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中学生猝死,是否与跑步、戴口罩有关?

日期: 2023-07-24 17:00:32|浏览: 411|编号: 2075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三名中学生猝死,是否与跑步、戴口罩有关?

点击右上方字体“关注”,立即免费阅读、获取“运城新观察”最新资讯。

近日,三名中学生跑步时猝死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4月14日,浙江一名三年级学生在体育课1500米长跑中晕倒,经抢救无效身亡; 4月24日,河南一名大三学生返校后在体育课上发生意外。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三个年轻的生命就离开了。 这三起猝死事件除了发生在学校外,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跑步时都戴着口罩。

一时间,“跑步戴口罩会导致死亡”的言论不断被放大。 跑步戴口罩会导致猝死吗? 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医生朱林生表示,事实告诉我们,必须冷静、客观地分析意外事故背后的原因,以减少和避免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

戴着口罩的跑步者是朱博士

问题一:猝死与戴口罩跑步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朱林生认为,自身心脏等基础疾病、疫情期间长期缺乏运动、跑步前热身不足等都可能是猝死的潜在原因。 学生猝死与戴口罩跑步是否存在明确因果关系,目前尚无定论。

这个问题在疫情初期和高峰期可能并不突出,因为大家很少出去活动,更不用说跑步健身了。 不过,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返校复课,公园、路边的跑步者也逐渐越来越多。 有些人跑步时戴着口罩,甚至戴着多层口罩。

朱林生强调:首先要明确的是,在保证环境安全的情况下,跑步时最好不要戴口罩,因为口罩会影响呼吸和摄氧量,尤其是剧烈活动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朱林生是一位马拉松运动员。 “我知道戴着口罩跑步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经历。” 跑步一段时间后,人体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气,加快呼吸频率。 戴口罩就像有人用手捂住跑步者的鼻子,导致呼吸困难。

近日,网上也有医学专家表示,“建议大家不要佩戴口罩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造成缺氧。如果孩子需要体育锻炼,建议在室外通风的地方进行,并尽量选择能够保持一定距离的运动项目。”

清晨,跑步者戴着口罩在天坛公园跑步锻炼

问题二:疫情期间如何正确、安全地跑步锻炼,保持健康?

(1)在家跑步:可以在自己的跑步机上跑步,也可以在客厅里绕圈跑。 这样的环境可以有效减少其他人员在不戴口罩的情况下的接触。

(2)户外跑步:选择人少的公园或室外场地,避开人群,保证周围没有其他人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跑步,但最好在口袋里携带备用口罩。

(3)学校体育课跑步: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或校医应详细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心脏病、基础呼吸系统疾病的学生应避免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

学校可以错开各班的体育课时间。 教师应开展形式多样、身体接触较少的户外体育活动,以分散学生上课。

在学校操场跑步时,应主动与同学保持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您不需要戴口罩。 如果有些学生和家长还是担心,要求戴口罩,那么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佩戴口罩运动时,最好不要选择密闭性好的N95口罩。 因为N95口罩的密闭性非常好,所以会导致呼吸不顺畅。 呼出的气体会残留在口腔和口鼻形成的空间内。 反复吸入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其次,要降低运动强度,避免和减少猝死等意外事故。

朱林生表示,跑步本来是为了健康,为了有更好的身体来应对病毒的威胁。 但冒着缺氧甚至猝死的风险奔跑却得不偿失。 希望大家科学理性跑步,等疫情彻底结束后,毫无顾忌地快乐跑步!

全国所有县市降至低风险

为什么到处都要刷“绿码”?

5月7日起,全国所有县市调整为低风险。 国家风险低,但到处走动都要靠“绿码”。 上班实行“绿码”、开会实行“绿码”、就餐实行“绿码”、探亲实行“绿码”。 有市民嘀咕,这还有必要吗? 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低风险并不意味着全部没有风险,全国低风险也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没有风险。

从总体形势看,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但境外疫情蔓延形势依然严峻。 4月30日,北京市调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 响应级别调整后,我市继续坚持从严管理重点人群。

例如:所有入境人员仍需继续实施14天集中观察并接受核酸检测。 集中观察期满后,延长至7天居家健康观察。 这些人员要完成隔离观察,才有“绿码”。 再举个例子,出院患者还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而在医学观察期间,不会拿到“绿码”。 “简单来说,在国家低风险状态下,仍然存在非‘绿码’人员。”

其次,从全国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全国低风险并不意味着一直低风险。 各县的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状态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现在的低风险并不意味着一直都是低风险。 所以,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刷“绿码”的机制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卫生部门在做好患者救治和康复管理的同时,要实施常态化防控,防止疫情反弹。 这也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和支持。 因此,国家风险较低,“绿码”将继续使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