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人才供需分析

日期: 2023-08-21 15:03:34|浏览: 370|编号: 2269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休闲农业人才供需分析

1、休闲农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农业旅游文化的“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农村三产业深度融合。 农业部颁布《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后,全国休闲农业迅速发展。 据国家权威数据显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从2012年的7.2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32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500亿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万人,惠及8个以上万农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其重要的实现方式和生动写照。 2020年受肺炎疫情影响,上半年休闲农业几乎停业。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下半年全国休闲农业快速复苏,各类经营主体复工率已超过95%。 这说明休闲农业已成为城镇居民休闲、旅游、生活的重要方式。 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可持续增长点。 发展呈现“井喷”态势,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富农致富、改造传统农业、传承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愉悦城乡居民、促进城乡一体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经营主体融资不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新业态不足、知名品牌缺乏、亟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员工素质。 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针对休闲农业市场不断扩大和不断完善的现状,需求具有相关知识背景和一定操作技能、管理和创新能力的休闲农业复合型人才已成为趋势。

2、休闲农业人才供需分析

为满足快速发展的休闲农业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休闲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目前,上海、北京、河北、福建、海南、浙江、湖南、四川等地相继开设了休闲农业高等教育专业,有的地方甚至开设了休闲农业方向的新型农民班,但休闲农业人才的供需问题尚未解决。 产生矛盾的原因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休闲农业人才“不足”

一、结构性短缺 (一)休闲农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短缺。 由于了解休闲农业管理的人才有限,经常出现一人多岗、一人多责的情况。 (二)休闲农业专业技能人才短缺。 目前,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休闲农业园区活动策划、休闲农业产品文化创新人才、休闲农业园区营销人才严重短缺。 (3)目前,休闲农业人才较多是从行业外引进的,对休闲农业并不真正了解,导致休闲农业发展的创新意识相对较弱。 2、产业短缺(1)休闲农业企业的地理位置、工作性质、下班后的便利性对高校95后群体吸引力不够。 (2)休闲农业人才流动率较高。 据对一些高校休闲农业专业学生近五年来有过休闲农业实习或工作经历的调查显示,真正坚持下来的少之又少。 (3)原因包括求职者自身因素,如个人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与现实不匹配,难以胜任园区内复杂的工作内容。 休闲农业企业也存在对员工关怀不够、职业前景和薪酬体系模糊等问题。

(二)休闲农业专业人士“不适用”

一、休闲农业人才需求新变化(一)随着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休闲农业客源市场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休闲农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二)休闲农业经营更加注重游客的体验。 因此,休闲公园规划、休闲农产品开发、文化创意设计、公园体验活动设计、公园新媒体营销等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是公园急需招聘的对象。 2、传统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校企联动不够深入。 目前,休闲农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仍然是传统的培养模式。 (2)休闲农业企业缺乏的不再是传统的简单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娱乐服务等基础岗位人员,而高校提供的基层服务人员大多仍局限于基本服务技能和语言沟通能力。 (三)校企融合不够也是影响人才供需的重要因素。

(三)休闲农业专业人才“用不上”

一、政府重视不够(一)缺乏国家政策引导,学农不搞农的现象一直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涉农院校学生的就业观念普遍与大环境密不可分,休闲农业专业的学生亦是如此。 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二)农业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高素质人才问题亟待解决。 2、教育机制不健全 (1)权威的政策体系对于休闲农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和高校休闲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协调。 无论国外休闲农业管理的成功范例,还是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休闲农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校企协同培养机制都离不开政府政策。 (2)企业人才储备机制问题,在人才储备和人才晋升上如何从“不用”到“可用”。 虽然从高星级酒店或园林规划人员调来的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园区规划技能符合休闲农业的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休闲农业人才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因此,专业休闲农业人才是解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智力支撑。

三、解决休闲农业人才供需问题的策略

(一)休闲农业企业应积极寻求合作,完善企业人才管理体系

一、转变观念,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一)树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理念。 面对人才短缺的问题,休闲农业企业应认识到参与休闲农业教育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变被动为主动,避免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 (二)转变思维方式,打破校企联动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差异或分歧,改变以往接受学生实习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来满足企业人才紧缺的思路。 (三)企业应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积极寻求校企合作,提供培训场地和经验丰富的师资,探索有效的工学结合、订班或学徒制,解决大学生人才培养问题这样也可以解决休闲农业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2、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留住人才(1)一是注重企业文化和福利制度的建设,特别是针对95后员工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引起关注和关注,设计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福利体系。董事会的员工成长文化,让员工不仅能发现自己的进步还能感受到快乐,让员工有归属感。 (2)其次,要明确员工的岗位职责,提供合理的绩效薪酬体系,明确员工的晋升通道。 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员工有自我肯定,也可以为公司创造最大的效益,保证公司人才的稳定性。 (三)最后,要做好员工继续教育规划,健全企业人才储备机制,为员工提供定期培训、继续教育和对外交流学习,提高员工专业技能,提高员工素质。质量。

(二)明确人才培养重点,创新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要明确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一)认真分析总结社会对学校、学科、专业、个人的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目标。 从宏观角度把握休闲农业与生态宜居、风景优美、人文和谐、新兴产业与人民富裕、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牢固树立休闲农业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信心。 (二)高校要关注行业需求动态,找准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懂策划、开发、设计、新媒体运营、符合企业需求、适销对路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紧跟时代变化,休闲农业是市场敏感度较高的产业,必须紧跟时代要求,如文创产品设计、亲子研究、自然教育产品等森林学前教育体系设计、规划、直播如何与休闲农产品相结合,融入时代需求,如文化创新、研究、直播技能等,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要满足要求休闲农业市场的人才培养,也为学生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明确如何培养人才(1)由于休闲农业实践性很强,因此需要建设专兼职教学队伍。 专职教师参加休闲农业产业协会并定期轮流到企业工作提高业务技能,兼职教师保障实践技能培训。 (二)专业课程设置要考虑休闲农业企业的实际需求,突出岗位技能培训,严格按照岗位认知、专业训练和岗位实践开发和设置课程体系。 (三)探索1+X证书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注重休闲农业“+”的内涵,体现休闲农业科技、休闲农业数字化、休闲农业新媒体等发展X证书,增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拓展就业创业技能,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三)政府应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一、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一)鼓励学习农业、从事农业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在大城市,如增加产业导向点,在休闲农业专业人才申请落户时,实行优惠政策并优先解决当地户籍,或提供住房援助。 (二)完善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吸引机制,吸引国内外休闲农业相关人才扎根休闲农业领域,通过不断拓展休闲农业领域,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休闲农业市场和商业,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推进校企联盟、协同育人 (一)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休闲农业企业参与休闲农业职业教育。 在其发展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与大学、休闲农业企业合作,以政府为龙头,大学为基地,企业提供资源支持。 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大学生休闲农产品设计展、非遗技能传承展、文创市场等活动作为当地旅游节庆项目,让资源和技能活起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长效机制。 (二)积极搭建助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信息平台,提供及时、权威的休闲农业行业新闻、培训、讲座、对外交流和休闲农业人才供需动态,提升休闲农业品牌休闲农业,培养休闲农业人才。 桥梁和窗户的作用。 三、推进休闲农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战略(一)一是从休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加快培养休闲农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优秀青年农民定期选派赴国外休闲农业发达的国家学习先进经验。 (二)其次,启动高校涉农专业招收一线从业人员的“农民班”,改善当前休闲农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目前,上海、北京的部分农业院校正在开展试点,但还需进一步科学有序推进。

四。 结论

总之,休闲农业经营类型从休闲农业采摘园、现代农业科技体验园、休闲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民宿、乡村民俗、传统副业、民俗文化等逐渐成为休闲农业的消费热点。村落、古村落、古镇成为休闲旅游新“打卡地”,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因此,休闲时代的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需要更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我国各界(政府、高校、企业)应密切合作,建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资源保障体系,逐步缓解休闲农业人才短缺问题,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资源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

参考:

[1]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2018(05):35-37。

[2]蔡慧敏. 高职院校休闲农业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9(05):106-110。

[3] 谢维和. 清华风格的人才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20(07):4-8+34。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