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唐仁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全流程转型
中新经纬12月15日电 1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发表题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文章》载于《人民日报》。 建设农业强国,要推动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突破农业技术装备各领域,改造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农业社会服务全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农业对外合作全面发展。
唐仁健在文章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是农业发展进程的加快。 不仅体现了农业发展数量和质量的突破,也展现了后来者的非常规优势和追赶之势。 。
唐仁健表示,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将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 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以科技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设施装备升级为重点,推动农业发展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注重质量转变、效率和竞争力,从依赖传统要素转向注重技术创新和创新。 提高劳动力素质,从产业链相对单一向集聚一体化发展转变,加快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
一是推动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 要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加强建设,严格管护,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提高。 严格保护耕地数量。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补足永久基本农田,足额划地、建档登记、严格考核、终身问责确保实名实名。 规范耕地占用与补偿平衡,建立以产能为主的补充耕地核算机制。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逐步将永久性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现人均高标准农田一亩、人均粮食占有量600公斤,使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更加坚实。 加强中低产田改造,综合利用盐碱地,实施国家黑土保护工程,提高耕地地力水平。 加强耕地利用管理和控制。 严格执行耕地利用优先顺序,建立健全耕地用途管制法律、政策和技术体系,构建耕地种植用途管制“一张图”,确保耕地资源合理利用。主要用于生产粮食、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和饲草饲料。 永久性基本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二是推动农业技术装备各领域突破。
以农业科技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突破,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科技从跟随、运行走向引领,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 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科技创新。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建设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一批航母型种业领跑者,实现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种源自主可控。 加强农业战略科技能力建设,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基因编辑、生物工厂、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突破。 构建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推动先进农业机械的研制和应用。 实施农业机械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强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协同研究,打造推广一批大型大马力机械、适合丘陵山区的小型机械、高产机械。 ——高效智能农机,整体提高种植、养殖、农牧渔业等各环节机械化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加快发展现代寒旱农业和戈壁生态农业,探索发展植物工厂、垂直农场和立体养殖,建设海洋牧场,促进空间立体利用,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花园、智慧农场。
三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全流程转型。
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相结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 加强退化耕地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护农业生物资源,降低农业资源利用强度。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畜禽粪便、秸秆、废农膜等资源化利用,净化产区环境。 保护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长江十年休渔,推进长江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河流经济带和黄河流域。 构建农业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深入推进农业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高农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四是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培育服务主体。 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重点,引导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推动农民合作社兴办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农民合作社跟随的农业产业和家庭农场,以及大量小农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为小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创新服务方式。 培育专业农业社会服务组织,支持农业服务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流程托管服务,开展耕种、托管、征收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降本增效、提质增效。
五是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
以拓展农业多元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为方向,融合农业、文化、旅游,连接生产、加工、营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地区。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立足乡村独特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发展具有鲜明地域、民族、地方特色的产品产业,发掘传统工艺,培养乡村工匠,打造“土名”乡村特色品牌。 加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引导企业产地建设原料基地,布局加工能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 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健全农民与农民挂钩机制,把产业增值效益和就业岗位更多留在农村和农民。 搞好乡村休闲旅游。 依托乡村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医疗卫生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康养、科研、旅游等休闲农业新业态。寄宿家庭的医疗保健。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推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推动生产镇、生产村一体化,形成“一县一业、一特产”一镇一品一村”的发展格局。
六是推动农业对外合作全面发展。
坚持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合作共赢,加快构建新型农业对外合作关系,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 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 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新发展农业服务贸易。 培育国际大粮商和跨国农业企业集团,推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协同布局。 深化对外农业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多双边农业合作,稳步提高农业对外贸易和投资水平。 聚焦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等领域,加强全球农业科技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和农业治理,共同制定国际标准和规则,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影响力。 (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