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越跑越难”是怎么回事,如何学会正确放松

日期: 2023-08-22 21:02:00|浏览: 387|编号: 2278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肌肉“越跑越难”是怎么回事,如何学会正确放松

资料图。

肌肉僵硬相信很多跑者都很熟悉,尤其是运动基础较差的初学者。 很多情况下,由于长期跑步,肌肉频繁收缩和代谢废物堆积,而缺乏充分的伸展和放松,往往会导致肌肉弹性、僵硬和紧张度下降。

无论是跑前的动态拉伸还是跑后的静态拉伸,相信都是众所周知的。 但现在很多跑者可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训练和拉伸之后,肌肉可能会暂时放松,在下一次训练或比赛之前,也会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和拉伸。 变得非常紧张,大部分距离都是在身体僵硬的状态下跑的。 所有的准备工作“化为泡影”,这是为什么呢?

要了解为什么拉伸不起作用,重要的是要了解拉伸的作用以及跑步时与休息时肌肉张力的差异。

运动后肌肉紧张

正常状态下的肌肉是有弹性的。 它们可以收缩变短或拉伸变长变软。 伸缩性能良好,张力正常。 就像橡皮筋一样,不会因为僵硬而无法拉伸。

如果训练后不做伸展运动,直接休息,那么肌肉张力和弹性下降,就会增加局部压力,导致局部炎症因子和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减缓疲劳的恢复,身体也会受到影响。总是会带着疲惫的心情继续下一次的训练。 容易造成疲劳积累和疼痛,肌肉的弹性也会相应下降。

训练后,经过肌肉的静态拉伸后,肌肉的僵硬一般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相信大家都经历过。 这充分说明拉伸可以有效缓解运动后的肌肉僵硬,而且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非常明显。

但如果你想预防或减少跑步过程中的肌肉僵硬,那就没那么简单了。

跑步时肌肉紧张

跑步时,肌肉需要反复剧烈收缩。 如果肌肉收缩过多,其长度往往会缩短,张力会增加,乳酸和代谢废物会积聚,使肌肉弹性减弱,收缩能力减弱。

肌肉拉伸幅度的减小也相当于“吸收相同能量冲击时,肌肉做功的距离减小,根据功能原理,冲击力更大”。 种子已种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自然会造成损伤和疼痛。 而且疼痛本身也会导致肌肉保护性痉挛,从而进一步加剧紧张的肌肉,就会发生恶性循环。

肌肉僵硬还会降低运动协调性和性能。 也就是说跑步姿势看起来比较僵硬。 应该放松的部位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身体这些部位出现多余的、不必要的肌肉收缩。 结果,你消耗的能量比别人多很多,你的身体比别人承担更多的负担,但你却比别人跑得快。

跑步时肌肉紧张的原因

1.动力不平衡或用力方式错误

很多初学者的跑步者臀部和核心肌群较弱,或者不能正确发力,或者核心力量不足以与腿部力量保持平衡,很难用核心肌群带动腿部跑步。

踢腿时下背部和臀部无力,导致腘绳肌过度“代偿”用力收缩; 踢腿后收回腿太慢,支撑踢腿的时间太长(脚太粘地),容易造成小腿和股四头肌紧张; 摆动和抬腿时髂腰肌没有发力,导致“腿动”完全依靠腿部的力量,节奏也是由腿部带动的。

这类用力一般伴随着步频低、节奏不稳定,带来腿部负荷过大,增加腿部肌肉僵硬的可能性,同时也会加速乳酸的积累。

这就形成了“腿部僵硬无力——节奏打乱、动作效率降低——体能浪费、腿部负荷增加——腿部更加僵硬”的恶性循环。

2、体力不足造成的技术变形

有些跑步者体力下降时不知道如何调整,累了就减慢节奏,或者支撑腿时间过长,俗称“支撑跑”。 或者手法重心过于靠后,大大降低了动作的前倾性,增加了“粘地”和“刹车”的效果,无疑增加了腿部肌肉的负荷。 事实上,越是跑不动,越要保持节奏和技术不变,落地、踢地时越要保持“轻快”。

说到技术,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好的技术需要力量和耐力的支持。 对于业余跑步者来说,有氧耐力极其重要,否则就会体力透支,无法控制自己的技术动作。

由于很多业余跑者的力量和耐力与职业运动员之间存在差距,所以不建议业余跑者刻意模仿大师的跑姿,否则就会脱离自己的基础,也就不足为奇了。中途崩溃,肌肉僵硬。

3.过度劳累和不规则的肌肉松弛

在跑步的过程中,小腿只在着地、踢地的那一瞬间发力。 其余时间,小腿折叠时应放松,由大腿在空中向前摆动。 从而形成有节奏的放松。

如果小腿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很快就会出现肌肉僵硬,不仅降低落地和踢腿的弹性,甚至可能引起抽筋,无法再跑下去。

最后,我相信很多跑者已经明白为什么拉伸不能防止跑步时肌肉僵硬了。 伸展运动当然是少不了的。 如果长时间不拉伸,你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然而,拉伸并不是万能的。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肌肉僵硬,需要对症下药。

如果你在跑步过程中受到肌肉僵硬的困扰,就应该从提高技术、力量训练、有氧耐力等入手,这时候单靠拉伸可能无法治愈症状。

下面是全身拉伸的详细图解。 图中拉伸的部分已经用红色标注了,超级实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