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小腿后部疼痛,可能是比目鱼肌拉伤
前几天我在户外跑步时,遇到了一个小问题。 我正在经过一条又长又陡的上坡。 我突然感觉左小腿后侧中下部疼痛。 虽然疼痛并不剧烈,但每次踢左腿时都能清晰地感觉到地面上的疼痛。 临近终点时,我们仍然坚持跑完。
回家的路上,疼痛依然存在。 在家洗完澡后,我做了一点三头肌小腿按摩。 我发现疼痛的部位是跟腱上方。 按压时有明显压痛,静止时无痛感。 关节背屈会导致疼痛再次出现。 判断应该是比目鱼肌拉伤。 肌肉按摩后,贴上膏药。
第二天疼痛减轻,行走不再受影响,但跑几步仍感觉轻微疼痛。 贴了两天膏药后,疼痛完全缓解。
小腿后部疼痛在经常跑步的人中很常见,有时轻微的疼痛会被忽视。 就我的伤势而言,如果我不采取任何措施来处理的话,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如果肌肉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累积,就会导致肌肉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更复杂的情况,跟腱、前十字韧带和髌股关节受伤的风险增加。
对于习惯户外跑步的人来说,由于环境的不可控性,这一点更应该引起重视。
接下来,使用翻译文本(最初由治疗师和培训师 Sean Fyfe 撰写)深入了解比目鱼肌拉伤和恢复策略。
跑步者小腿疼痛的原因有很多。 然而,当最明显的原因被消除并且疼痛持续存在时,治疗师可能会摸不着头脑。 如果是这种情况,则潜在的问题可能是难以诊断的低度比目鱼肌拉伤。
1. 案例
一名跑步者来到诊所,抱怨小腿下部跟腱上方剧烈疼痛和紧绷。 过去的历史如下:
①为即将到来的比赛进行训练;
②近期增加跑步距离和山地跑;
③近一周小腿感觉有点紧绷;
④ 随着进一步训练,症状会发展为上述部位的强烈收紧。
在大多数情况下,跑步者不会突然感到刺痛,只是感到紧绷,当他们停止跑步时,这种感觉会减弱,但当他们再次尝试跑步时,这种感觉又会回来。 休息一周后疼痛减轻,当我恢复跑步时疼痛又回来了。
2. 解剖学和生理学
比目鱼肌是踝关节跖屈肌,起源于近端腓骨的后表面和胫骨干的底线或内侧边缘(见图 1)。 它通过跟腱和腓肠肌连接到跟骨的背面。 当膝盖弯曲时,腓肠肌缩短,比目鱼肌在踝关节跖屈时变得更加突出。
图 1:小腿解剖结构
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比目鱼肌是单关节的,而腓肠肌是双关节的。 比目鱼肌具有高比例的慢肌纤维,而腓肠肌具有高比例的快肌纤维。 对于长跑等中等力量的收缩,比目鱼肌会被优先募集。 腓肠肌更优先用于高强度收缩,例如短跑和跳跃。
在早期站立阶段,比目鱼肌离心收缩以控制踝关节背屈的速率。 在中期,比目鱼肌同心收缩,使脚踝跖屈,从而推动身体向前。 这种拉伸-缩短循环会导致跑步时产生更高的跖屈肌力,甚至比跳跃时更高。
3、肌肉拉伤的注意事项
急性肌肉拉伤最常见于双关节肌肉,其快肌纤维比例很高。 这种损伤通常发生在高水平力量输出(如短跑)或拉伸(如踢腿)等运动中,最常见受影响的肌肉包括股直肌、腿筋和腓肠肌。
肌肉拉伤很少发生在具有不同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的肌肉中,例如比目鱼肌。 不同研究中比目鱼肌损伤的几率差异很大。 由于误诊为血栓性静脉炎或与腓肠肌损伤混淆,比目鱼肌损伤可能被低估。
4. 肌肉拉伤的分类
从历史上看,肌肉拉伤分为一级、二级或三级,分别是轻度、中度或完全。 然而,这个评分系统存在一些含糊之处。 替代分级系统可识别肌肉/肌腱复合体的不同部分,并更准确地反映不同程度损伤的 MRI 结果。 这还包括低度肌肉损伤,放射线检查结果呈阴性,但有临床表现,如比目鱼肌损伤的常见情况。
一级肌肉拉伤,例如比目鱼肌拉伤,可分为活动时轻度疼痛、局部触痛、轻度痉挛和肿胀。 在 MRI 上,仅存在水肿模式,而没有明显破坏肌纤维或肌肉结构。 这里也考虑慢性肌肉损伤,其中没有肌纤维破坏的证据,但由于微创伤的积累,肌肉内可能存在炎症。 这就解释了诊断的困难。 在缺乏明确客观发现的情况下,令人烦恼的症状仍然存在。
5. 评价
如上所述的疼痛病史和确切位置(报告和触诊)是评估的关键部分。 身体评估相对简单。 患者进行单腿脚跟抬高和下降以确定不适程度。 然后弯曲膝盖再次进行小腿抬高。 比较膝盖弯曲和膝盖伸直时的不适程度。
弯曲膝盖可以释放腓肠肌的张力,运动由比目鱼肌主导。 对于比目鱼肌拉伤,膝盖弯曲时脚跟抬高和下降运动会导致更多疼痛,与之前描述的疼痛模式一致。 然而,由于比目鱼肌拉伤通常相对较轻,因此可能需要重复多次测试才能重现疼痛。
6. 损伤机理
比目鱼肌拉伤的潜在根本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7. 康复
康复过程中有两点要注意:①恢复受伤的肌肉,使其在身体和神经上恢复到跑步所需的能力。 ② 确保已确定的根本原因在未来跑步过程中对比目鱼肌超负荷的影响较小。
在受伤的急性期,目标是控制肌肉,就像任何其他类型的低度拉伤一样。 确保运动员得到休息并控制疼痛和肿胀。 短暂休息后,运动员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康复。 然而,当运动员“感觉好一些”时,比目鱼肌损伤可能会复发。 通常,运动员恢复跑步并在几公里后开始剧烈收紧。 文献中关于比目鱼肌康复的具体信息很少。 因此,根据肌肉拉伤康复的一般指南以及超负荷和特定训练/康复原则的结合,制定了以下指南。
成功修复比目鱼肌需要做好三件事:
① 发展踝关节跖屈肌力量/耐力
脚踝跖屈肌强化练习包括脚跟抬高和下降练习、伸直腿以激活腓肠肌,以及弯曲腿以激活比目鱼肌。 从双脚着地开始,然后进展到双脚着地,一只脚着地,最后一只脚着地。 使用自重进行训练,使用非常高的次数,重点是力量/耐力,这与长跑相关。 最初的目标是四组,每组 20 次,组间休息 2 分钟。 最终目标将取决于跑步者的水平和预期的训练负荷。
② 发展踝关节跖屈肌的爆发力/耐力
运动员在单腿提踵中获得足够的耐力后就应该开始跳跃练习。 这些不应该是优先招募快肌优势腓肠肌的最大强度跳跃练习。 相反,它应该是中等水平的跳跃运动,模仿跑步时比目鱼肌的拉伸-缩短周期。 跳跃应该从两条腿开始(连续迷你跳跃),然后逐渐发展到一条腿。 高水平的力量耐力可以考虑四组100跳,但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考虑。 如果进行康复训练,力量练习应先于力量/耐力练习,以确保动态练习不会在疲劳状态下进行,从而减少再次受伤的机会。
③ 分级恢复运行
通常,运动员在开始跑步时“感觉良好”,然后继续跑步,直到体验到熟悉的紧绷感。 这使得他们的康复延迟了几周。 教育运动员遵循指定距离和强度的重要性,并在感觉良好时抑制做更多事情的冲动! 作为指导,从每周跑步两次开始:第一次跑步最多跑一英里,每次跑步增加不超过一英里。
随着康复的进展,超负荷会被诱导产生肌肉重塑。 这可能会导致拉伤部位出现轻微酸痛,并导致全身迟发性肌肉酸痛。 留出足够的恢复时间,并避免康复后过早跑步。
在康复过程中,比目鱼肌的触发点和运动范围可能会受到限制。 根据需要定期进行干针、深层组织按摩和触发点拉伸。 此外,鼓励运动员进行日常自我按摩,例如泡沫轴滚动和家庭伸展运动。
写一篇文章并不容易。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赞、转发、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