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补充能量的最佳方式:跑步
跑步产生的多巴胺仅次于恋爱。
创始人扎克伯格每年都会制定一个“年度计划”。
最初几年,他的目标是:一年学会中文,每天坚持写代码,一年读24本书……
2016年步入中年,他逐渐感到无力、精力每况愈下。 那一年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
要每天跑 1 英里,您必须每年跑 365 英里。
后来扎克伯格访问中国时,他到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绕着天安门广场跑步。
他说:“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生命在于运动。
你向前奔跑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你的生命节省健康和能量。
01
身体能量
作家冯唐曾提到跑步给他带来的两大变化。
他从小体质就弱,去儿童医院是常事。
他讨厌医院的味道,也讨厌自己的虚弱,于是他开始跑步。
他先是小跑着走到哪儿,跑到学校,跑到放学,跑到购物。
一段时间后,他彻底告别了儿童医院。
年轻时,他参加了一年的军训,然后才去北大。 这期间,他坚持晨跑,不停歇。 那一年,他的身材已经很健壮了。
余生,冯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穿着跑鞋和短裤。
当一个人坚持跑步的时候,无论是身体还是体能,都会默默得到回报。
知乎博主@小野杰西曾发文记录父亲跑步前后的变化。
曾经的父亲,整天拿着手机看小说,眼神呆滞,精神压抑,很多身体指标都出现了异常。
在儿子的鼓励和陪伴下,他开始慢跑。
从一开始无法行走,到坚持气喘吁吁,经过六个月的跑步,父亲瘦了20多公斤,啤酒肚也消失了。
曾经肥胖油腻的父亲变得年轻、充满活力,身体指标也恢复到正常值。
卡罗莱纳大学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
每周五天、每天慢跑 15 分钟的人生病的可能性是久坐不动的人的一半。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你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奔跑吧,你迈出的每一步都会让你逆龄成长。
02
思维能量
美国一所学校曾进行过一项名为“零点体育课”的教育实验。
实验要求学生在上文化课前进行大量的体育锻炼。
一段时间后,参加这次活动的19000名学生变得比以前更健康、更聪明。
原因是经常跑步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更高,大脑更有活力。
经济学家何凡一直致力于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一段时间。
我每天都要努力工作,大脑就像发条一样,一会儿不停地旋转。
时间长了,他的大脑超负荷工作,感觉思考有些困难,所以他希望通过跑步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后来,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他从一个运动菜鸟成为了一名长期跑步者。
“我打开节拍器,感受着起伏的节奏,集中精力跑步,很快就进入了心流状态。”
后来,他把这种专注的经验带到了工作中,他发现自己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思维就像齿轮,转动起来越来越灵活,而跑步是让思维转动的最好方法。
苹果CEO库克每天早上4点都会准时出现在跑步机上,跑步让他保持清醒。
张艺谋每天要看剧本、见演员、拍电影,但他从来不忘记每天慢跑,因为灵感总是在跑步的过程中涌现。
跑步是解开思维束缚的钥匙; 运动是大脑最好的护肤品。
03
情感能量
村上春树曾说过:当有人责备我或者感到委屈时,我总是比平时跑得远一点。
当你跑步时,你的身体会释放内啡肽,帮助你缓解压力。
曹林教授曾在《奥森日记》一书中记录了他通过体育改变人生的全过程。
40多岁时,他患上了抑郁症。
最糟糕的时候,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亲情淡漠,对事业也没有热情。
后来,在护士长的建议下,他开始跑步。
从一开始跑400米气喘吁吁,到坚持跑1000米,再到参加马拉松。
在奔跑的过程中,他的精神不再压抑,内心不再悲伤,慢慢地将自己从抑郁的深渊中拉了出来。
回顾那段经历,他说:“对未来的绝望、无助的感觉变了,心里的大石头消失了,变得平静、清爽了很多。”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件事可以快速摆脱焦虑,那一定就是跑步。
蒋方舟曾在节目中谈到过自己的经历。
有一段时间,她被外界的负面评价压得喘不过气来,总是失眠。
一天晚上,当她压力大得快要崩溃时,她走出家门,沿着公园跑了一圈又一圈。
当她全神贯注于脚步,随着风的吹拂调整呼吸时,脑海中的杂念全部退却。
当她到达终点时,所有的不快都随着汗水烟消云散,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爽朗。
正如一位著名外科医生所说:手术是为了治愈,跑步是为了不手术而治愈。
跑步是治愈身心的一剂良药。
▽
我听到一个很有趣的说法:跑步产生的多巴胺仅次于恋爱。
跑三公里可以治疗各种不开心,跑五公里可以治疗各种内伤,跑完十公里后,我的内心充满了开放和善良。
竖起大拇指,逆风奔跑,你的理想生活就会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