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歌曲?
结合跑步者的心率和歌曲BPM,让我们制作一个合适的跑步播放列表!
近年来,跑步、健身非常流行。 许多音乐平台经常会看到运动/跑步播放列表,或者正在运行的 FM 音乐节目。 适当的音乐有助于运动表现。 BBC此前的数据表明,音乐可以降低人们的疲劳感,这意味着我们在听音乐的同时可以跑得更远(增加10%)。
比如原本你只能跑60分钟,但是有了音乐,你就可以跑66分钟——这6分钟就是音乐BUFF加成。 而且音乐还可以让你更快的进入状态,堪称天然的兴奋剂。
但适合跑步锻炼的音乐可不仅仅是“快节奏”、“热血”、“听起来燃烧”那么简单。 很多跑步歌单推荐的曲目都不够准确,也没有根据运动本身的特点来设置。 暧昧的“燃烧”很容易把跑者带入节奏。
有网友在微博上吐槽:“一开始快节奏的英语听起来还可以,突然就陷入了古风,古风结束后又是一首民歌,我唱了一句《我想你》”十次,我跑的时候都快哭了。突然切了第一块重金属……”
那么,跑步播放列表应该如何定制,选择歌曲时应该考虑哪些方面呢?
BPM与跑步频率的关系
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概念:BPM。 BPM的全称是beats per,翻译过来就是歌曲每分钟有多少个节拍。 它是用于测量音乐节奏的音乐单位。 通俗地说,在很多音乐会上,我们常常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自发地拍手。 我们在那一分钟拍手多少次,这首歌的BPM值大约等于拍手的次数。
有些乐谱会标注BPM值,我们也可以通过专业软件测量每首歌曲的BPM。 一首合适的跑步歌曲,其BPM应该比较接近跑步者的运动频率。
这样,一方面边听音乐边跑步比较刺激,另一方面也不会因为太快或太慢的音乐而分心。 经常有跑者说边听视频加速边控制不住自己! 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偏离计划的跑步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BPM值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的作曲家通常使用一个或多个副词来标记歌曲的演奏速度和总体情感。 具有欢乐的含义。 然后到了1812年,节拍器问世了,BMP值终于普及了,现在有了数字区分音乐的快慢。
来自维基百科
一般来说,BPM由慢到快大致有4个区间:
BPM <40 慢板。 极其缓慢; 90 < BPM < 115 中板。 大多数慢歌都在这个范围内; 168 < BPM 急板。 很多体育歌曲都可以达到甚至超过; 200<BPM 最急板。 举个极端的例子,有一段接近的“音乐”“Max BPM: 999.”,一般人会……会觉得很吵吧?
回到跑步,跑步歌曲的BPM最好符合我们跑步时的心率,或者快一点。
慢跑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音乐
首先,慢跑时,心率一般在最大心率的60-70%之间,并且在这个心率范围内,通常位于脂肪燃烧区和有氧耐力区。
慢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热身阶段
10-15分钟,身体慢慢进入运动状态,心率从静息心率稳步上升到100左右。这个阶段大约有3-4首歌长。
在热身阶段,推荐BPM值在90-110之间的歌曲,更符合热身时需要达到的心率要求,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入状态。
2、慢跑阶段
确定你的慢跑心率范围后,选择一首BPM值比你慢跑心率高5%左右的歌曲。 普通人的慢跑心率在120-150之间,相当于125-160 BPM左右。
对于慢跑来说,无论目标是提高有氧耐力还是减脂,都建议尽可能保持匀速。 因此,慢跑时歌曲的BPM值不应波动太大,尤其是那些无法自拔的跑步者^^
3.放松阶段
记住跑步后不要立即停止,给自己5-10分钟的慢下来,让心率慢慢从运动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然后进行静态伸展和肌肉放松。
【慢下来-停止-伸展-跑步】整个过程持续约15-20分钟,对应100以下的合适音乐BPM值。
根据我们大概的慢跑时间,加上前后的热身和放松伸展时间,我们就可以大致知道运动时间和需要的歌曲量,以及它们的“出现顺序”。 这些歌曲在帮助我们打发无聊、给我们热血的同时,也能帮助你稳定节奏,避免跑步速度不均匀。 这样的慢跑效果往往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