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论文:中国男子百米赛为何能跻身世界前列?

日期: 2023-08-09 16:02:22|浏览: 381|编号: 2189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苏炳添论文:中国男子百米赛为何能跻身世界前列?

▍2010年以来中国男子100米短跑发展回顾

自1932年6月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男子100米短跑以来,中国100米运动员开始融入世界100米比赛。 近百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风风雨雨。 10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男子100米短跑通过多项举措开启了新征程。

2010年,劳易在广州亚运会上以10.24秒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短跑冠军。 10.16秒的成绩打破了全国纪录; 2013年,张培萌以10.04秒和10.00秒的成绩两次打破全国纪录; 2015年,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以9.99秒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这是亚洲本土运动员首次突破10秒; 此后,谢震业和苏炳添分别以9.97秒和9.91秒的成绩刷新了全国纪录。 冲刺赛最好成绩;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苏炳添以9.92秒的成绩获得亚运会男子100米短跑金牌。

在男子100米短跑成绩快速提升的同时,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也取得了巨大突破。 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国队以37.99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夺得冠军; 北京田径世锦赛,他以38.01秒的成绩获得亚军;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他以37.90秒的成绩获得第四名; 2017年世锦赛,他以38.34秒的成绩获得第四名。

梳理近年来中国男子短跑取得的成绩,特别是中国男子100米短跑的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高质量发展特征,表现在成绩的不断提升和最好成绩的含金量很高。 。 图1显示,2010年至2018年,我国男子100m短跑最好成绩从10.21秒提升至9.91秒,呈现九年上升趋势。 目前,中国男子100米短跑国家纪录为笔者于2018年创造的9.91秒(表1)。 比特,这是中国乃至亚洲的一亿进步。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苏炳添以9.92秒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冠军,打破了亚运会纪录。 由此,我国男子100米短跑开始跻身世界前列。

▍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跻身世界前列的原因

新时代以来,中国男子100米短跑的优异成绩颠覆了“身体状况不适应”的传统认知。 笔者在深入100米短跑实践的基础上,从运动员的角度提出了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男子100米短跑跻身世界前列的6个原因。

3.1践行科学训练理念

所谓科学的训练观,是指符合专项竞技能力发展规律、人体生理机能状态变化规律和运动员个体特点的训练观。 美国被公认为世界上科学训练水平最高的国家。 笔者的现任教练兰迪、谢震业以及魏永利的现任教练拉纳都是来自美国的著名教练。 兰迪和拉纳都是典型的“科研教练”。 他们的总体训练思路是:以“冠军模式”为指导,通过高科技仪器设备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恢复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监测。 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找到差距,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从而弥补短板,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苏炳添在半决赛中以9.83秒的成绩打破了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短跑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进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并最终获得第六名。决赛以9.98的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以笔者本人为例,2017年11月刚开始与兰迪教练合作时,兰迪教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考“冠军赛”对笔者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状况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分析。模型”。 然后针对笔者的身体素质(腘绳肌力量和踝关节力量不足,主动落地和发力速度慢)和技术(起始姿势不合理,前7步步长过小,抓地技术不合理,以及呼吸和速度节奏)问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经过一年多的针对性训练,作者在上述技术参数和体能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进步,这是作者突破的关键(表1)。 在日常训练中,兰迪教练会以训练前评估结果和运动员主观感觉调查结果为基础,确定运动员当天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协调性以及技术训练负荷测量,从而保证运动员在避免受伤的情况下,在过度训练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训练效益。 在专项素质训练过程中,Randy还将通过各种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监测(图2),确保训练负荷测量和运动技术的优化。

3.2 打造良性团队竞争模式

近年来,许多科学有效的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男子100米短跑运动的发展。 同一时期涌现出苏炳添、张培萌、谢震业、莫又雪等高水平运动员。 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根据男子短跑的实际情况,采取“大队伍、好比赛”的管理模式,充分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活力,提高训练水平。 例如,在男子100米短跑比赛中,大批成绩相似的优秀运动员集体集中训练,极大地激发了个体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主观内在要求。 国内外比赛检验训练成果,选拔运动员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

图3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男子100米短跑前三名最好成绩呈上升趋势,2018年前两名成绩均在10秒以内。 由于一大批优秀百米短跑运动员的集中涌现,良性的团体竞赛模式在提高运动员成绩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百米短跑运动员发展的结构性措施。

3.3 实施“单项项目接力推进”策略

2010年,以广州亚运会为契机,中国短跑队组建了永久性的短跑国家队。 主要目标是通过全队的强化训练,推动4×100米接力赛取得好成绩。 ”战略的实施。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明确了“接力推进个人项目”的战略,其目的是在推动4×100米接力向个人项目发展的同时,促进个人项目成绩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成果。

表2显示,自“接力促单项”战略实施以来,中国男子接力队年度最好成绩稳定在39秒以内,排名世界第四; 中国运动员年度最好成绩稳定在10.25秒以内。 2018年,苏炳添以9.91秒顺风0.2m/s的成绩追平了亚洲纪录。 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他以9.92秒的成绩获得冠军,打破了亚运会纪录。 世界级的个人100米冲刺成绩充分体现了“接力推动个人赛事”策略的适用性。

“接力促单项”策略可能发挥巨大作用的原因是:1)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短跑项目(4×100m接力、100m、200m)受到各方关注。各方支持力度加大,这是对中国发展的巨大贡献。 为男子100米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为保证4×100米接力赛取得优异成绩,一般需要配备4至6名运动员组成接力队,这使得我国短跑运动员获得高分的同时,运动员的高频参与度也随之提高。高水平国际比赛接力队使运动员获得高质量的比赛训练,大大提高比赛体验,也为运动员带来了参加个人单项比赛的机会; 3)从训练方式和方法来看,接力训练比个人训练方法更加灵活,运动员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3.4 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

自2010年起,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对短跑赛事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以加强短跑赛事与世界的交流和融合。 “走出去”主要包括训练和比赛两个方面。 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积极拓展和利用田径强国的训练资源,选派国内优秀运动员到国外训练营,通过更先进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提高比赛水平,例如笔者之后2015年底赴美国佛罗里达州冬训3个月,2016年2月纽约斯塔顿岛邀请赛60m比赛中以6.53秒成绩第九次突破6.60秒,随后在3月份的室内世锦赛60m比赛中突破6.60秒,以6.54秒获得第五名; 在外出比赛方面,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自2005年起就尝试选派具有一定水平、有可能进入比赛决赛的运动员外出参加国际比赛,锻炼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积累比赛经验。

“请进来”主要包括聘请国际优秀高水平外籍教练员及其团队来华传授经验、带队训练,不断加强先进训练理念和方法的学习和融合。 同时,加大科研支撑和训练设备引进力度,通过智力资本、先进训练理念和经验、硬件装备的引进,帮助提升短跑赛事成绩。

3.5 建立完善的培训支撑体系

高水平竞技体育不仅是运动员天赋、教练员水平的竞争,更是训练保障体系的竞争。 近年来,中国田径协会逐步完善了短跑训练保障体系,建立了以主教练为主,包括助理教练、科研人员、体能训练师、物理治疗师、按摩师、心理咨询师等在内的复合型训练团队。和营养师。 ,为复合型队伍配备了先进的训练、科研、理疗、康复仪器设备; 其次,除了北京的训练基地外,为了避免季节和气候变化对训练的影响,提高运动员适应国外比赛环境的能力,中国田径协会还在南京建立了多个短跑训练基地、深圳、昆明、(IMG学院)、洛斯等。上述训练基地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配套设施齐全,满足了运动员适应不同气候变化和不同比赛环境的需要。 此外,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期间的住宿、交通、饮食、营养、康复、医疗等均由专人管理和协调,所有费用均由国家承担,保证了运动员能够专心训练。 在保障运动员出国参加比赛方面,除了常规装备外,还根据运动员的实际需要临时聘请康复专家,为运动员提供保障。

3.6注重提高运动员素质

冲刺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运动成绩的提高不仅取决于田径协会的策略、运动员的天赋、教练员的水平、训练的保障体系,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自身的素质。

1、文化素养。 近年来,通过运动队与高校共建,运动员获得了到高校深造的机会。 虽然系统学习受到训练和比赛的影响,但与过去的短跑运动员相比,新时代中国短跑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中心每年为运动员举办多期英语培训班。 笔者、谢震业、韦永利等运动员均已参加训练多年。 基础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加快和加深运动员对训练的认识,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训练效果会事半功倍。 外语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国运动员与国外教练员、运动员的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适应国外的高水平训练。水平竞争环境。 能力,反过来又有助于取得优异的成绩。 以苏炳添为例,“压脚踝”和“摆臂技术”的优化调整是通过在训练比赛中不断学习和总结而逐渐形成的。

2、专业性。 近年来,中国田径协会加强了运动员职业化培养。 一是每年定期组织运动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运动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树立远大目标,目标带动行动; 二是通过外教对运动员进行言传身教,培养运动员的职业素养,让运动员知道如何合理饮食、如何规律睡眠、如何有效恢复、如何应对社交活动等。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保证将训练效果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运动表现。 客观地说,饮食、睡眠、恢复、社交活动等方面的自律是笔者取得一定成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男子100米短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4.1 以改革创新的态度坚持现有成功经验

近年来中国男子100米短跑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几代田径人的共同努力。 本研究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态度坚持已有的成功经验,确保中国男子短跑赛事高质量发展。 比如,进一步完善“接力促单项”策略,在接力队建设过程中不断引进年轻运动员,使之成为年轻运动员快速成才的通道。

在“走出去,请进来”中,我们将不断完善教练团队、科研团队、管理团队的合作交流机制,提升中国短跑训练水平和管理模式。 除高水平教练员外,还可以派出基层教练员和中小学教师到田径强国进行培训,深入学习和训练计划制定、技战术设计与运用、后备人才选拔机制等.、结合中国田径教练员学院建设,为夯实我国短跑项目基础,持续培养基层教练员的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执教水平。

4.2注重年轻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

青少年是我国短跑项目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针对目前我国短跑成绩的现状,应通过多种方式扩大青少年参加短跑训练的数量,不断创新训练方式,提高成功率,包括以下措施:1)寻求政策支持教育部、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角度; 2)充分利用明星运动员的示范效应,吸引青少年了解和参与田径训练,提高他们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3)通过与学校、体校、俱乐部等的密切合作,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培养和进入高等教育搭建畅通的发展通道。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后备人才储备不仅影响我国田径项目的高质量发展,而且由于田径运动的特殊性,还可能为我国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3 为“老”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提供平台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部分“高龄”运动员存在提前退役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运动员身体状况的变化、训练方法的科学化、伤病恢复水平的提高,我国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不断延长,出现了“高龄化”的现象创造个人最好成绩,比如作者在29岁的时候,仍然跑出了9.91秒的世界级成绩。 然而,大量运动员选择在26岁退役,错过了进一步提高成绩的可能性。 这些运动员大多经过国家长期训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严重的人才浪费。 这需要引起运动员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是让“高龄”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生涯保持信心,相信通过科学的训练和保证,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其次,有关部门需要为“老年”运动员提供激励、保障,比如为他们提供参加国内外比赛的机会,激发运动员的潜力。

4.4加强退役运动员保护

退役是所有运动员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各部门正在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有不同的政策来保障运动员退役后的工作生活。 这里,需要对一种特殊情况进行具体说明。 除了因伤退役外,田径运动员退役时的身体状况普遍比其他运动员要好,运动能力依然突出。 训练提供了可能性,比如张培萌在100米短跑退役后选择了钢架有舵雪橇继续自己的运动生涯。

▍中国男子100米短跑发展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启示

5.1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需要竞技体育自信

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绩的突破对于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新时代,竞技体育被赋予了更高的使命,即通过田径、足球、篮球等国际高影响力项目成绩的提高,不断增强竞技体育的自信心,引领中国体育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以来,中国男子100米短跑凭借中国男子100米取得的优异成绩,逐渐树立了“不畏强手、主动取胜”的信念。 他的事务所将诠释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挑战、突破、创新、超越”的自信。

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自信,体现了中国体育的改革创新精神,是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遵循。 因此,提炼出中国男子100米短跑自信的理论基础和社会条件,有助于丰富新运动项目的内涵、深化提升。 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信心。 理论基础层面:1)优秀的竞技成绩是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自信形成的基础。 竞技体育的本质是竞争关系。 由弱变强过程中的自信,不断挑战、夺冠,可以坚决消除自我认识中的消极心态。 2)“开门办体育”的胸怀和勇于改革适应的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信心的重要体现。 中国男子100米短跑的发展经验表明,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高水平外籍教练的加入是成绩大幅提升的重要条件,充分体现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开放和自信。 。

从社会条件层面看,新时代中国男子百米短跑不断取得突破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进步所形成的中国力量。是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自信形成的根本依据。 1)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增强的经济实力,为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信心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国家制度不断改革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信心的形成提供了强劲动力。 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总体部署下,立足“大田径”发展战略,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田径运动发展。 笔者的体育成绩与工作单位暨南大学、中国田径队、广东省田径队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三是体育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增强了体育人才的“获得感”,为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自信的形成提供了坚定保障。

中国男子100米短跑“挑战、突破、创新、超越”的自信,也是竞技体育“四个自信”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重塑民族自我新征程的具体体现。 ——坚定信心,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信心首先要增强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发展道路信心。 全面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竞技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重要前提; 其次,要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竞技体育的理论信心。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指导下,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人民、国家、民族、社会特点的竞技体育发展理论; 三是要增强中国特色竞技体育的制度信心。 进一步改革创新完善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体制,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体育发展战略; 最后,要增强中国特色竞技体育的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竞技体育文化应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通过中国运动员的优异表现,传播中国体育故事,全面提升中国竞技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5.2 中国男子100m短跑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经验

5.2.1科技助力中国竞技体育发展

科技助力中国男子百米短跑的经验启示我们,中国竞技体育的再发展和新起点需要科技作为关键动能,特别是在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奥运会的重要时刻。北京冬奥会和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节点上,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科技助力的作用。 在实施策略上,在体育总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广大体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科技帮扶的重要性,确保科技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行动。 一方面,根据项目特点,探索个性化科技支撑措施,不断提高我国体育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

从科技援助供给来看,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院所是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科技援助的主要提供者。 要加大专业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先进技术装备的国际化。 引进和国产研发将加快科技服务市场配置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以国内“双一流”大学为代表的高校是我国竞技体育科技的新引擎,需要进一步凸显基础研究和多学科融合的优势,为高新技术设计提供支撑拥有我国自主产权的训练和竞赛软硬件,为服务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撑,与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合作,打造高品质体育科学和科技实力助力中国体育事业发展。

5.2.2“团体项目带动个人项目”战略推动我国竞技体育成绩提升

综合来看,在制度、环境、赛事等背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既有团体项目又有单项个人项目的运动可以借鉴中国男子100米短跑“接力促个人项目”的策略,并突破单纯依靠单项项目提升 基于对团队项目绩效的传统认知,实施“团队项目带动单项项目”的策略。 比如,一些在团体赛和个人赛上与中国男子100m短跑类似的体育赛事,可以充分借鉴中国100m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接力项目,在保证整体成绩的同时,提升单项成绩。结果。 又如,随着世界上一些运动项目技战术的创新,以速度技术为代表的团体项目的许多技战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单项项目中。 战术练习,或者说是团体项目运动员跨项目实施个人项目的有益尝试,从而促进运动项目中各项目成绩的整体提高。 深入剖析,“团队项目带动个人项目”策略的本质是改变对运动材料选择和训练的固有认识,增加运动员在同类型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流动、交叉应用。的体育技术。

5.2.3实现中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传承和创新

理念、经验、方法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国男子100米短跑为中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的又一启示。 多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成就,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继承各方面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对奥运金牌赛事或历史性突破项目的系统经验总结,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指导竞技体育未来的发展。竞技体育。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技体育竞争,创新也是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无论是技术还是制度层面,创新都将进一步引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继承与创新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是相辅相成、相互协作的,两者共同推动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结论

世界竞技体育剧烈变革的发令枪已经打响。 在起跑线上,我国短跑的重新出发,离不开跨越时空的经验,这是我国短跑发展的宝贵财富。 本研究系统梳理了2010年以来中国男子100米短跑的发展特点,提炼出中国男子100米短跑跻身世界一流的六大原因。 新时代条件下,面对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艰巨任务和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需求,我们思考了加快推进“中国速度”的高质量发展举措。以期盼中国田径再创辉煌。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具有强大的内生优势。 各项运动之间的共性,使得中国男子100米短跑的成功经验与其他运动项目并行。 主要启发包括:1)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对竞技体育的信心; 2)技术助力、“团队项目带动个人项目”的策略以及继承和创新是竞技体育可以借鉴的主要经验。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