州飞往香港、广州、珠海、深圳、台湾等地的航班。 城市内的交通也日趋完善,市区至县(市、区)的一小时交通圈已基本实现。

2.2 发展模式探索

20世纪90年代以来,梅州大力发展以“三高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全市建成规模以上园林或基地1万多个。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文化生态旅游的大力发展,我市现代休闲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一大批休闲农业旅游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2.1 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目前,梅州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农业观光休闲、乡村文化体验和生态休闲度假。 农业观光休闲是指利用农业技术示范、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产品采摘、渔场垂钓、畜牧狩猎等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观光休闲旅游项目; 乡村文化体验是指利用乡村田园风光、客家民俗文化、客家名人资源。 发展民俗文化体验旅游; 生态休闲度假是指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的休闲度假旅游。

2.2.2 存在问题

梅州市休闲农业发展主要存在发展水平低、发展深度不够等问题。 无论是农业旅游休闲,还是民俗文化体验,还停留在较低的观光水平。 不高,特别是对客家文化的挖掘和展示还不够,缺乏高水平的文化体验产品,没有从城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梅州旅游客源流的特点来规划发展布局,并需要改进。

3 梅州市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与对策

3.1 理论问题研究

梅州市现代休闲农业发展必须关注和解决规划发展原则、发展空间布局等基本理论问题。

3.1.1规划发展原则

(一)以农为本。

“三农”是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资源。 在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中,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农业发展、农民效益、乡村进步为出发点,根据梅州市各县资源特点求差异化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利益,更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 梅州休闲农业的规划和发展要对可行性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同时注重客家民俗文化资源的挖掘,从而达到并行发展的目的。和保护。

(三)创新发展原则。

梅州市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目前面临资金短缺、参与者利益冲突明显、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 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发展机制和模式。

3.1.2 发展空间布局

根据梅州现代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和客源市场特点,梅州现代休闲农业发展必须围绕近城镇郊区型、沿线型等主要开发经营模式。重点抓好梅州市区及郊区县(市、区)布局及主要交通干道、主要风景名胜区(点)周边的交通主干线、风景名胜区类型等项目。

(1)近城镇的郊区型。

即围绕梅州市城郊和县城郊区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形成环城(镇)郊的休闲农业旅游带。 这些地方具有交通便利、贴近城市消费群体的特点。 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种植养殖、农业园艺、农业观赏、农业体验,形成“吃农家风味、住农家乐、赏田园、干农活、买农产品”的融合。 ” “环城休闲游憩带之一。在开发类型上,可重点开发农业园区、农场采摘、生态科技观光、渔场等。南口华侨村、澄江镇、西阳镇梅江区城东镇、城北镇可发展为城郊农业观光休闲、民俗文化休闲;平远县可依托脐橙、油茶、南药、水稻等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县城郊区农业旅游和民俗文化休闲;蕉岭县可依托深厚的客家民俗文化,重点发展民俗文化休闲;大埔县可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客家民俗文化,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民俗文化、休闲度假;丰顺县可依托丰富的乡村温泉资源,发展温泉与农业休闲为一体的度假村; 五华县可依托热矿泥特色休闲资源和有机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观光休闲、休闲度假区; 兴宁市可依托合水水库、丰富的客家精神和名人文化资源,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和民俗文化休闲。

(2)沿线交通干线型。

即在游客主要客源地进入梅州的交通要道旁规划布局休闲农业旅游点。 五华县和兴宁市可充分利用靠近G25长深高速的优势,丰顺县可充分利用靠近G78山昆高速的优势,依托自身温泉和客家民俗文化特色资源优势,在交通主干道附近开发集温泉养生、客家民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 梅县区松口镇可充分利用靠近S223的优势,依托自身客家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民俗文化休闲旅游。

(三)景区附近的景区类型。

即围绕主要核心景区规划布局休闲农业旅游点,依托景区的集聚效应获得发展机遇。 可围绕阴那山旅游产业园、五华热矿泥运动产业园、丰顺县乡村温泉产业园、五指山风景旅游产业园四大核心进行规划布局,发展近景区型休闲农业旅游。

3.2 专项航线规划

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不仅要注重休闲农业场地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更要注重休闲农业场地“点”、“线”、“面”的结合。形成特色休闲农业旅游线。 根据梅州市休闲农业资源分布特点以及该市现有交通网络和未来一段时间的规划发展,可规划建设5条特色休闲农业旅游线路。

(一)东部休闲农业旅游线。

以S333、梅大高速公路为轴,开发以大埔县为主的东部休闲农业旅游线,包括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平山梯田旅游区、甜竹生态旅游区、以客家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区。客家民俗文化村、三河坝风景区、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西岩山茶乡旅游度假区等; 同时可游览大埔“南国牡丹”、广东汉剧发源地、广东汉乐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鲤灯舞之乡、五桂农金狮子、花环龙等浓郁的客家风情,发展以客家民俗文化村为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休闲旅游。

(2)东北休闲农业旅游线。

以S223为轴,包括梅县区雁阳镇、松口镇,发展东北休闲农业旅游线,依托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国家5A级旅游度假区雁南飞茶田景区、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雁鸣湖旅游度假区; 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桥西村; 国家4A级风景名胜纪念园以红色旅游和客家民俗文化为基础,发展以农业观光休闲、民俗文化休闲、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综合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3)北休闲农业旅游线。

以G205、G206为轴,辐射蕉岭县、平远县,发展北方休闲农业旅游线。 蕉岭是中国长寿之乡。 拥有广东省自然保护区长滩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邱逢甲故居、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谢晋元将军故居、石寨土楼,一座古老的客家民居。 艺术之乡、广东省中医药文化与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广东脐橙之乡,拥有国家3A级旅游区五子石生态旅游产业园、南台卧佛山文化旅游产业园依托长滩旅游区、乌子石生态旅游产业园,重点发展以客家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中医养生、民俗文化休闲度假区。

(四)西部休闲农业旅游线。

以G205、G25为轴,辐射兴宁市、五华县,发展西部休闲农业线。 兴宁市有部级森林公园、神光山、合水水库风景区、金明湖温泉度假村、萝岗、广东省古村落等; 五华拥有汤湖雷米尼山庄、七木张风景区、一汤风景区、球王李惠堂故居等,依托热矿泥体育产业园,重点发展以温泉养生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村农业观光休闲。

(5)南线。

以S12、G78为轴,开发以丰顺县为主的南方休闲农业旅游线。 丰顺温泉资源丰富,是广东拥有温泉最多的地方。 此外,还有龙井河漂流、龙归瀑布、铜鼓峰、八象山、黄花村等,可依托丰富的乡村温泉资源,开发特色温泉养生保健。 休闲度假村和农业旅游休闲。

3.3 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做好论证、科学谋划。

梅州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必须立足当地特色资源,科学分析研判,提取特色,浓缩精华,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融入客家文化。 不仅要有农业工程咨询、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论证设计,还要邀请民俗文化、农业技术、生态环保、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专家在建设前期充分论证,科学设置增强旅游观光功能。

(二)加强引导和政策支持。

梅州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主体培育和市场参与。 建议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加大对现代休闲农业的信贷投入。 要加大对农民和中小旅游企业的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规模,为现代休闲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和信贷服务; 同时,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出台政策、制定标准,引导支持交通、住宿、餐饮等休闲农业服务项目的发展,让游客来得顺、住得舒、吃得开心,促进休闲农业长远发展。

(三)提高档次,增强服务。

鉴于梅州休闲农业开发项目大多单一,建议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为目标,努力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形象,对农民特别是休闲农业进行引导和教育。开发商和运营商,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和增强服务意识等方面,要尽快打造一支适应现代旅游服务业、满足游客需求的休闲农业从业人员队伍,提高经营管理质量。服务,推进现代休闲农业标准化、规模化。 、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四)加强宣传,招揽客户。

要引导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和个人做好规划包装,特别是加强与旅行社的密切合作,积极引导和支持主要旅游源地休闲农业场所和旅游服务企业广泛开展信息宣传。交流和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线路互联、市场联动、客源互转,加快实现休闲农业发展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五)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发展论文范文第二部分

追根溯源,19世纪上流社会尚未成熟的乡村旅游理念可视为美国休闲农业的萌芽。 当时在上流社会流行的从城市到乡村的旅行有着今天休闲农业的影子,而真正的它的发展是在二战之后才开始的。 美国的休闲农业起源于传统的农业牧场。 其快速发展与度假农场、观光牧场的迅速起步密不可分。 美国第一个休闲牧场于1880年在中西部的北达科他州建立,此后,休闲农业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925年,出于产业发展的目的,美国多地的许多牧场为了与铁路公司等外围合作公司联系,联合成立了早期与休闲农业相关的协会,聚集在一起推动统一推广,吸引游客。 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随后,不少美国东海岸居民将前往怀俄明州、蒙大拿州等西部地区度假。 此后,美国休闲农业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1970年,仅东部地区就有休闲农场500多个。 代表。 多项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公民曾到乡村地区休闲或旅行,其中以休闲为目的的比例已超过90%。 目前,美国人普遍认可的农业旅游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乡村文化遗产旅游,二是乡村自然生态旅游,三是以休闲、体验、教育为目的的农业旅游。 虽然主要类型与其他国家相似,但美国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还体现在美国休闲农业的多种发展形式和多种项目。

1、公民农场互利共赢。 美国公民农场的特点是在农场管理的基础上引入居民社区。 农场与社区单位点对点互帮互助,使农民农业经济效益与城镇居民身心健康挂钩。 它被命名为——CSA(意为“社区支持农业”)是一种通过社区参与带动休闲农业发展的新型城市休闲农业模式。 即让城市郊区农场与城市社区居民建立直接关系,开展互惠互利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强调城乡居民、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推进生态有机农业生产。 这种形式的休闲农业产业于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日本和瑞典,并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美国。 早期的CSA仅限于农民寻找愿意预订其农产品的社区成员,并直接将蔬菜运送到社区居民家中。 居民以低于市场零售价提供安全、新鲜、优质的农产品。 这种CSA伙伴关系在北美迅速发展,极大地加强了城乡居民和农业从业者之间的联系,优化了区域粮食的有效供给。 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如今,美国有超过 2000 个农场正在按照这种模式运营。 随着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民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建设自己的休闲农场或城市农场,让居民可以利用假期亲自参与劳动体验,享受农业休闲娱乐活动、亲友聚会等,使市民农场真正成为人们享受休闲农业的天堂。

2、创意领域的开放创新 平心而论,创意领域的休闲农业创新模式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的。 菲尔兹最早出现在美国,表现形式有很多种。 最著名的创造者是美国堪萨斯州的农民斯坦·赫德(Stan Herd)。 种植方法、巧妙的布置和精心的修剪维护工作,将农田变成了美丽的图画。 1989年,他根据梵高名画《向日葵》创作了一幅“农作物画”——《向日葵》。 另一种著名的创意田野形式是作物迷宫,其灵感很可能来自于欧洲发达国家早期皇家传统形式花园。 通过对作物安排的预先规划,在耕地种植时进行类似的绘画“留白”。 在生长过程中对开放空间进行预留和实时监控,使作物在成熟的形态下自然形成迷宫、树篱等规则形状,最终达到以其新颖的形态吸引游客观光和亲身体验的目的。表达方法。

3、在各国休闲农业发展史上,大多数城市居民出于对田园乡村和自然生态的向往,非常愿意到周边村庄进行休闲农业娱乐、度假活动。 有一种休息日可以进行的“全职”休闲农业劳动方式,即公民帮忙干农活,以换取一定的报酬。 但由于大部分农活过于繁重,工作时间不够灵活,“全职”休闲农业工作方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更灵活的形式出现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农场。 度假者可以支付收割和种植等农业费用。 农民按小时付费,每小时7美元,可以用来扣除消费账单。 农民们也欢迎度假者和他们一起做农家饭菜,一起品尝。 一般这个是不收费的,但游客也会给小费作为餐费的补充。 此外,美国在科技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也让我们不得不提到美国休闲农业的信息化进程。 to the of , since the late 20th , the first the " Plan" and made every to build an , and the of the plan means; at the same time, the the of , a large-scale and - data has been , which has the of . On the other hand, the for the of comes from its . In order to the ratio of , the use of - means such as the of the to in the level of has also built An with the as the main body, 5 major as the main line, and , , and state-level has a , which has the of . 过程。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makes full use of the to the of , which is of the of in the . Most of the of and the of can be well in any small of , which fully shows the of of its . A and farm in New , which fruit, to the farm such as the the of and to - and . Main way. The farm once more than 2,000 a day, and the was 100,000 US , which also shows the of of from the side. All in all, the of in the great to the of the and local and , the to and , and the with . The main are farms and . , it be noted that when the of is in full swing, the US is also at the level, even the and have many rules and and , the US has many . There is still no fixed , which the of and ;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lack of very clear , for some small with , , and lack of , how to and land use a and the of the in the is a long- that them, and the is not as , which will the for the of , the of ' . 衰退。

2. in

to the , which to North , 's also pays to the paths such as and , such as local , , , rural , tours and other rural . in the city, and the of farms is . The high of and the high rate of also make at the great power of . , also great to the of and , and even the in some . is a with a vast and . 's is an part of its . About 5% of come from , which 10% of its gross . The in only for less than 5% of the , so the of in is very high. In the 1930s, due to over- of land and over-use of , the in were , in and . The of the has the alarm for the . Since the 1950s, has on . After of , the area of ​​ for the part of the total land 2000. for more than 70%.

The past have made 's of than any other , and the of has also . most , has and . , 's model first to rely on its , , and and other or , and local folk with the green of " " and being close to . . The has also made a lot of on , full use of the of and , a and , and the stay time of . In , a of laws, , rules and , such as the " for the of in ", also the of the and , the and of . has made good use of local in the of . The of tours and is a and has a point for . The food link is set the tour , and the of the is the of , and other rural tours. 's " Wine Road" and 's "Juice Road" Road" and so on are the . In , also has " ", and plant and bird tours. can not only enjoy the , but also learn about the local human , , and the of and . In order to and its , has no in the of and towns. Black Creek is a folk in the North York of . The farms, , and other in the all the style 1860. , shops, shops, mills, , post , , , etc., . In order to a , the and in the today still the dress style, and the is also on that of the past. When Heixi , will feel the era in the 19th The of the has a of being in world.

of the such as vast land, rich , and , 's for are not to a or a small area, and even the state and can be . is in the heart of , rich in , from small farms to large , in to , can also the and of . Wheat and for 50 of 's grain , but , oats and rye are also . There are more than 120 kinds of in the , which are to all over the world. also has a hog, and dairy . The hog has a and model from , to , and has a to study and the hog . This hog mode has made the hog in is all over the world. In , there are many , and and in for and . can also go to those open and elk farms to taste the green on site. is the of 's grain trade. Many large grain trade are in , , & Sons and large . In , the Wheat , the Grain , and the Grain are also in . Niebo has . 's is also at the level in the world. The of has a high in the of , , and water . The good air and fresh water (58.4 hm2) in also make the here have . who comes to see 's doesn't go away . In to such as and scope, 's also has an and to all and . Ice wine with a of of years in , and it was only to for a few . a short of of , an has been built in the (ery) next to Lake , . In the where ice wine is , can not only watch ice wine and the , but also taste sweet and sour ice wine with .

3. from the of in North

The and rural in North in the 19th . It has not been for a long time but has . It has been since the 1970s and still has a until now. It has high and . It can be as the in the .能取得如此成功,整体发展、合理规划、管理得当、多管齐下等宏观措施是主要原因,而其细节之中也可以小见大,有着较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启示。

1.原生态保护无论美国、加拿大或是其他休闲农业产业开展得较为成功的北美国家,都对自然生态与传统乡村风情的保护尤为重视。美国与加拿大的乡村田园风光一直为游客所称道,其原汁原味的乡村环境、绵延至今的传统风俗以及独有的乡土人文风情是最有魅力的休闲农业观光游览吸引点所在。由此可见,为避免乡村度假区、休闲农场等千篇一律的外观形式与休闲方式,北美乡村休闲农业产业在保护自然环境与原生态乡村设施的基础之上营造出了区别于现代化大城市的独特村落景观,使当地的休闲农业项目对于成为主要客源的城市居民而言充满了新鲜感。值得注意的是,避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保留自然环境资源固然重要,但对原有自然生态条件的庇护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而不求发展,不是力求达到“过分自然”的标准而破坏了原有村落体系中人造景观、人为环境的支撑。显然北美乡村休闲农业在这一方面成功寻找到了平衡点,其自然景观资源与人文历史遗产并重,构建出了较为完整的乡村休闲农业环境体系,形成了自然原生态与村落原生态的和谐统一,使得北美原生态乡村对被休闲农业产业吸引而来的游人们来说,既能满足其亲近自然、追寻原生态环境的初衷,也能兼顾探寻人类文明历史、体验别样人文旅程的学习兴趣与归属感等多重需求。

2.巩固基础农业休闲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旅游业、商业等现代产业结合的新兴产物,始终是以农业农产环境、农产品产出、农活体验等传统农业活动为基础而发展衍生出来的行业,农业对于休闲农业这一分支产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美国与加拿大无疑都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农业产业较为领先的国家,其广袤的土地以及保护良好的优越自然环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实现了高度信息化、现代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线保证了农业产出规模,发达的农业宣传销售网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较为完善的监管系统也为其顺利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才能在满足国内农业需求的基本前提下进一步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所以要发展休闲农业,基础农业的发展与巩固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3.优化资源配置实际上,休闲农业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调整结构、优化分配的发展进步模式,因而对资源利用的妥善与否就成为了衡量休闲农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美国与加拿大来说,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环境资源、历史人文资源、传统农业资源以及当地居民资源就是实行乡村休闲农业转型的关键所在,而大部分成功案例正是合理组合调配了原有资源,并在此基础之上积极开发新的可用休闲农业资源或是改善资源的利用方式,才使得原先以传统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村落在休闲农业转型进程之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美国和加拿大虽然历史远比不上中国悠久,资源也并不丰富,但都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致力于对已有的乡村历史文化景观遗产进行了保护与再利用,加拿大更是通过多样化的古镇、古村落保护开发工作使有限的资源起到了积极弘扬当地传统文化的极大作用,并进一步以此形成地方甚至国家范围内的休闲农业文化形象,给本土与国外游客们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加拿大在部分地方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能够果断地扩大资源利用范围,甚至进行至州省范围而进行大规模整体动员,以大范围、多个地方统合的休闲农业资源进行统一的优化配置利用,形成集群效应,达成大型休闲农业目的地建设的目标,从而带来更大的收益。此外,在资源整合使用过程中,北美休闲农业项目常采用的“优势互补”措施也十分值得学习。尽管北美休闲农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各式各样的区域项目层出不穷,核心产业、主要卖点等的重复不可避免,美国、加拿大政府仍然想通过种种手段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而开发利用多个优势资源点以形成休闲农业各优势项目间的强强联合,从而增加地方休闲农业产业的竞争优势就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例如,在以原生态为主要吸引力的田园乡村增加多项观光旅游服务设施,开发富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休闲体验项目,或是建立地方色彩浓郁的休闲农业产品系统,甚至多项并举,以不同的竞争优势互相补足以形成较为完善的休闲农业服务产业链,最终达到优化地方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4.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是使休闲农业产业常葆青春的重要措施之一。上文提及的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最初出现于日本、瑞典而并非北美国家,却在引入美国之后迅速得到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了美国休闲农业的招牌模式之一,不得不承认这与美国对于CSA模式的本土化探索与形式创新工作是息息相关的。从最开始简单的农产品定向供给到市民农园以及之后发展成熟的休闲农业社区,美国政府、休闲农业行业协会以及参与其中的居民与农民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步方式,创造了种种新颖而独特的合作方式、体验形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实施要素,为休闲农业CSA模式的发展成熟与广为传播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5.完善监管制度在着眼于巨大成就的同时,北美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也同样值得人们研究吸纳。加拿大基础农业对于土地过分利用导致的农业资源危机,美国休闲农业管理过程中统一标准的不明确、鼓励措施的缺乏、经济收益与体验质量的平衡,以及两国都出现的同质化恶性竞争等问题都说明了一套完备的监管制度对于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管理制度上,美国与加拿大政府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采取了放权的管理方式,在保证地方休闲农业发展自由度与多样性的同时也面临着管理上各自为政、难以统一的老大难问题,其优势在于当地政府对休闲农业产业的开发能有较符合本地条件的详细规划以充分利用好本地资源,劣势则是个体单位较多而管理繁杂。在立法方面,美国与加拿大休闲农业方面的法律程序与规定较为完备,甚至各级政府、不同地方都有相关法律条款,对休闲农业的开展、经营等各个方面都有约束作用,为其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

休闲农业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1.1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近年来,洛阳市围绕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要在确保粮食单产稳中有升的基础上,坚持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因势利导,破解洛阳“三农”发展难题,做到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并围绕都市农业区位、技术、资源、景观、经营等特点,又连续出台了鼓励扶持蔬菜发展、环市区花卉苗木产业带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建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

1.2夯实都市农业的产业基础

1.2.1稳步推进蔬菜基地建设。自2008年起,为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对蔬菜生产的需求,洛阳市政府对蔬菜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08和2009年,市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2010年投入1000万元,2011年投入2000万元,2012和2013年,分别投入15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的提高,带动了社会资金投入,促进了我市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由2008年前的不足4.67万hm2,增加到目前的近6.67万hm2,全年蔬菜总产量270余万t。

1.2.2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洛阳以牡丹种植为带动,近年来加大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力度。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环市区花卉苗木产业基地总面积2.83万hm2,其中花卉苗木面积达到2万hm2(牡丹面积、其它花卉苗木1.2万hm2)。

1.2.3持续提升畜牧生产能力。2011年以来,洛阳市加大对畜牧产业的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列出800万元,对新建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规模场)每个奖补20万元,对特色规模养禽饲养量1万只以上的养禽场奖励1万元、年销售特色家禽20万只以上或特色禽蛋2万斤的合作社奖励3万元、年加工量200万只以上的加工企业奖励20万元,加快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截止目前,全市奶牛存栏13万头、全省第一;肉牛、肉羊、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95.5万头、127.5万只、435.5万头、4490万只,全市肉蛋奶总产稳定在90万t。

1.2.4加快发展水果产业。近年来,洛阳市在财政、融资、用地、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凡是在规划范围内建设林果基地的,市财政给予每年300元/667m2补助,原则上连续补贴2年,大力发展以苹果、葡萄、樱桃等为主的时令水果。截止目前,全市水果总面积达到4.38万hm2,总产量达到7.1亿kg,总产值15.5亿元,已建标准化水果生产园区26个。采摘水果、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已成为休闲农业的主要内容。

1.2.5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洛阳市从2011年开始实施农业产业化“4332”工程(扶持培育4个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园、30个万亩示范基地、30家重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10个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农产品加工业迅速扩张。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580家,农产品的加工率发展到37.6%。

1.2.6强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结合洛阳农业资源优势和都市农业发展实际,争取一批农产品获得省和国家著名商标,争创一批省级和部级名牌产品。截止目前,全市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总数71家,面积7.6万hm2,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共有104个。

1.3推动休闲农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洛阳市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通过开放招商,把现代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业休闲观光紧密结合,不断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厚的回馈条件,吸引大批社会资本投资农业。

1.4提升都市农业整体水平

洛阳市近几年围绕都市休闲农业项目所在地和景区抓整治,建立健全了周巡查暗访、月讲评排序、季考核点评、年考核验收等制度,每月在媒体公开考评结果,对落后的单位实施重点管理。同时,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改善空气质量。通过近几年的持续努力,洛阳市农村环境整洁了、景观更美了、大气更清新了、天空也更蓝了。良好的环境与不断完善的都市农业项目为广大城乡居民度假休闲提供了优美、合适的环境。

2存在问题及思考

洛阳市在推动“三篇文章”一起做、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规划建设水平不高、无序竞争、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低、功能欠缺等问题。由于受政策上的制约,尤其是在配套设施的土地使用、项目贷款融资等方面的难度较大,从而导致部分都市农业项目规模较小、建设标准低、资源浪费。发展都市农业是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需要省委、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目前,我省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没有出台相关的现代都市农业的奖励和补贴办法。各地在探索中对具有特色的、突出发展的给予了一定的奖补,但数量少、范围小,其鼓励和引导作用十分有限。为此,建议:

2.1制定都市农业发展规划

从政府层面上,要顶层设计,统筹安排,科学谋划,出台政策,明确思路、发展方向和保障措施等。

2.2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休闲农业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1.现存的农业休闲项目档次低。当前休闲农业发展多为小规模的餐饮、农家乐及采摘园等形式,大多数观光休闲农业区设施简陋、内容简单,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针对消费者的品牌知名度,更没有形成所谓的“口碑”传播。休闲农业区内缺乏具有较高档次、良好生活品味的设施建设。

2.大部分休闲园区的从业人员缺少培训,素质偏低。休闲农业区内的经营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的当地村民,对从事休闲农业缺乏经历及经验。休闲农业区内的从业人员没有较高的学历,基本素质偏低,而且从业主体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经过简单培训便进行从业,专业化程度不高。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有一些京郊区县在休闲农业发展上,政府的调控力度不足,没有对当地的休闲农业发展进行明确定位,没有对产业布局、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划分。扶持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没有针对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用地、资金贷款等相关方面的优惠政策。政府方面未能为休闲农业的宣传提出行而有效的措施,导致休闲农业在社会上影响力不足。

二、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1.科学合理的规划北京郊区休闲农业产业布局。当地政府应当加强针对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规划意识,努力做到将休闲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完美衔接,根据当地的气候、地貌以及基础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休闲农业区,对空间布局、交通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努力做到一、三产业联动发展。

2.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休闲农业区在经营中还须坚持“以农为本”,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有特色的休闲体验项目,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品牌,争取在该产业中树立自身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甚至忠诚度,更好地为广大游客提供休闲农业产品、知识和服务。例如天津塘沽北塘镇推出了一款“做一天渔民”的休闲体验活动,用自身特色树立品牌形象,吸引了大量游客,实现了其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经营内容上开拓思路,因地制宜弘扬自身特色,打造自身品牌效应是发展休闲农业产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3.休闲农业发展经济效益应当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重。在大踏步发展、促进休闲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并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共同发展。本地休闲农业发展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方向一致,尊重当地居民意志,尊重当地传统文化,增强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休闲农业产业与自然文化、历史文化共同和谐发展。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力度,优化休闲农业产业区内的环境,促进休闲农业与旅游业完美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休闲农业区的内外道路修缮、完善周边环境,解决“进山难”、“难出山”、村庄道路差等问题,解决好道路问题就会增加游客数量、游览次数。同时加强区域内的设施建设,改善住宿、餐饮、卫生等接待条件,根据中、高档次标准提升当地的接待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的档次,全面提升当地服务业水准。

休闲农业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重庆铜梁县城市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闲暇时间逐渐增多,更多的人开始追求回归自然的有质量的旅游休闲方式。铜梁县土桥镇生态湿地荷花园休闲农业旅游正是由此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有利于城乡之间由传统的相互排斥、对立关系转变为融合、互补的关系。因此,休闲农业旅游正在逐步成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铜梁县土桥镇生态湿地荷花园休闲农业的产品不同于传统的农产品,它是一项结合土地、文化、旅游与服务的产品,其他产品无法替代。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就能够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范围,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最终提高农民收入。

(三)当地区位、产业、政策优势协同并进的重要体现

铜梁县土桥镇生态湿地荷花园位于铜梁县土桥镇“万亩莲藕基地”内,距离县城10km,距离主城60km,主城驱车1h即可到达;2015年,重庆外环高速公路(三环)将建成通车,届时游客可以直接经由三环高速路直抵荷花园。荷花园以土桥镇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南城街道、太平镇、侣俸镇以及大足的国梁镇、雍溪镇等地,形成大规模荷花莲藕产业基地。铜梁县委、县政府于201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按照“一城三区五朵花”的布局,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荷花园作为“五朵花”之一,被政府列为重点发展对象。

二、铜梁县生态湿地荷花园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规划设计不周,基础设施滞后

1.停车场位置选择不合理。

目前,荷花园仅在距离接待中心1000m外建有一处临时停车场,且停车场位置隐蔽,周边没有引导标识,游客很难发现。由于找不到停车场,很多驾车前来观赏荷花的游客只能将车辆停靠在荷花园路边,而该条道路设计仅为两车道,游客车辆占用道路停放后严重影响附近交通秩序。

2.园内步道均未设置栏杆、警戒线,易引发人身安全事故。

旅游景区的安全问题应该被管理者当做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多次的观察,发现万亩荷花园内水塘遍布,人行步道蜿蜒其间,却均未设置防护栏杆或拉隔离带,虽不是深水塘,但对于很多前来玩耍的儿童来说,稍不留神便有可能跌入水塘酿成安全事故。

3.园内卫生设施缺乏,游客产生的垃圾易污染园内环境。

优美的环境是一个成熟精品景区的标志之一,作为铜梁县重点打造的旅游精品景区,荷花园内目前没有设置任何垃圾回收装置,纵览全园竟无一处垃圾箱或垃圾房,游客将果皮纸屑等垃圾随意置于园内;同时,除临时接待中心内有一简易公共厕所外,再无其他公共厕所,游客很难找到该处,给园区内环境卫生问题埋下了隐患。

4.餐饮、休息场所配套滞后。

目前荷花园内可供游客休息的区域仅有几座凉亭,在高峰时段很难满足绝大部分游客的休息需求,游客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必然影响其心情及对整个园区的印象;同时,园区内也缺少必要的餐饮区域,游客只能在附近村庄的小卖部简单就餐。

5.观赏荷花品种相对单一。

荷花园虽号称园内有观赏性荷花百余种之多,但是根据实地考察发现,园内实际种植的荷花种类仅有一二十种,难以满足高峰时段游客的观赏需求。

6.引导标识缺失。

荷花园三面环山,进入荷花园要翻越数公里的山路,但是沿途并没有设置醒目的引导牌供游客辨识方向,没有到过荷花园的游客可能会因为迷路耽误游览时间。

(二)有效监管不够,施工进展缓慢

荷花园从开工建设至今已经两年多时间,但主体景区部分和接待中心仍在建设之中,建设施工进度明显偏慢,而且存在建了又拆的重复建设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短时间内还很难形成有效的接待能力。由于园区开发者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就匆忙上马,建设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导致粗制滥造现象普遍存在。例如接待中心先建后拆再建,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耽误工期,影响施工进度,还有多处已建桥梁受河水冲击后出现垮塌。村一级领导和合作社成员未能充分发挥参与监督的职责,施工过程基本是建一步看一步,没有形成责任问责机制,对于部分工程何时开工建设,何时完工验收没有专人负责,这也是导致工程进度缓慢的直接原因。

(三)日常维护不力,有利资源被闲置

政府花大力气打造荷花园景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来刺激当地相关产业协同的发展,进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但是,目前荷花园景区通过休闲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几乎为零,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却无法形成有效的产出。整个荷花园每天至少需要数十名工人进行除草、荷花栽种、荷花移植等日常维护工作。园内目前栽种的荷花品种主要仍是观赏性荷花,调查期间发现由于日常维护不到位,导致池内荷花大面积枯萎死亡,这些荷花还没有发挥作用便已失去观赏价值。作为当地未来经济的重要支柱项目,荷花园目前仍处于完全开放状态,任由游客观赏,完全免费。游客是休闲农业收入来源的可靠保证,放弃对游客的限制,无异于赔本赚吆喝,得不偿失。造成以上问题的关键还是经营者没有组织更多人力,实施有效的营销管理。这使大量原本应该创造经济价值的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既加大了前期投入也浪费了时间。

三、铜梁县生态湿地荷花园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一)全面规划,完善基础设施

1.合理建设停车场。

荷花园内目前有一处小学旧址,该学校已经被建设方购入并设置为临时接待中心和办公地点,旧址楼前有一片1000多平米的空地,建议将空地进行改造,去除杂草,重新划线,设置为临时停车场,保守估计该片空地至少能够容纳20~30辆车的日常停车需求,基本能满足非高峰时期游客停车难的问题。

同时,在空地入口和入园沿途设置停车场指示牌,引导游客车辆进入停车场,避免车辆停放在路边阻碍园区交通。

2.园内主干步道加装栏杆或设置警戒线。

目前园内游客观赏荷花地点主要集中于园区入口的一公里区域内,且经常有儿童穿梭其间,在游客集中区域加装护栏,在非集中区域设置警戒线能够对游客的人身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3.增设卫生设施。

在步道两侧每隔100m设置一个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或简易垃圾桶,在园区固定位置设置大型垃圾房,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同时聘请专职保洁人员维护园区内环境卫生。将现有学校旧址内厕所进行改造,并在园区入口及公厕附近安装指示牌,引导游客,改善游客用厕条件。

4.加紧建设游客接待中心。

还要对现有临时接待中心(即小学旧址)进行整修改造,在满足游客休息、餐饮需求的同时为园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5.增加不同种类荷花的种植。

增加层次感,避免游客审美疲劳。

6.在入口及沿途设置路标、指示牌。

引导游客及车辆,节约游客时间,增加游客数量。

(二)强化监管,加快施工进度

1.合理的施工进度。

制订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进度计划,避免人工、材料、设备的闲置浪费,灵活运用资金,统筹安排工程中的各项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